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乖孩子不等于好孩子,依据是什么?

如题所述

你还在抱怨孩子“不懂事”吗?实际上,“乖巧”并不是好孩子的必需质量,学会思考才算是!要让孩子遵从大道理,而不是你!我国的孩子自小最经常听到的一句文化教育术语便是:小孩子多听成年人得话。爸爸妈妈最不满意孩子的情况下便是孩子不懂事。总而言之,乖巧好像变成了“好孩子”的最大规范。正是因为如此,在我国孩子的身上反映出的最显著的弊端便是欠缺主动性和创造力。从当代教育的思想看来,用“乖巧”作为文化教育孩子的目标,显而易见是一个错误观念,不利孩子个性的快速发展和潜力的激起。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过度乖巧的孩子反倒有可能是一个“问题孩子”。

为什么说“乖巧”的孩子是“问题孩子”呢? 大家稍稍观查就可以发觉,最受成年人赞美的“乖巧”孩子,普遍的特性是表面胆怯、怯弱,非常少有自身的不一样建议。可是不用说出去不等于并没有不一样观点,只不过是如此的孩子更擅于压抑感自身,即使内心有什么问题都不明确提出来,更不与老人异议。有的孩子主要表现为在幼稚园或院校是个尤其乖巧、尤其守规矩的好孩子,在家里也非常少抵抗爸爸妈妈,听惯了周边人的夸奖和赞美;但她们通常最承受不住他人的指责,心理脆弱。

学龄前儿童环节的孩子已经得到一定的单独观念,一切拥有自已的念头,这时更不可以片面强调让孩子乖巧,也应当多听一听孩子得话。成年人尽管阅历丰富,但也不缺片面性、不正确的了解。要公平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多考虑一下,孩子是不是有他自己的大道理。爸爸妈妈也应当以情动人,而不是以势压人。不必因为你是爸爸妈妈,就逼迫孩子对你唯命是从,要给孩子思索和讲话的机遇,要让孩子赞不绝口。

事实上,只注重“乖巧”非常容易塑造孩童的奴化,使其没什么自觉性,对任何问题缺乏看法,对邪恶势力乏力斗争,乃至会因为长期性压抑感而造成性情歪曲。生活中也是有那样的事例,某一认可的“大好人”出人意外地自尽或踏入违法犯罪路面,她们通常是由“问题孩子”演变为“问题成年人”的,这更表明这一问题宛如埋伏的癌病一样恐怖,应当引发大家极度的高度重视。

教育学家陈鹤琴老先生曾有“六大认为”,他明确提出:“释放少年儿童的大脑,使其从社会道德、偏见、想象中解放出来;释放少年儿童的两手,使其从‘这也别动,那也不许动’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释放少年儿童的嘴,使其有提出问题的随意,从‘不很多讲话’中解放出来;释放少年儿童的空间,使其触碰自然界、社会发展,从鸟笼子似的院校解放出来;释放儿童的时间,但是紧分配,从太过的教育体制下解放出来;给与民主生活和主动组织纪律性,因人施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13
依据就是乖孩子一般都没有主见,逆来顺受,会比较依赖父母,所以很难获得成功,也就无法成为好孩子了。好孩子的标准有很多,比如说事业的成功,健康的身体等等,不能与乖孩子等同。
第2个回答  2022-05-13
确实是这样子,很乖的孩子,不一定代表他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孩子,如果一个好孩子被贴上标签,他们就不敢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久而久之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3个回答  2022-05-13
因为有一些孩子,他们在父母面前表现的很乖巧,但是却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生活不能自理,也缺乏自信心,这就不是好孩子的表现。
第4个回答  2022-05-13
这些孩子虽然看上去很乖,但其实心里面并不是那么想的,所以还会有这样的说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