观左宗棠故居有感

如题所述

好友新婚,大家从全国各地赶往祝贺,午饭以后一同参观了本地的知名老乡左宗棠的故居。

左宗棠这个人大家并不陌生,清朝末年的封疆大吏,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在国家主权破碎的情况下收复失地的将军(伊犁地区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中国面积的八分之一),正因此也被评为中国历史上打不败的四位将军之一,分别是汉朝的韩信,唐朝的李靖,宋朝的岳飞,清朝的左宗棠。

以武将著称的左宗棠,早年确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文人。早年间,他带领家人从湘潭迁往湘阴柳庄,在当地买了70亩地,兴建农舍田园,他也会亲自去耕田种地,并深入研究,写下了以《朴存阁农书》为代表的农学作品,来总结耕种的技巧规律及农耕工具的制造。后见本地有些小孩不务正业,无所事事,便利用家中右侧的空堂办起了劝学堂,亲自教述《论语》《四书》《五经》等经典教材。再后来,湘阴地区有水害,有很多人感染疾病流离失所,左宗棠便和夫人一起研究医学熬制汤药,帮助老百姓度过难关,在当地积累了一定的影响力。

这便是左宗棠正是进入官场前的大致生活状态,当然还有一段,便是他在渌江书院任教以及担任幕僚的漫长岁月。左宗棠曾经三次赴京会试,均不及第,这段经历有点像晚清另一位中兴大臣曾国藩,曾国藩前几次赴京会试也不太顺利,但曾国藩屡败屡战靠死读书最终会试登第,殿试获得三甲四十二名,获进士,正式步入了平步青云的仕途生涯。相比来说左宗棠更加大器晚成,从1835年落榜,到1850年这15年间,他主要的经历是教书育人,耕读田园之中。直到1850年1月(阴历仍为道光二十九年),林则徐返乡,约左宗棠于长沙舟中相见,相传两人彻夜长谈,涉及古今形势、人物品评、“西域时政”(例如屯政、水利)等。后来,林则徐还与人谈起这次会见,称赞左宗棠是“不凡之才”、“绝世奇才”,期许良厚。而后从配合曾国藩招募操办“湘军 ”,镇压太平军,再到平定捻回,收复伊犁等超神之路!

左宗棠的一生,是厚积薄发的一生。在担任教书先生的十几年光阴里,他并没有自我消沉,而是广泛学习,博览群书,他不仅攻读儒家经典,而且涉猎经世致用之学,对那些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名著视为至宝,这对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左宗棠故居有多处门扁上写着“天地正气”这四个字,据说这四字是左宗棠一生最爱,曾多次亲笔书写赠与朋友,“天地正气”短短四字,铿锵有力的传达了这位名族英雄年轻时胸怀壮志,勇猛精进的人生姿态。

此外在左宗棠故居,有多处提到了关于“识人及谨慎交友”的主张,“慎交友,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用人难,知人不易,慎查之”,“造物最忌者巧,万类相感以诚”,这些在左宗棠故居随处可见的文化遗迹生动的阐述了左宗棠当年选择朋友的立场与价值观。

左宗棠因性格刚正,脾气急躁,因此相交甚少,但以下四个人无非是左宗棠身边的最重要的良师益友,他们分别是:两江总督彭澍,民族英雄林则徐,一生至交胡林翼,相爱相杀曾国藩,这些人是左宗棠一生中最重要的贵人,是左宗棠身边的共同进步体,没有这些知己,就没有左宗棠这波澜壮阔的一生!

游览完左宗棠故居,内心颇有触动。每个人都活在历史的洪流中,被洪流推动,也推动着洪流,只有少数人能够在洪流中力挽狂澜。而在历史上,优秀的人物往往是以团体的形式出现,产生一段段让人称颂的佳话!就像左宗棠和他的那些朋友们。我的思考是:我们应该如何创造身边的共同进步体,大家互相促进,砥砺前行!

人这一生不是在影响别人,就是在被别人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虽无需严肃到孔夫子说的:毋友,不如己者!但也的确需要认真思考自己最常交往的几个朋友,虽不强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但若是都能相感以诚,彼此勉励,共养浩然之气,岂不亦快哉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