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要写好作文啊?

如题所述

要想写好作文,最根本的是要有自我,发篇我的论文给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有自我——作文成功的根本

四川彭山青龙初中 徐敬德

【小引】
有自我,是作文成功的根本。任何成功的作文都必须首先是自我的,然后才可能是别人的,大家的,民族的,世界的。所谓作文中有自我,概括地说,就是说自己心里的话,用文字和别人交流。谈自己想谈的人,讲自己爱讲的事,抒自己欲抒之情,道自己喜道之理。具体地说,就是作文中要“有自我的心意在里头,有自我的个性在上面,有自我的活生生的思想在深层”。
我们来看下面的三篇作文。

【例文一】
愿我们永远在一起
马慧琳

我来到冬冬的坟前,摆好东西,默默地点燃了纸钱。冬冬,我来看你来了。想想以前,真的很对不起,我总是那么霸道,有什么吃的玩的,我总是抢先。冬冬,而今,我是好后悔和你争和你抢啊!今天,你就大口地吃,尽情地玩吧!你看,有你最爱吃的巧克力、奶糖,还有机器猫、波比娃娃……
冬冬,你记得吗?那个春天,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们坐在草地上高兴地说:“我们要永远在一起。”但是,冬冬,这话才说了一年,你怎么就去了那遥远的地方,永远永远地不回来了呢?你怎么能狠心地丢下我,丢下你的好朋友呢?你忘了我们的心愿吗?冬冬,今天我特地带来了个波比娃娃,送给你。让她代表我,和你永远在一起。
啊,起旋风了,纸灰在空中打着旋儿,飘啊飘。冬冬,是你来了吗?你听见我呼唤了?是你来看我了?你千万多留一会儿……
老人们说,人是有魂的。人死了就会变成鬼,在晚间出现,很可怕的。可我真希望能这样,至少你的灵魂可以在晚上来找我,对吗?那样,我们又可以在一起了,仅管我胆子很小,但我不会怕,真的不会怕。
啊,对了,前天晚上,是不是你来找过我了?我看见了你,我好高兴,我们又在一起了。你告诉我,你也好想我,可惜不能实现我们的心愿了,我们都哭了。可是才一会你就渐渐消失了。我急了,哭着喊:“冬冬,别走……”哭声把妈妈惊醒了,妈妈说我在做梦。这是梦吗?这不是梦,是你来找过我,对吗?我敢肯定是。
时间过得真快啊,又是春天了,万物都新生了。冬冬,你呢?佛学说,人死了以后要转世,你转到哪儿去了呢?告诉我,我要去找你,哪怕千辛万苦也要去找你。
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
(选自《同乐》)

【点拨一】
这篇作文是成功的,它的成功在于有“自我的心意”,也就是有情。带着祭品,来到冬冬的坟前祭奠,是情;在冬冬的坟前致歉,是情;回忆“我们要永远在一起”的诺言,是情;买个波比娃娃送给冬冬,让它代表“我”和冬冬永远在一起,还是情。正是因为情深,所以看见旋风,就认为是冬冬听见了“我”的呼唤来和我会面;正是因为情深,所以固执地认为梦境是和冬冬真实的相见!如果不是情深到了极点,胆小的“我”怎么会说,希望在晚上和变成了鬼的冬冬相会?如果不是情深到了极点,弱小的“我”怎么会说,“你转世到了哪儿,告诉我……哪怕千辛万苦也要去找你。”可以说,作文全是情之所聚,是用一匹一匹的“自我的心意”之砖砌成的。这,正是这篇作文的成功之本。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这浓浓的“自我的心意”,就没有这篇作文。
我们每个人都有有浓浓的“自我的心意”的时候,为什么不把它写进作文里呢?

