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整天就在讲人生苦啊苦的。不要留恋世间啊!

天天看这些人都看悲观了,不去了解佛教了。我还要好好的生活呢!生活这么美好的拿给佛教说的跟地狱一样。还让人整天观死无常。人生是有老病死。一天总想这些,弄的心情都不好了。不了解了。

有两件事情你需要了解:
第一,佛并不专注于苦,而是很现实地告诉你:人生是有苦的。佛也说的很清楚人生有值得追寻的7种快乐,只是它们都不长久。佛真正专注的部分不是苦,而是苦的止息——告诉你苦并不是为了让你苦,而是为了教你让苦停止。
第二,你不去了解,并不代表你可以不面对生老病死;你不去想、不让自己弄的心情不好,并不代表你就可以不面对生老病死。事实上,避谈生死、怕谈生死是一种消极而逃避现实的态度——这是每个人必须面对、值得深思的问题,并不会因为你害怕而消失。佛提出这个观点,是为了让你看到问题——看到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正如同疼痛是危险的征兆,你感受到了疼痛才会知道要回避危险;认识到死亡和苦的本质,就如同认识到痛一样,只有感受到了、了解了、认识了,才能战胜它们、从痛苦和死亡中解脱出来。

国人认为谈死是不吉利、甚至认为谈死和痛苦是逃避现实;却没有认识到、不谈死亡、不认清死亡、不正面死亡才是真正的逃避现实。相比之下,西方的教育在这点上做得更好;许多名牌大学有专门的哲学课程,其中都会认真严肃地探讨死亡和痛苦。

请记住,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只有面对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14
说苦是让你用长远的目光看待人生,既然苦就要珍惜当下的快乐生活,这才是了解苦的目的。更深的目的是要努力断除烦恼,离苦得乐,获得究竟的解脱。为什么会苦?因为有烦恼呀。如果不断除烦恼,你现在的快乐是很短暂的,痛苦的时间就很多。所以,佛教的重点是四圣谛:苦,集,灭,道。
一、苦谛:说明世间是苦果。我们要知道苦有如病,应该遍知,这是世间的苦果,也是生死的流转。我们要知道所有的病,才能医治它。
二、集谛:说明业与烦恼是苦的根源。我们要知道病苦的原因,将之断除。这是世间的因果,也是生死的流转,但是它指出我们生死流转的原因。
三、灭谛:说明解脱与证果。众生无时无刻不在病苦中,我们要知道没病苦的快乐是怎样的?要认识怎样的人是没有病苦的?要证知怎样才是没有病?这是指出世间的果,就是解脱、清净的境界--涅槃。
四道谛:说明离苦的道路。我们要知道修道的方法有如良药,应该修学。这是指出世间的因,我们应该学习、掌握一些修道的方法,努力不懈地修行,最后就可解脱生死。
第2个回答  2012-12-24
呵呵。佛教不是悲观,是让人生起出离心。我们的生活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只是不贪着就可以了。因为再美好的东西也有失去的时候,再幸福的时刻也会过去。我们大家往往在享受安逸的时候恰恰忘记了这点,所以失去了就痛苦,就烦恼。如果知道了,一切都是无常的,缘来不拒,缘去不留。这样哪怕我们就是遭受不幸的时候,也会知道,这些也是无常的,终将过去的。用这样一颗平淡的心来对待一切人、事、物,我们的生活才会真正的美好。
第3个回答  2012-12-15
佛教其实很积极的 正确的看待老病死 就不会那么痛苦 心态很重要 活一天就要珍惜一天

推荐你看看 认识佛教——幸福美满的教育

佛学之博大精深,至于言语道断,心行处绝,虽有圣哲无所措手。 其所包容,尤为深远。
——康有为
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厌世。
——梁启超

佛教是宗教而超宗教,是哲学而超哲学,是科学而超科学
——黄念祖(现代自然科学家任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北京邮电学院教授)

释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示了,真是大哲
—— 鲁迅
佛经是世界上最美的哲学,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方东美(现代哲学家)

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注重和依据实证的宗教
——尼 采(德国哲学家)
爱因斯坦曾说:
“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宗教不但不与科学相违,而且每一次的科学新发现都能够验证她的观点,这就是佛教。”

未来的宗教将是宇宙的宗教,他应当超越个人化的神,避免教条和神学,涵盖自然和精神两方面。它的根基,应建立在某种宗教意识上,这种宗教意识来源于宇宙万物合而为一的体验。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种宗教。若问哪种宗教可以应付现代科学进展的需求,那么这个宗教便是佛教 ——爱因斯坦 “空间、时间和物质,是人类认识的错觉。”
他在自传中还谈到,他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是的话,他愿成为一名佛教徒。
科学只能帮助我们多明了一些开悟,但不能引导我们到悟的境地。如果我们要悟得正觉,我们须以佛陀所示的方法去切实修行。
——沈家祯(现代著名科学家)

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
——汤恩比(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王季同,1910年曾发现四元函数求微分法,1916年发明一电气变流方法,他说:“哲学家对这个(佛家的真如,即宇宙万有的本体,终极真理)不过是推测,佛教却是亲证。”

中国现代科学家尤智表说:“佛教不但不是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最彻底的学理,佛教不是神道设教,不是精神痛苦时的麻醉剂,乃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处世接物的实用之学,佛教是理智的,平等的,自由的,客观的,彻底的,具体的,积极的,入世的,实用的宗教。”
佛教对心研究得很精细,远非现在的心理学所能企及。
第4个回答  2012-12-14
请问你对佛法了解有多少?估计不会太多吧。。佛法没有天天说人苦。。四圣谛是:苦、集、灭、道。
所有的贪欲、嗔恚以及愚痴,都是因为妄执‘有我’而生。此贪、嗔、痴三毒是诸苦的‘因’,也就是说,是诸苦的种子,可以生出各种苦芽,苦树,结出苦果,这就是‘集’。诸苦集聚,则使众生流于六道,甚至在三恶道中辗转轮回。要想使诸苦断灭,只有不间断地修习八正道。这就是‘苦、集、灭、道’四圣谛。。。
认识不到苦,又何来乐呢?认识不到自己的漏,又何来圆满呢?可知寒冷和黑暗,只是因为心中缺少热和光。。为什么同样学佛法,而别人没有你的感觉呢?多从自身找原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