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央直管干部,省管干部

如题所述

中央直管干部,在中组部备案的干部,其任免权在中共中央,中组部在“中管干部”任命上有建议权,一般“中管干部”为副部级以上。是副省部级以上干部,包括国家级和省部级。

省管干部即指该干部由省委组织部主管。省管干部的使用、任命权在省委组织部。所以,省管干部的范围一般都确定在地级市的正副书记、市委常委、正副市长;省直部门正副职、大学院校书记、校长、省管企业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等。

扩展资料:

中组部要求:属于中央管理的干部,其档案分散在各地区、各单位的,需要上交中央。也就是说,与普通干部不太一样的是,这些“中管干部”的人事档案往往不在自己的单位。与之相对应的是,省管干部、县管干部的档案,都按照相应的级别,上交到所在的管理机关。

现在有的省市区,县(市、区)委书记和县(市、区)长也是省管干部。 另外根据中央司改文件,县(市、区)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也是省管干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管干部

百度百科-省管干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0

中管干部,也就是在中组部备案的干部,其任免权在中共中央,中组部在“中管干部”任命上有建议权,一般“中管干部”为副部级以上。

省管干部的意思就是,省管干部的使用、任命权在省委组织部。所以,省管干部的范围一般都确定在地级市的正副书记、市委常委、正副市长;省直部门正副职、大学院校书记、校长、省管企业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等。

现在有的省市区,县(市、区)委书记和县(市、区)长也是省管干部。  另外根据中央司改文件,县(市、区)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也是省管干部。

扩展资料:

1952年,刘少奇在中共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说:“从最初级到最高级的干部,每个人都要有一定的机关来管理。这个制度,我们称之为干部职务名单制。”到了1955年,中共就颁布了这份名单,当时的地厅级以上干部全部归中组部直接负责管理,他们就被称为“中管干部”。

地厅级上面还有省部级,也就是说,最初中组部选择了“下管两级”的方式,这是一份很长的名单,而且,随着机构设置的健全,新的机构设立的越来越多,意味着“中管干部”的数量很容易膨胀。

新中国成立初,各部委司局级以上的干部开会,一个怀仁堂就可以全坐下。等到打倒“四人帮”,开会就要去人民大会堂了。

1984年之后,中央决定各级党委对干部的管理由原来的“下管两级”调整为“下管一级”。也就是说,中组部不再直接负责管理所有的司局级干部了。

除了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副部级以上干部以外,它还包括:中央党校、中央党史研究室等党的机构的领导;中纪委下属监察室、派驻纪检组的负责人;中央管理的社会团体领导;中央管理的国有重点企业领导;中央管理的高等学校领导干部等等。

地方党委组织部也采取了类似的形式管理干部,有所不同的是,相对于中组部缩小中管干部范围的趋势,地方党委组织部特别是省级党委组织部,近年来有扩大干部职位名称表的趋势。

比如县委书记以前一般是市管干部,而2009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明确提出:县委书记选拔应按程序经省级党委常委会议审议。随着各地推进“省直管县”的试点,县委书记以至县长成为省管干部就成为了普遍现象。

中组部要求:属于中央管理的干部,其档案分散在各地区、各单位的,需要上交中央。也就是说,与普通干部不太一样的是,这些“中管干部”的人事档案往往不在自己的单位。与之相对应的是,省管干部、县管干部的档案,都按照相应的级别,上交到所在的管理机关。

对官员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进入“中管干部”行列后,不光是级别上的上升,仕途空间也得以扩大。成为中管干部后,跨地区、跨类型任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领导干部的“空降”现象也常见于“中管干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管干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省管干部

第2个回答  2018-02-17
中央直管干部就是中央组织部直接任命和管理的干部。包括中央各部,各省正,副省级干部,军队师级以上的干部;
省管干部,就是即指该干部由省委组织部任命和考核的干部。

省管干部的使用、任命权在省委组织部。所以,省管干部的范围一般都确定在地级市的正副书记、正副市长;省直部门正副职、大学院校书记、校长、省管企业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等。可以看出,只有达到一定级别的干部,才有资格由省委组织部任命、使用。对官员来说,“省管干部”既是一种荣誉,也是“政治生命”的象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