【例文二】
逮 黄 鳝
盛海涛

星期天,我在家等弟弟小同一起去逮黄鳝。一会儿,外面有人在喊“哥,哥。”我一听,就知道是弟弟小同来了。于是立刻提了口袋走出了家门。
来到田边之后,将衣袖、裤脚一挽,我们便行动起来。我提开第一个草,好兆头,有一根倒大不小的泥鳅。我炫耀地喊道:“小同,过来,看你哥逮泥鳅。没有点技术,把它逮不住呢!你仔细看清楚,跟着你哥学点儿。”小同过来了,我便夸张地把手举得老高,一下子向泥鳅按去。泥鳅一下被按进了硬泥中,钻不动,被我捉住了。泥鳅虽逮住了,我却被弄了个“狗吃屎”。一脸、一身都溅满了泥水。虽然这样,我嘴里仍不软,说:“怎么样?你哥的技术高不高?”小同笑了笑,说:“真高,真高,尤其是刚才那个‘狗吃屎’最精彩了,再来一个怎么样?”“洋”没显成,反遭了他一顿讥讽,我真是好泄气。
一会儿,他发现了一根黄鳝。也学着我的腔调喊道:“哥,你过来。看老弟逮黄鳝,没技术还逮不着它呢!你过来看清楚,跟老弟学点儿。”见我走拢了,他右手一伸,轻而易举地就把那黄鳝捉进了口袋。还得意说道:“‘轻取’比‘重拿’高吧!”
顿时,我红了脸,当哥哥的还不如弟弟,太没面子了。心里暗自下决心,今天要让他瞧瞧我的厉害。于是我草翻得更快了。在提开一个草后,我“哇”了一声:一只特肥的泥鳅!表现自己的时候到了,我把弟弟叫到跟前,说:“哥也有‘温柔’的一手。”一边说一边小心翼翼地去捧那泥鳅,口中还念念有词,道:“鳅泥鳅快睡着,等我把你烤来吃。”这条泥鳅被我捧起来了。
我心里一阵高兴,正准备把它装进口袋。它却从我手中滑了出去。顷刻间又钻到另一个草下去了。我好生泄气,但又高兴起来,说:“小同,看倒,哥给你来个‘瓮中捉鳖’”。然后轻脚细爪地朝那个草堆走去。我轻轻地把草一提开。哇,不只看到那泥鳅,还有一条细长细长的尾巴。哈,还有一条黄鳝!我好兴奋,说:“小同,你看,你哥真是‘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我一边说一边骄傲地回头看小同。他却惊慌地指着草下边说:“不,不是----”
我转过头一看,“啊”,那下面的不是黄鳝,而是一条蛇!吓得我把口袋一丢,飞快地跑上田坎。
人吓惨了,原来逮的泥鳅、黄鳝也没了。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太不值了!
我和弟弟狠狈不堪,两手空空地回到了家。
(选自《彭山文艺》)

【点拨二】
作文记叙的是“我”和弟弟逮黄鳝的故事。“我”发现了泥鳅,就大呼小叫地让弟弟来“跟你哥学着点儿”,结果,“重拿”闹了个“狗吃屎”,惹来了弟弟的一阵嘲笑。在受到弟弟的“轻取”的反击后,“我”又以哼哼唱唱的“温柔”的“捧泥鳅”来表现自己。到后来,泥鳅跑了,自己被蛇吓惨了,还不忘说点“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话,来显示自己读过两篇古文,听过两个故事。把“我”的天真可爱,活泼好动,好表现,不服输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作文正是因为这淋漓尽致的个性而生辉。如果作文中没有了这淋漓尽致的个性,不仅“我”不成其为“我”,而且,连这篇作文都没有什么读头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个性的不同,做事,说话的方式自然不同。可是,我们的同学一作起作文来,就把自己的个性全给抛弃了,白白地失去了作文成功的机会。真是十分的可惜,象盛海涛同学这样,一作起文来,就有“自我的个性在上面”,多好!

【例文三】
一 角 钱
张 奇

那天,我和妈妈乘车去彭山。
车开了不久,又上来三个人。先上来的是两个年轻人,上车后就径直向车后走去了,那里还有两个座位。后上来的是一位穿着破旧的老奶奶,她手里提着个篮子,里面装着几个小柑子。见没有座位了,只好站着。
售票员看了看她,站起来说:“太婆,你来这儿坐吧。”说完便到后面收钱去了。转身时,一张很旧的一角券从他手上掉了下来。大家都看见了,包括我。可谁也没有去捡,是老奶奶艰难地移动身子把它捡了起来。老奶奶把钱捏在手里,说:“钱,售票员,给你。”售票员正收了钱转来,他瞅了瞅老奶奶手中的钱,没有去接,却对司机说:“停车。”车停了,售票员说:“太婆,你先下车吧。”说着把车门打开,让老奶奶下去。老奶奶说:“我到彭山。”售票员说:“我知道,你先下车吧!”老奶奶下车后,售票员随即把车门关上了。又对司机说:“开车。”车子开动了。
车上的人愤怒了,说:“为什么把老人家赶下车?”
售票员说:“哼,有拿一角钱乘车的吗?”
妈妈说:“什么拿一角钱乘车?人家是拾金不昧!你的钱掉了,人家捡起来还你,你还……”
售票员惊奇地睁大了眼睛。
“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停车,让老奶奶上来。”乘客中有人喊。
车停了,可这时车已开出好远,又正在修公路,路窄,无法倒车。难道等老奶奶一步步走过来吗?
车又开动了。车上,好久没有人说话。
(选自《少年素质教育报》)

