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原著选章,说说宋江题反诗的结果

结合原著选章,说说宋江题反诗的结果

首先,黄文炳把反诗的事上报以后,蔡九知府的反应并不激烈。

黄文炳袖中取出所抄之诗,呈与知府道:“不想却在此处。”蔡九知府看了道:“这是个反诗,通判那里得来?”黄文炳道:“小生夜来不敢进府,回至江边,无可消遣,却去浔阳楼上避热闲玩,观看前人吟咏,只见白粉壁上,新题下这篇。”知府道:“却是何等样人写下?”
黄文炳回道:“相公,上面明题着姓名,道是‘郓城宋江作’。”知府道:“这宋江却是甚么人?”黄文炳道:“他分明写着‘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眼见得只是个配军,牢城营犯罪的囚徒。”知府道:“量这个配军,做得甚么!”

从原文看,蔡九并没有因为黄文炳拿出反诗就立马暴跳如雷准备抓宋江,而是一副很不屑的态度,因为宋江不过是个配军,一个服役犯人而已,喝了点酒胡咧咧了两句,这种事可大可小,如果仅仅是这点事,按蔡九的态度和反应,很可能警告一下关几天就完事了,不至于闹到砍头的地步。可是黄文炳却添油加醋,把这件事给推上了高潮。

黄文炳道:“相公不可小觑了他。恰才相公所言尊府恩相家书说小儿谣言,正应在本人身上。”知府道:“何以见得?”黄文炳道:“‘耗国因家木’,耗散国家钱粮的人,必是‘家’头着个‘木’字,明明是个‘宋’字;第二句‘刀兵点水工’,兴起刀兵之人,水边着个‘工’字,明是个‘江’字。这个人姓宋,名江,又作下反诗,明是天数,万民有福。”

黄文炳故意把宋江的名字和童谣联系在了一起,说宋江正应了童谣,是祸乱国家之人,被他这么一曲解,蔡九一下子就high了,这是大案啊,必须严办。黄文炳解读的方式非常荒诞,纯粹就是主观猜测,更何况童谣这种东西本来就没谱的事,可蔡九居然就根据这种没谱的主观猜测给宋江定了罪,简直就是荒唐的可笑。

这里顺便说一句,有些人总是想洗白黄文炳,认为他尽忠职守无可非议,甚至说他是忠臣云云。其实这种想法很扯,如果蔡九真的是因为反诗就给宋江定了罪,那黄文炳确实没错。但问题是蔡九都没拿反诗当回事,却由于黄文炳对童谣的恶意解读,导致了案情被人为地严重化了。换句话说,真正让宋江被判斩首的不是反诗,而是童谣。如果不是黄文炳有意搞个大新闻出来,故意把童谣往宋江身上引,宋江也不会上刑场,更不会被迫落草。

综上,宋江题反诗确实是他获罪的导火索,但并不是他获罪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黄文炳要踩着别人往上爬,反诗只是恰好为黄文炳提供了一个借口和机会罢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