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习俗演进及变异

如题所述

婚礼是人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仪式,人们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婚礼中的婚礼习俗。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婚礼习俗也在不断进化。在过去男婚女嫁必须要有媒人提亲的婚礼习俗已经废除。当时要是不经过别人的介绍,自己搞对象的话,不但家庭不允许,同时也会受到社会的耻笑。就是男女双方早就已经认识对方,然后想搞对象,这种情况下也一样需要找个媒人来介入。这便是所谓的明媒正娶。现在,经介绍人、红娘介绍对象的情况仍然十分普遍,但自由恋爱,自己处朋友、处对象的情况逐渐变得越来越多。通过电视、报纸进行征婚,又或者是通过中介机构中婚姻介绍所介绍对象的,目前仍然是属于新生事物。男女婚配,过去特别讲究门当户对。要是男女两家条件相差悬殊的话,媒人一般不会提亲。虽然说是两家子女之间的谈婚论嫁,但衡量该标准的却是两家子女的父母(一般都看父亲)。现在这种影响还大有市场。不过,要是男女双方以个人的条件为前提处对象的情况比较普遍。过去婚姻由父母包办。男女婚配,全靠父母做主。现在这种情况仍然存在,但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的情况逐渐增多,向父母只是征求意见的情况也日趋增多。相亲的习俗依然如此。在媒人提亲以后,便由双方父母或者是由亲友出面帮忙相看,俗称见面、相亲。

民国以前的相亲,只是父母双方相互观察对方的子女,双方子女并不会直接见面。到后来逐渐发展成双方子女本也要共同参加、亲眼目睹了。在双方基本同意之后后开始约会、相处。现在除了自由恋爱以外,一般都要相亲。过去算命合婚。要双方相亲同意后,相互交换庚帖(所谓庚帖,就是将男女属相、生日时辰写在红纸帖上)。然后双方父母拿着庚帖去请算命先生按照生辰八字算算看是否合婚。要是不能合婚的话便不能成亲。解放后,虽然不用交换庚贴,但以仍需双方的生辰属相求卜问婚的婚礼习俗在个别地方仍沿袭。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改婚礼习俗被破除。70年代之后,民间算命合婚之风又开始死灰复燃。订婚仍被看重。在过去男方父母和媒人会携带礼品到女方的家庭行定聘礼,即过彩礼、串门儿。这将会两家婚姻正式确定下来的标志。解放初期,该婚礼习俗一度从简,比如相互交换纪念品或者是照张订婚像都可以作为订婚的依据。现在,订婚又重被看重,彩礼逐步升级,而且是男女两家分别举办串门儿,设宴款待宾客朋友。串门儿的时候双方一般为对方买套高档衣服,男方给女方三金,即金戒子、金耳环、金项链,男方老人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还要为未来的儿媳封99元或990元作为见面礼。如果是出现退亲(即退婚)的情况的话,历来的婚礼习俗都未曾改变。即:退亲如果是男方提出,串门儿时给女方的聘礼便不得索要;若为女方提出,串门儿时男方所下的聘礼就必须如数退回。择日子,确定婚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