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山的来历

如题所述

清源山的名字是因为其所在地泉州在唐宋间改名为清源军,所以泉山也改名叫清源山。

清源山名字变化过程:

清源山,又名泉山。在今福建泉州市东北八里。《寰宇记》 卷102泉州: “泉山在州北五里,因此为名。” 

《方舆胜览》 卷12泉州: 泉山,“郡之主山,又名北山。在州北五里,周环四十里,横跨十余里,高数千仞。……山有石乳泉,泓澄清洁而味绝甘美,其源流衍下达于江,以泉名山及州,以清源名郡,岂亦本于此”。

《清一统志 · 泉州府》:清源山 “旧名泉山,一名北山,又以高顶常云,名齐云山。” 唐宋间泉州曾改名清源军,即由此而得名。

扩展资料:

清源山简介及传说:

一、简介:

清源山又称北山、三台山。在福建省泉州市北郊。曾名泉山,因山上有孔泉(别称虎乳泉)源源不绝得名。泉州地名由山而来。为戴云山余脉,最高峰海拔498米。由花岗岩构成,经长期风化侵蚀,形成多种地貌景观。

文物古迹丰富。左峰瑞像岩、碧霄岩,右峰老君岩、弥陀岩、千手岩等均有宋、元巨型石刻摩崖造像,以老君岩老君造像最著。中峰顶端有清源洞、虎乳泉和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题刻的炼胆石。素称“闽海蓬莱第一山”,和灵山、九日山等景点组成清源山风景名胜区,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二、神话传说:

在泉州清源山山脚下有一尊老君岩神像,曾有一个这样的神话:老君是个老顽童,活得十分快乐,他常常趁天庭无事时偷偷溜出去欣赏人间的风光 ,被玉皇大帝知道时便找了个借口蒙混过去。

一天,老君又偷偷溜到人间来到泉州清源山观景。当他望着这如诗如画的山景,闻着这沁人心脾的花香,完全陶醉在这一切中的时候,一阵刺耳的尖叫声和惊天动地的响声混合一起,扰乱了老君的心情。老君怒气冲冲地朝发出声音的地方飞去。

他看见 一个大火球朝惊慌失措的人们扑去,一时怒火冲天,与火球打斗了起来,由于两人武功相差不大,一时难分高低。老君使出了绝招,猛打了一通,将火球打回原形,火精元气有所大伤,自知打不过老君,便随口叫了声:“师傅!你终于来了!快救救我啊!”

老君转头一看,心里纳闷了:什么嘛,哪里有人啊?待老君转过头来时火精已经逃之夭夭了。他为了火精不再来骚扰人民,便舍身化成一尊神像,守镇清源山脚下,清源山的人们十分感谢、敬佩老君,便将这座神像称做老君岩,也成为了著名的风景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泉州清源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君造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0
  清源山的来历源自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老子年轻时曾来到过清源山,在山中悟道。清源山前有一块巨石,与老子有缘,老子在山中漫步,来往多了,久而久之,身影渐渐印在石上,那块巨石深得老子精气,在以后的时间里又为日月光华所洗礼,越加神通,成为老君石像的前身。老子知道这方灵石会是自已的最后归处。 也就是地上千年之后,老子再次来到清源山,时逢唐朝末年。老子千年回到清源山之后,一股腾腾紫气落于山中,魂魄化入那方早已等待他的巨形灵石之中,成为老君岩。老君永居清源山之后,在东海之滨齐云山上空“一气化三清”。从此,人们就把三清之源的齐云山,改称为清源山了。

  1、清源山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位于东经118°30'-118°37',北纬24°54'-25°0'之间,与泉州市区三面接壤。距厦门市106公里,福州市196公里。 因为山上泉眼诸多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称"齐云山"。位于城市北郊又称"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称"三台山"。
  2、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
第2个回答  2012-11-27
清源山座落在泉州以北,很久以前叫齐云山。什么时候改称为清源山,缘于这样一个传说。
据说老子年轻时曾来到过清源山,在山中悟道。清源山地处东海边,峰峦叠嶂,山势秀美,飞瀑奇石,山间经常有飘飘渺渺的云雾,仙气缭绕。老子经常在山中悟道。清源山前有一块巨石,与老子有缘,老子在山中漫步,来往多了,久而久之,身影渐渐印在石上,那块巨石深得老子精气,在以后的时间里又为日月光华所洗礼,越加神通,成为老君石像的前身。老子知道这方灵石会是自已的最后归处。 老子后来回到中原,应周天子之邀任周朝守藏室。晚年离开周室西去云游,来到函谷关前,应尹喜之邀著《道德经》五千言后离去,逾百岁羽化登仙,在天上行千日,也就是地上千年之后,来到清源山,时逢唐朝末年。老子千年回到清源山之后,一股腾腾紫气落于山中,魂魄化入那方早已等待他的巨形灵石之中,成为老君岩。现在山前的那座老君石像,{羽仙岩},就是老子先后来到清源山的印证。在《泉州府志》中对这一事件有如下记载:“石像天成,有好事者为略施雕琢。”史书与传说相互印证,十分神秘,形成趣闻。老君永居清源山之后,在东海之滨齐云山上空“一气化三清”。玉清境化为元始天尊,上清境化为灵宝天尊,自已太清境为道德天尊。自此天庭有了最高神位,这就是老子的“一气化三清”之说。从此,人们就把三清之源的齐云山,改称为清源山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12-01
清源山座落在泉州以北,很久以前叫齐云山。什么时候改称为清源山,缘于这样一个传说。
据说老子年轻时曾来到过清源山,在山中悟道。清源山地处东海边,峰峦叠嶂,山势秀美,飞瀑奇石,山间经常有飘飘渺渺的云雾,仙气缭绕。老子经常在山中悟道。清源山前有一块巨石,与老子有缘,老子在山中漫步,来往多了,久而久之,身影渐渐印在石上,那块巨石深得老子精气,在以后的时间里又为日月光华所洗礼,越加神通,成为老君石像的前身。老子知道这方灵石会是自已的最后归处。