【点拨三】
这篇作文最宝贵的,是“有自我的活生生的思想在深层”。它表现了小作者的宝贵的思索:拾金不昧的老奶奶,为什么落得个被赶下汽车的命运?是因为老奶奶贫穷。因为你贫穷,所以,你不会拾金不昧;因为你贫穷,所以,你一定是“拿一角钱乘车”的人。售票员为什么起初热情,后来冷酷?是因为他只认钱不认人。他“热情”的是钱,他“冷酷”的是人。小作者在心灵里呼唤,不要嫌贫爱富吧,不要以貌取人吧,不要作践穷人的品格吧,不要只认钱不认人吧!一角钱,因折射了人们的灵魂而深刻;一角钱,因有了小作者的宝贵思索而珍贵。作文呢,因为有了这“深刻”,这“珍贵”而成功。如果没了这“深刻”和“珍贵”,这篇作文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我们平时说话,无论是关于自己的,还是关于别人的,都会有“自我的活生生的思想”在里面,或为自己高兴,或替别人不平,抑或只是给别人提个醒……或感慨,或痛切,或赞许,或贬白……作文应该是同样的道理,可是,读一些同学的作文,却看不出有什么“自我活生生的心意”,不知道他要表现什么,说明什么,抑或歌颂什么,鞭笞什么。在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中心”或“中心不突出”。这样的作文当然是没有成功可言的。

【底蕴揭示】
有自我,是作文成功的根本。“丢失了自我”的作文,是令人烦腻的,乏味的。好比参加讲演会,那讲演者只是在那里毫无表情地念字背句,你能不心烦吗?同学们一定有这样的感觉,同一篇文章,张三读,你听着心烦;李四念,你却倍受感动。个中原因,是因为李四在念的时候,注入了“自我的心意”。同学们,把“丢失了的自我”找回来吧!
作文中有自我,是很容易做到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胸有成竹,写有何难?亲身所感,自家所思,刻骨铭心,抒还不易?离开自我去“编”,去“抄”,去“背”,那才难呢?为什么要舍“易”而取“难”呢?
作文中有自我,是最快乐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讲自己想讲的事,道自己欲道之理,抒自己欲抒之情,畅所欲言,以心换心,能不乐乎?离开自我去学别人之腔,讲乌有之事,道无有之理,抒天外之情,能不苦乎?为什么要去舍“乐”而求“苦”呢?
就是那些台上的演员,穿“别人”的衣,说“别人”的话,做“别人”的事,抒“别人”的情,仿佛完全没有“自我”——其实,骨子里是有“自我”的,那就演员对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认识,情感。要是演员完全丧失“自我”去演戏,是无论如何都演不下去的,当然更谈不上演好了。
要想作文成功,一定要找回“丢失的自我”,找回了“丢失了的自我”,就等于找到了作文成功的希望。
怎样找回“丢失的自我”?简而言之,就是像王浴海老师讲的一样,让“作文里头”有“自我的心意”;让“作文上面”有“自我的个性”;让“作文深层”有“自我的活生生的思想”。
同学们,找回丢失了的自我吧!

【练习设计】
把自己的丢失了自我的作文,改为有自我的作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1

