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军事改革的启示
人类战争形态从冷兵器战争向热兵器战争的转变,是一个持续近千年的历史过程。当它走到尽头的时候,中国已经在晚清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运动。深入研究和分析这场带有军事变革色彩的运动及其教训,对于今天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意义。
1.军事变革是一场观念革命,旧的思想体系必须深刻变革。
每一次军事大变革的历史时期,都是思想必须彻底解放的重要历史时期。如果旧的思想体系仍然占主导地位,军队改革就很难成功。
当前,一提到军事改革,自然会想到武器装备的信息化。但是,即使实现了军队信息化,思想观念落后,又会怎么样呢?100多年前的甲午战争,给后人留下了最好的答案。从甲午战争双方的武器装备来看,中日两国的武器性能不相上下,中国甚至在单舰性能上超过日本。面对这种水平的武器装备,日军大本营拟定了三套海战方案。其中一条是:如果日本海军在海战中失败,而北洋海军已经掌握了渤海和黄海的制海权,日本海军将确保在当地海域的制海权。可见,战前日本并没有报出此战胜利的确定性,甚至做好了战败的准备。但从军事思想和战略指导来看,由于清朝水师观念的过时和作战理论的过时,现代装甲海军是以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八旗观念和西方过时的木帆船作战理论来指挥的,最终带着千古遗憾沉入了祖国的黄海波涛中。历史昭示后人:武器装备不落后,思想观念落后,所以挨打!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最落后的民族不是贫穷的民族,而是自卑保守的民族。最落后的军队不是装备低劣的军队,而是观念陈旧的军队。如果观念陈旧或落后,即使有先进的杀手装备,也难免在战争中重演甲午战争的历史悲剧。
第二,军事变革是科技创新,必须把科技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从根本上说,军事变革是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广泛应用的结果。中国古代虽然也重视科技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但长期的封建社会制度、长期的农业社会物质基础和长期的儒家思想文化束缚,对科技的发展产生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导致愚昧无知充斥整个社会。这些为清末军事改革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社会军事变革的历史表明,军事变革必须把科技发展创新作为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没有科技支撑,军事转型必然成为无源之水。因此,我们必须面向世界,借鉴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优秀科技成果,否则军事转型将成为一句空话。
第三,军事变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促进各种军事要素的有机结合。
军事革命不仅仅是军事技术或武器装备的革命,而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武器装备、军事思想、作战理论、军事制度等一系列重要因素。如果把军事变革局限于武器装备的更新,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武器装备水平上,就无法实现军事变革。
鸦片战争后,中国很多有识之士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但他们只觉得中国的武器装备不如西方,却看不到军事机器是整个社会机体的外在表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就连洋务派最开明的李鸿章也认为,中国的文武制度一切都远在西方人之上,光靠火器是达不到的。他只看到了武器装备的差距,却忽略了中国整个军事体制的落后,这是清末军事改革的严重缺陷,也直接影响了后来进行的一系列军事改革的成效。在这种思想的影响和主导下,甲午战争前,中国购买了数万门洋枪,建立了一支全部新式装备的军队,并购买了数十艘英德军舰,建立了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从单兵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平和数量来看,中国军队并不比日本差,但在其他预感上,中国落后日本一个时代。当时,日本已经模仿西方实施了军事制度改革。军队从编制到战术都模仿德军,作战是散兵游勇的阵型。日本海军模仿英国陆军。清代军队还是古代湖南军营制。作战时,拿着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却排列成古老的密集队形,经常在日军准备炮火时被歼灭。
晚清军事改革没有触及根本的军事制度,而是在旧制度的边缘进行改革创新。就这些改革而言,确实取得了部分成功,但从全局来看,由于不能成功建立军队病虫害防治新价格,军队建设整体水平难以有大的突破。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国军队登上世界舞台的今天,其落后不仅仅表现在武器装备上。追赶世界先进水平,需要在武器装备、战术技术、军事思想、作战理论、人才素质结构、军队体制编制等诸多方面齐头并进。即使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如果只着眼于武器装备,而不彻底改造整个军事体系,也很难取得军事改革的成功和未来战争的胜利。
第四,军事转型是一个独立的行为,必须把学习外国和立足国情紧密结合起来。
军事改革既要遵循世界军事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着眼于中国的具体情况。如果完全照搬西方的军事模式,中国的军事改革就会误入歧途。
鸦片战争后,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强大的技术和先进的养兵用兵方法不断战胜中国传统军事优势的严峻现实,中国各界和民众都意识到了中西之间的差距。一个著名的代表是魏源,他是一个平民。他呕心沥血编纂了百卷本《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五大洲几十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深刻总结了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民主思想的萌芽,为后世改革思想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魏源的许多思想也有盲目模仿西方的局限性。魏源等人不知道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科学进步的原因,也缺乏对西方军事的深刻把握。所以他的很多
与此同时,中国统治集团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将目光转向向西方学习。他们主张用忠诚的反对派武装严修和外敌入侵。一些官僚,如曾国藩、左、李鸿章等。开展了以学习西方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自强运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兴办工厂,制造枪炮和军舰,购买洋枪,装备和训练军队,聘请外国军事教官指导军事训练,教授西方军事艺术,派遣留学生学习军事科学,翻译和编纂各种军事书籍,从各个方面介绍西方军事理论和技术。潘一等人于1911年翻译的《大战学理》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在中国最早的译本。但是,清朝统治集团虽然提出了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总的指导思想,却带有明显的生搬硬套的特点。
分析表明,中国军事转型必须牢牢立足于中国国情和军事态势。尤其是今天,世界军事强国的军事变革理论和模式蜂拥而至。如果忘记了中国自身的特殊性,一味追求西方的新概念、新思想、新模式,最终会导致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失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