老子后来回到中原,应周天子之邀任周朝守藏室。晚年离开周室西去云游,来到函谷关前,应尹喜之邀著《道德经》五千言后离去,逾百岁羽化登仙,在天上行千日,也就是地上千年之后,来到清源山,时逢唐朝末年。老子千年回到清源山之后,一股腾腾紫气落于山中,魂魄化入那方早已等待他的巨形灵石之中,成为老君岩。现在山前的那座老君石像,{羽仙岩},就是老子先后来到清源山的印证。在《泉州府志》中对这一事件有如下记载:“石像天成,有好事者为略施雕琢。”史书与传说相互印证,十分神秘,形成趣闻。

老君永居清源山之后,在东海之滨齐云山上空“一气化三清”。玉清境化为元始天尊,上清境化为灵宝天尊,自已太清境为道德天尊。自此天庭有了最高神位,这就是老子的“一气化三清”之说。

从此,人们就把三清之源的齐云山,改称为清源山了。
第4个回答  2015-12-12
顽石化莲
混沌初分,鸿蒙洪荒,天倾西北,地塌东南。水如江河从西北倾泻,奔聚东南。东南汪洋与日俱增,眼见陆地逐渐缩小,人兽惊惶。在这个时刻,出了一个女娲娘娘,她以非凡的神功和毅力,炼成巨石三万六千六百块,溯流而上,堵塞天塌空洞,每天一百块。功成之后,用了三万六千五百九十八块,剩下两块,一块抛弃在青埂峰下,一块留在莲花峰顶,几亿年过去了,莲花峰上,这块巨石变得洁净如玉,晶莹夺目。吸引多少仙道、凡俗。
一天,观音大士驾云过此,突见奇光闪闪,俯视人间,却是奇石显现异光。她降下云头,从宝瓶中,抽出柳枝,把法水轻洒在巨石上。江水沸腾,大地轰鸣,世故慢慢在裂开成内八辨,外八辨,顿时光芒四射,香飘百里,观音亭立在莲花蕊中。金鸡唱晓,鹤鸣九皋,狮子麒麟仰头腾趾起舞。莲花峰从此得名,这个故事也从此为当地士民所传诵。据说观音大士还把枊枝丢在山下,后来柳树成荫。
因此,自晋代以后,人们就在莲花岩辟室,供奉观音。这个传说也为多少游客骚人所向往。
孝心感虎
南安郡最早有周姓,族人所开的井,号周井,建城堡,便呼为周井堡。又有徐姓,乌石山有徐道人升仙处,后来便有神仙坊之名。唐时,周徐两姓有联婚者,一方独子,一方独女,婚后只生一子,便各取一字,名曰周徐。两家只此一脉,爱如掌上明珠。周徐自幼得到祖父母、外祖父及父母的疼爱,又渐渐理解自己姓名的由来,因此对祖辈父辈都很孝顺,远近闻名。上有四老,下只一身,要赡养长辈,就得不辞劳累。因此,周徐年年养鸭,蛋可供食,鸭可滋补,卖蛋卖鸭所得可供奉衣食。
周徐长大后,祖父母、外祖父母相继去世。有一年,母亲又病了,他常常要到城里买药。一天黄昏,从山边经过,遇到一只老虎蹲踞路旁。他虽然害怕,但母病在床,药不能不买呀!于是他便向老虎央求说:“老虎,老虎,你别噬我,我去买药,归家奉母。母病治好,由你区处。勿伤好人,我心良苦。”老虎听了,竟然一再点头,表示同意。周徐就这样安全走过。
以后,周徐放鸭田间,老虎又常常出现,周徐常拿鸭子饲虎。就这样,老虎渐渐地与他亲近起来,日益驯顺,常常和他相随。
后来周徐的父母亲去世了,他便骑着老虎辞家而去。传说他化身为神,至今莲花峰北去法华院前,还有一座岩石,俗呼化身石。石旁有其父母坟墓。
相传,他为神后,曾从唐王出征,又曾奋勇救皇宫火灾,唐王查询大臣,知为南安周徐老子,故褒封为太尉。乡人建宫塑像以祀之。
清光绪丁酉(公元1897年),有鸾凤飞入坟墓,乡人挖穴窥探,获得玉蕉瓦虎等物,传为神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