好的作文离不开好的创意。

第2个回答  2012-11-25
布鲁诺说过,“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感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 导写出兴:一堂作文课,能否激发学生的作文欲,与语文教师的“导写”有直接关系。题目一出,不导则写,对多数学生来说,则是苦差事。因此,导写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可等闲视之。 所谓导写,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分析生活,表现生活。“导”,就是要解决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从学生的作文实际来看,作文难写的症结就在于不知写什么,所以必须借助教师的疏导,使之文思涌来。文思要喷涌关键是开掘题材。题材是文章的生命。好题材如山珍海味能馋人。题材于淡,似白菜萝卜即使巧妇也难成佳肴。因此,如何选材是导写的关键。一般的说,好题材具有“新”和“奇”的特点。“新”题材,“新”观点,往往能启人深思,引人遇想。“奇”就是不寻常,即在倩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故能诱人一睹为快。在导写中,教师要“授之以渔”,使学生悟出“新奇”的题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比较,观察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会相同。 导写要使学生懂得生活与文章的关系。没有生活,就没有文章。不热爱生活,就不会有佳作问世。生活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物质生活(以行为为轨迹),另一层是精神生活(以感受为轨迹)。文章所选材的生活是这“两种”生活的有机结合。写作要以“感受”为基础,但又不能拘泥于感受,而要从感受发端,展开想象。“想象”又不能随心所欲,而必须以“观察”为本。观察要认真细致。做到人木三分,透视事物的根本。这样才不会“无米”生炊。 “导写”要引导学生善于借鉴。每次作文课,在点化之后,有必要宣讲几篇佳作,给学生提供借鉴,造成立体感,唤醒写作欲。引进写作的情境。当然,只写“规定作文”也有弊端,因为学生的经历、性情、思想和方法各不相同,表现在作文中的方方面面自有分野,而且“规定”越多,学生越不得越雷池一步。所以,教师还得引导学生在平时乐写“自由文”。 所谓“自由文”,就是让学生怎么写就怎么写。排除作文的消极心理,鼓励随时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不拘形式,灵活自由,旨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勤奋写作的良好习惯,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建立自己的写作“材料库”,从中体会“我手写我口”、“我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的乐趣。 “导写”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导”,应着重帮助学生在“写”时排忧解难,激其兴趣。 导做促乐 要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对作文的全过程进行指导。为了在作文之前,使学生感受生活,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带领学生做点什么。这种“做”较为宽泛,可以是言行表现,动手操作,也可以是动眼、动耳、动嘴、动脑的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甚至可以是漫画鉴赏。但都必须是以练习作文为直接目的,而不是指日常的生活和学习。 这种“做”,不管是课上集体活动,或是课下分散活动,都必须提出明确的作文要求,让学生在活动前有所准备,活动中有所留心,活动后落实到作文。 “做”的种类可以灵活多样,让学生为“快乐作文”,做好准备:①采访类。或访问本地先进人物,或访问其他有特色的人和事。或调查研究,然后写出“访问记”,“人物通讯”或“调查报告”。②文体类。例如,召开班级晚会。再根据晚会实况,写成“消息”、“通讯”、“评论”、“赏析”、“偶感”等等。又如背诵比赛。每组推出代表互相竞争,其他人当观众助兴。在比赛中,要求人人仔细观察别人的神态、动作,体察自身的心理、感受,然后自己拟题,写出真情实感。③实验类。与其他科目结合,利用实验课所获得的知识作文。例如,与化学课结合,写《说钠》。又如,与生物课结合,写《精蜒的构造与习性》。也可以同体育课结合,写《我是怎样投手榴弹的》。④劳动类。根据不少学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然后据实作文,可写方法、过程,也可以写感受、体会。又如,利用参加集体劳动的机会,要求写成记叙文,或评论劳动中的人与事。⑤旅游类。组织学生到当地名胜古迹参观旅游。事先不但要做好物质准备和思想教育,而且要让学生对所要去的地方有较多的了解。到旅游点之后,让“知情者”当导游,使“旅游者”能观察感受到更多的内容。然后写日记、游记。此外,还可以组织参观。或展览馆、或博物馆、或俱乐部,等等。然后写参观记(或忆),也可写成评介性文章。③漫画鉴赏。鲁迅先生说:“图画可济文字之穷。”在作文教学中引进漫画鉴赏,有利于学生冲破写作思维的定势,发展深层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克服怕作文的现象。漫画干预生活,林林总总的漫画以最直观的手段向学生演示了无形可征的联想思维,读多了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在捕捉写作素材时能突破单凭直觉感知的框框,让思维活跃起来:获得作文的某种感悟。所读的漫画,可以是单幅的,也可以是内容相近的组合,或者是内容相反之排列。读画的过程,就是认识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换的过程。 作文之前,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做”,让他们“做”得开心,“玩”得有味,并从中积累写作素材,不仅其过程生动活泼,而且这种“写”也成了一种享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11-25
作文怎样写出新意
一篇作文,只有“出新”,才能吸引人,才能激起读者的兴趣。
这里的“新”,包括新鲜、新颖、新意。
新鲜——少见的,稀罕的。
新颖——别致的,与众不同的。
新意——新的意思;新的意境。
要写出一篇“出新”的作文,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 审题新
审题新,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题目。
比如,写《我的老师》,大多数同学一定会想到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这就没有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而有一位小作者是这样写《我的老师》的:有一个幼儿园的小妹妹,在大街上将我随手扔在地上的冰棍纸捡起来,丢进了果皮箱。她的举动教育了我,她是我人生中的一位好老师······这就出了新;还有一位小作者,写我的老师是一只小蜘蛛,它用行动教育我:做事要认真和执着······这也出了新。
又如,写《我学会了······》,大多数同学一定会写我学会了做饭,我学会了洗衣服,我学会了骑自行车······这就没有“出新”。而有的同学则写我学会了尊重他人,我学会了关心他人,我学会了谦让,我学会了宽容······这就出了新
再如,写《他总留在我记忆中》,多数同学一定会选经常接触的、熟悉的人,比如老师、同学、伙伴、亲人等。其实,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想,有时留在我们记忆中的,倒往往不是很熟悉的人,甚至是偶然相识,仅有一面之交的人,如态度特别号的营业员,在突发事件中的热心人,某种技艺高超的手艺人,等等。思路这样一扩展,你写出来的作文自然就会比别人的又新意。
审题新,就是这么简单!

