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通假字20个。。。

如题所述

1、项为之强 “强”(jiāng) 通“僵” 《闲情记趣》
  2、不亦说乎 “说”(yuè) 通“悦” 《〈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rǔ) 通“汝” 《〈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 “见”(xiàn) 通“现” 《西江月》
  6、一切乌有 “乌”(wū) 同“无” 《山市》
  7、裁如星点 “裁”(cái) 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bān) 通“攀” 《伤仲永》
  10、贤于材人远矣 “材”(cái) 通“才” 《伤仲永》
  11、对镜帖花黄 “帖”(tiē) 通“贴” 《木兰诗》
  12、卿今当涂掌事 “涂”通“途”(tú)《孙权劝学》
  1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yé) 通“耶” 《孙权劝学》
  14、孰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 《两小儿辩日》
  15、满坐寂然 “坐”(zuò) 通“座” 《口技》
  16、止有剩骨 “止”(zhǐ) 通“只” 《狼》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核舟记》
  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核舟记》
  4、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核舟记》
够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13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忠义暴于朝廷。”
杯:同“杯”;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
顶。动词。“被明月兮佩宝璐。” 被:同“披”;穿着。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疲惫,衰败。“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弊: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不:同“否”;
吗。疑问语气词。“汝见我不?”
材:同“才”;才能。名词。“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副词。“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名词。“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采:同“彩”;颜色,彩色。名词。“须臾成五采。”
仓:同“苍”;黑色。名词。“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同“脏”脏腑。名词。“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廛:通“缠”“胡取禾三百廛兮?”
唱:通“倡”;倡导。动词。“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钞:同“抄”;抄写。动词。“适中手自钞录。”
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鉏:同“锄”;锄头。名词。“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屈平既绌,”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几个了?额,不数了。。。。

祝学习进步O(∩_∩)O哈哈~

亲,采纳哦~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第1个回答  2012-12-13
1、项为之强 “强”(jiāng) 通“僵” 《闲情记趣》
  2、不亦说乎 “说”(yuè) 通“悦” 《〈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rǔ) 通“汝” 《〈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 “见”(xiàn) 通“现” 《西江月》
  6、一切乌有 “乌”(wū) 同“无” 《山市》
  7、裁如星点 “裁”(cái) 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bān) 通“攀” 《伤仲永》
  10、贤于材人远矣 “材”(cái) 通“才” 《伤仲永》
  11、对镜帖花黄 “帖”(tiē) 通“贴” 《木兰诗》
  12、卿今当涂掌事 “涂”通“途”(tú)《孙权劝学》
  1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yé) 通“耶” 《孙权劝学》
  14、孰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 《两小儿辩日》
  15、满坐寂然 “坐”(zuò) 通“座” 《口技》
  16、止有剩骨 “止”(zhǐ) 通“只” 《狼》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核舟记》
  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核舟记》
  4、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核舟记》
第2个回答  2012-12-13
《隆中对》中的通假字:
1.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2.自董卓已来:已:通“以”以来

《伤仲永》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2、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才能

《满井游记》
1、恶能无纪:纪:通“记”记载

《核舟记》
1、伸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又
2、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

《马说》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食(后面的):通“饲”喂养
2、才美不见外:见:通“现”表现
3、其真无马邪:邪:通“耶”吗
4、食之不能尽其才:材:通“才”才能

《出师表》
1、是以先帝简拔以:简:通“拣”选拔
2、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鱼我所欲也》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吗
5、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岳阳楼记》
1、百废具兴:具:通“俱”都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第3个回答  2012-12-13
衡通横,横木。曷通何,为什么。景通影,日光。销通消,消散。冥通瞑,海。反通返,返回。知通智,智慧。而通能,才能。辩通辨,区别。辩通变,变化。已通矣,语气助词。闵通悯,可忧患的事。蓐通褥,垫子。有通又。见通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