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努力向人民群众交出合格答卷。
2、要加快解决燃煤污染问题。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300万户以上,全部淘汰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加大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力度,东中部地区要分别于今明两年完成,西部地区于2020年完成。抓紧解决机制和技术问题,优先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有效缓解弃水、弃风、弃光状况。加快秸秆资源化利用。
3、全面推进污染源治理。开展重点行业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对所有重点工业污染源,实行24小时在线监控。明确排放不达标企业最后达标时限,到期不达标的坚决依法关停。
4、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基本淘汰黄标车,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对高排放机动车进行专项整治,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在重点区域加快推广使用国六标准燃油。四要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加强对雾霾形成机理研究,提高应对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扩大重点区域联防联控范围,强化应急措施。五要严格环境执法和督查问责。对偷排、造假的,必须严厉打击;对执法不力、姑息纵容的,必须严肃追究;对空气质量恶化、应对不力的,必须严格问责。治理雾霾人人有责,贵在行动、成在坚持。全社会不懈努力,蓝天必定会一年比一年多起来。
蓝天保卫战是李克强总理2017年3月5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是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12个新词之一。
治理雾霾,人人有责,贵在行动,成在坚持。治霾不仅仅是环保部门的责任,政府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都得绷紧这根弦,每一位公民也需要养成更加绿色的生活方式。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打赢蓝天保卫战。
参考资料:蓝天保卫战,必须打好_新华网
党的十九大提出——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从“打好”到“打赢”,既反映了党中央治理大气污染的坚定决心,也是对广大人民的庄严承诺。“打好蓝天保卫战”,我们要注重战役中的每一个步伐,确保步步为营、扎实推进;“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更看重这场战役的结果,必须全力以赴,攻坚克难,保证取得成功,让人民乐享蓝天
十九大报告要求:“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从过去的“打好蓝天保卫战”到“打赢蓝天保卫战”,表述虽仅一字之变,但让为呼吸而战的人们备受鼓舞,也让百姓充满期待。
从“打好”到“打赢”,既反映了党中央对治理大气污染的坚定决心,也是对广大人民的庄严承诺。
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付出了较高的生态环境代价。蓝天变少了,河流被污染,垃圾量激增,环境问题成为发展之困、民生之痛。其中,大气环境问题最为突出,2013年74个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达标的仅有3个,灰霾问题成为不少地区的“心肺之患”。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百姓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从要温饱到要环保,从要生存到要生态,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美丽中国充满期待。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治理大气污染、提升环境质量,2013年9月“大气十条”发布,打响了蓝天保卫战。几年来,从产业结构调整到清洁能源替代,从淘汰老旧车辆到围剿“散乱污”,大气污染治理不断提速,治理成效逐步显现,让百姓看到了蓝天重现的希望。
“打好蓝天保卫战”,我们要注重战役中的每一个步伐,确保步步为营、扎实推进;“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更看重这场战役的结果,必须全力以赴,攻坚克难,保证取得成功,让人民乐享蓝天。
从“打好”到“打赢”,未来的治理任务将更加艰巨,需要更多艰苦努力。
“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各地积极部署,切实行动,大气环境质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与2013年相比,2016年空气质量达标城市已增加到84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重点区域,PM2.5(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都下降了30%以上,污染在减轻,蓝天在增多。
然而,从目前情况看,空气污染依旧处于较重水平。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全年达标城市比例还不到1/4,全国PM10(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超标17.1%、PM2.5超标34.3%。同时,北方冬季空气质量改善不明显,重污染天气减少速度趋缓,这些问题都成为蓝天保卫战面临的顽固堡垒。
蓝天保卫战要完成的是双重任务:到2020年,全国338个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必须达到80%以上,这意味着以2015年为基数,未达标城市PM2.5浓度要平均下降18%;同时,还要为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改善的目标做好谋划、打好基础。
未来的征程中,要攻克的难关险隘不少,空气质量全面改善的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团结协作、加倍努力、精准治理,才有可能打赢蓝天保卫战。
蓝天保卫战是为了人民,也要依靠人民。保卫蓝天的战役,可能会影响局部利益,需要公众做出一些“绿色”改变,更需要全社会资金、技术、智慧的鼎力支持。“同呼吸、共奋斗”,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努力,全民共治,让蓝天常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6月24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意见明确,编制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进一步明显降低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水污染防治方面,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加快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态系统整治,保障饮用水安全,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减少污染严重水体和不达标水体。
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具体措施集中在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领域。
意见确定了到2020年三大保卫战具体指标:全国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以上;全国地表水一至三类水体比例达到70%以上,劣五类水体比例控制在5%以内;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0%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5年减少15%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减少1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来源:
新华网
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从加快解决燃煤污染到全面推进污染源治理,从加强机动车排放管理到应对重污染天气,报告里每一项任务部署都是冲着“啃硬骨头”去的。各地应进一步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把一项项硬任务落到实处,让大气污染治理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更加有效。
1、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努力向人民群众交出合格答卷。
2、要加快解决燃煤污染问题。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300万户以上,全部淘汰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加大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力度,东中部地区要分别于今明两年完成,西部地区于2020年完成。抓紧解决机制和技术问题,优先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有效缓解弃水、弃风、弃光状况。加快秸秆资源化利用。
3、全面推进污染源治理。开展重点行业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对所有重点工业污染源,实行24小时在线监控。明确排放不达标企业最后达标时限,到期不达标的坚决依法关停。
4、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基本淘汰黄标车,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对高排放机动车进行专项整治,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在重点区域加快推广使用国六标准燃油。四要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加强对雾霾形成机理研究,提高应对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扩大重点区域联防联控范围,强化应急措施。五要严格环境执法和督查问责。对偷排、造假的,必须严厉打击;对执法不力、姑息纵容的,必须严肃追究;对空气质量恶化、应对不力的,必须严格问责。治理雾霾人人有责,贵在行动、成在坚持。全社会不懈努力,蓝天必定会一年比一年多起来。
5、强化水、土壤污染防治。2017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别下降2%。抓好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土壤污染详查,分类制定实施治理措施。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使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
5、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抓紧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启动森林质量提升、长江经济带重大生态修复、第二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工程试点,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200万亩以上,积累更多生态财富,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城。
拓展资料
蓝天保卫战是李克强总理2017年3月5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是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12个新词之一。
同2013年相比,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下降22.7%,北京PM2.5平均浓度从每立方米89.5微克降至58微克。
参考资料:蓝天保卫战-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落实应急减排措施
如何应对重污染天气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大气环境首席科学家柴发合说,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需要三方面条件:
一是加强空气质量预测预报;
二是在同一个区域内统一预警标准、开展应急联动;
三是夯实应急减排措施。
拓展:
1.要加快解决燃煤污染问题。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300万户以上,全部淘汰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
2.要全面推进污染源治理。开展重点行业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对所有重点工业污染源,实行24小时在线监控。明确排放不达标企业最后达标时限,到期不达标的坚决依法关停。
3.要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基本淘汰黄标车,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对高排放机动车进行专项整治,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在重点区域加快推广使用国六标准燃油。
4.要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加强对雾霾形成机理研究,提高应对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扩大重点区域联防联控范围,强化应急措施。
5。要严格环境执法和督查问责。对偷排、造假的,必须严厉打击;对执法不力、姑息纵容的,必须严肃追究;对空气质量恶化、应对不力的,必须严格问责。治理雾霾人人有责,贵在行动、成在坚持。全社会不懈努力,蓝天必定会一年比一年多起来。
参考资料:人民网—怎么打好蓝天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