二、角度新
角度新,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句的意思是,你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山,会有不同的感受。
作文也是这样,我们只有绕开、跳开旧的角度,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才能写出“新”来。
还是以写《我的老师》为例,大多数同学一定会写我的老师带病坚持上课,深夜还在加班批改作业,顶风冒雨上门为生病的同学补课······这些老掉牙的故事多没意思呀!下面这篇作文,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写老师的。

“偏心眼”的于老师
提起我们的于老师,没有一个不翘大拇指的。单是她那一摞摞的荣誉证书和“全国优秀教师”的金质奖章,就足以证明她是多么优秀。然而,我这个班里的优等生,却给她起了一个雅号——“偏心眼的老师”。
这件事,还得从我升三年级时说起。当时,于老师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她定了一条心规矩:对每个同学,不看原来的成绩,只看今后的进步。进入前十名的发优胜奖,原来排位11-20名的同学,只要向前跨一个名次,21-30名的同学向前跨2个名次,31-40名的向前跨3个名次,41-50名的向前跨4个名次,都得“进步奖”。这样一来,中等生和差生都认为得奖有望,学习劲头可大了。这且不说,于老师还经常鼓励差生,耐心辅导差生。总之,她的眼里似乎只有差生,好像有意冷落我们这些优等生似的。于老师的这些规矩,可害苦了我们这些优等生,让我们不得不用比差生多几倍的功夫,才能保住“优胜奖”。一不小心,就会从优胜奖台上被挤下来。
于老师定的规矩,向来是认真落实的。期中考试总结会上,那些原来靠边站的后进生,竟笑逐颜开的捧上了“进步奖”,就连那以前总是最后一名的“老校长”(留级生),也第一次得了进步奖。不少的优等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拿到“优胜奖”。我呢,由于考试疏忽,被挤出了优胜行列。此时,我怀着嫉妒的心理,对与我一样“落榜”的优等生说:“于老师心中没有我们了,只有那些差生。”这话传到了于老师耳朵里,她没有责备我,只是说,她的做法大家以后会明白的。可不,到了期末,在全市举行的评比中,我班的语文成绩排名全市第一!
看来,我们“偏心眼”的于老师,还真有不同凡响的心眼呢!

本文开头扣题,中间从新的角度选材,通过“明褒实贬”的写法和“我”认识的转变,突出了观点。结尾照应开头,写出了所感,表明了观点。
要想你的作文角度新,有看头,就要找一个别人没写的角度去写。

三、 立意新
立意新,就是确定的观点要有新意。
简单的说,就是你写这篇作文,最终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观点这个观点要有新意才行。
请看下面这首小诗:

落 叶
□林良
落叶,
你别难过,
你虽然黄黄干干,
我却永远记得
你嫩嫩绿绿的
样子。

这首诗所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呢?——是要借对落叶的安慰,表达对老年人的歌颂和崇敬:你们也有年轻的时候,你们也有奉献的时候,我永远不会忘记······观点有新意!

请大家再看这篇立意新颖的作文:

压岁钱
今天,我去给奶奶拜年,得到了100元压岁钱。
一进家门,只见表哥、表弟、表妹已捷足先登了。席间,奶奶端着一只大盘子出来,说:“这是一道专为你们做的‘小孩菜’。” 我们连忙踮起脚尖探头观看,原来是一堆红包,说:“这是给你们的压岁钱。红包里的钱数不一,你们自己挑选。”
奶奶话音刚落,表妹就等不及了,抓起一个厚厚的红包就跑。她跑到她妈妈面前,说:“妈妈,我抢了一个最厚的!”说完,高兴得直转圈儿。我表弟也不傻,把另一个厚红包抓在手中。这时,奶奶望着他俩,也不说话,只是呵呵地笑着。表哥说:“你们选完后,剩下的是我的。”我思索着,拿哪个好呢?把较厚的让给表哥。我拿定了主意,便拣了一个最薄的走到了一边。表弟、表妹以为自己的钱包最厚实,钱肯定也就最多,拿知奶奶在里面包的尽是些小钱,算一算,每人才50元,表哥的有80元。而我的,则是一张100元整钞。原来,红包越薄,里面的钱反而越多。看来,这是奶奶特意安排的,她是要奖励有谦让精神的人。我和表哥的谦让,反而让我们撞到了好运。
饭后,奶奶把我们召集到一块儿,问:“你们怎么打算用这些压岁钱呢?”表妹快人快语的喊:“买果冻!”表弟接着说:“买鞭炮玩!”我早就想好了,不紧不慢地说:“我准备明天去书店买作文书。我要做作文高手!”哥哥也赶紧附和着我说:“我的想法也一样。”
透过这件事,我感悟到:多一分谦让,少一分贪心,往往会得到更多!

本文通过对表妹、表弟、“我”、表哥“挑选”压岁钱的记叙,表达了“贪心反而得的少,谦让却能得更多”的观点,立意十分新颖。

从以上几篇例文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才能写出立意新颖的作文。
有时,我们积累的可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能只是一个生活的片段,也可能是一闪即逝的感受,或者偶发的联想或灵感,只要我们珍视这些材料,及时的“留住”它,从中思考出一个做人的道理,往往就能写出一篇立意新颖的好作文。

四、 构思新
作文的构思,广义地讲,包括确定观点、找准角度、选择材料、展开情节、安排结构、列出提纲等动脑筋的过程。这里,单从狭义的“安排结构”方面来讲。
构思新,就是结构的安排要新颖合理。
同一块布料,有人设计一般,缝制出来的衣服“相貌平平”;有人设计精巧,缝制出来的服装,款式新颖别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这是因为设计、构思的水平不同。
请欣赏下面这篇作文。一看它那新颖的题目,你就想读,对吧?是些妈妈怎样爱美吗?读完你就知道了。

爱美的妈妈
人们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的妈妈就是一个爱美的人。
你瞧,她的化妆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化妆品瓶子、盒子和用具,衣柜里也摆满了时髦的服装。今天是星期天,爸爸要带我们出去玩,妈妈很早就起了床,坐在化妆台前精心地打扮自己。只见她把脸洗净,先抹上油脂,再补上粉底,然后再擦胭脂,最后还要描出弯弯的细眉,涂上眼影和口红。这还不算,她还要梳出好看的发型,再喷上发胶定型。这还不够,还要精心挑选一套时髦的衣服穿上,这才肯出门。
我们妈妈不仅外表美,心灵更美。
有一次,奶奶生病了,半夜里又吐又拉。妈妈急忙爬起来,给奶奶倒水漱口,拖擦地面,扶奶奶上卫生间。第二天一早,妈妈又把奶奶送到医院检查。奶奶需要住院治疗。妈妈怕奶奶吃不惯医院里的饭菜,就坚持每天给奶奶做饭菜送去。妈妈怕奶奶一个人在医院里寂寞,一有空儿就去陪她说话、聊天。看见奶奶的头发乱了,妈妈就给她梳理。大家都夸我妈妈是个孝顺的好媳妇。
我的妈妈真美。

本文开头扣题,结尾一语双关,照应开头,表明了观点。构思上,将“妈妈”外表的美和心灵的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塑造了一个“美”妈妈的形象,构思精巧,让人回味无穷。

请再看下面这篇作文,小作者巧妙的安排了作文的结构,造成悬念,取得了感人的效果。

妹妹的心愿
“当、当、当······”远处传来的钟声把我从甜睡中惊醒。我翻个身,闭上眼睛继续睡着。忽然,我觉得身旁有人在轻轻地动着——穿衣服,下床,穿鞋······我睁开惺忪的眼睛,看见我拿七岁的妹妹进了厨房,不一会儿又闪出来,轻轻地打开了大门。
“她今天怎么起这么早?干什么去?······”一连串的问号和强烈的好奇心赶走了我的睡意,驱使我下了床,跟踪而去。
出了家门,只见东方露出了浅浅的鱼肚白。我向那长满茂盛花草的花园一眺,只见妹妹右手捏着一个杯子,左手捏着一个眼药水瓶,正吸着花瓣上的露珠,嘴角还不时露出笑意。
一股无名火涌上我的心头。我几个箭步冲到妹妹的面前,叫道“哼!放着好好的觉不睡,这么早就跑出来玩!”妹妹被我的突然出现惊呆了,当她回过神来,猛地把杯子藏到身后。看到这,我抓住她的肩头吼道:“你不睡觉出来干什么?嗯?”妹妹用那双水汪汪的眼睛望着我,显得有些委屈。最后妹妹终于向我道出了她心底的秘密:“姐姐,我昨晚看了《孔雀公主》,我想:孔雀公主能用露珠治好老奶奶的眼睛,我就不能治好隔壁李奶奶的眼睛吗?”我抓住妹妹肩头的手像触电了似的缩了回来。顿时,我明白了:她昨晚看完电影回来后,为什么总是低头不语,想着心事,为什么把满满的一瓶眼药水挤掉,而一声不响的承受着妈妈的责骂。我正懊悔之际,妹妹又抬头问我:“姐姐,你说我能治好李奶奶的眼睛吗?”我听了,真想大声告诉她:“不!孔雀公主只是个神话罢了!”但我忍住了,我怕伤害妹妹那纯洁的心灵。看着妹妹那天真的脸蛋,我轻轻地点了点头。妹妹甜甜地笑着,继续干起她的“事业”来。
望着眼前瘦小的妹妹,我的心潮像大海一样翻腾:亲爱的妹妹呀,好好学习,将来用你聪明的头脑和一颗善良的心,去为千百位像李奶奶那样的盲人治病,去实现你那美好的心愿吧!

文章以钟声开头,集中写了妹妹清早起床采露珠的情形。至于昨晚看电影后的“低头不语”,挤掉眼药水“承受妈妈的责骂”的情况,则用插叙的方法一笔带过。这样写,不仅使文章内容集中,而且可以造成悬念,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当悬念解开时,妹妹那美好的心灵便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文章要写得感人,安排好曲折动人的情节,是非常重要的。本身就动人的情节和材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多的,那就需要我们精心组织材料,巧妙安排。但安排不是编造,而是把材料做巧妙的调整,使文章内容形成有起伏的波澜。如上面这篇作文,假如完全按时间先后去写,先写妹妹怎样看电影,再写妹妹怎样挤掉眼药水,承受责骂,最后写清晨采集露珠,那文章就平淡无奇了,也就不能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巧妙安排结构,不只是调整记叙的顺序,也包括变换角度、改换人称,或从不同的侧面去灵活的组织材料。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去认真体会,用心操练。
最后请大家欣赏一首儿童诗:

钓 鱼
□林武宪
鱼,很快乐。
在水里。唱歌。
在水里。捉迷藏。
在水里。吹泡泡。。。。。。

把鱼钓起来
钓鱼的人很快乐
他不知道
水里有鱼的眼泪······

第一段,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句号?诗人说,那是鱼在水里吹出的快乐的泡泡;第二段,为什么没有别的符号了,只有一连串的省略号?诗人说,鱼被钓起来了,水里就没有快乐的泡泡了,只有像省略号的一窜眼泪。诗人的构思,多么新颖、奇妙!

构思,是需要动脑筋的,它是一种创作、设计的过程。它要求我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材料进行想象、加工,然后组合成一篇自然的、优秀的作文。构思,是没有固定模式的,全在于我们的灵活创造。多阅读、分析优秀作品,你会发现,构思新颖,其实也很简单。
第4个回答  2012-11-25
多读书,把成语大全拿来,多在作文书上找些题材,可以借借别人优美的句子、词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