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选择题(求具体的解答)

1.经济学家樊纲指出:产业机构调整勿轻言“提升”,因为那样会使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产业链断掉,中国几亿人的就业就会出现大问题。我国应强调“扩充产业结构”,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更要发展有一定竞争力的低端产业。樊纲的观点主要强调:
①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人的实践活动时受客观条件制约的
③时间是能动性的活动 ④实践决定认识
A.①④ B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是B,可是为什么只选②,不选其他?)

2.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不仅关系到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要立足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具体实际,把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这符合下列观点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②全面观点看问题 ③实事求是的原则 ④抓主要矛盾的工作方法
A.①②③ B.④①② C.③④① D.②③④
(为什么说没体现主要矛盾?不是体现事物性质的才选矛盾的主要方面,即B吗?而题目是指做法,究竟是什么时候选矛盾的主次方面,什么时候选主次矛盾?)

第1题,樊纲的话就是强调要从本国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
而①③是强调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题意要求相抵触,故不能选。而④与题无关,不选。
第2题,选A①②③
主、次矛盾是对事物发展而言的,是根据不同矛盾(有很多个)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大小来划分的,我们要想推动事物发展就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通过解决主要矛盾来推动事物的发展。常用的说法是: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一个学生的发展与很多矛盾有关,如身体健康上的矛盾、性格上的矛盾等等,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是学习上的矛盾。一个医生,歌唱得再好、舞跳得再棒,不去提高医术,也成不了一个优秀的医生。
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对事物性质而言的,是根据不同的矛盾方面(只有矛盾双方两个方面)对事物性质的不同作用来划分的。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其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我们要想认清事物的性质就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常用的说法是: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如一个学生的性格,如果外向是主要方面,我们就说这个学生性格外向。如果内向是主要方面,我们就说这个学生性格内向。
简单的方法:如果是对事物发展而言的,用主、次矛盾;如果是判断事物性质的,用矛盾主、次方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24
第1题圈3是不正确的说法,圈1圈3与题无关,从题干可以看出题中经济学家的话主要是说发展要结合实际,从实际出发,并且受到客观条件制约,所以只选圈3
第2题不详细说了,我的老师曾告诉我一个分辨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的方法,做事是矛盾,看问题是方面,用这一条应对应该是没问题的了!!
第2个回答  2012-11-24
我觉得第一题圈一主要是因为材料里樊纲的观点是【反对过于强调主观能动性,忽视中国客观现实状况】,所以不应该选圈1
圈2正是说明了【人要在客观条件的制约下进行实践活动】所以正确
圈三圈四与题意无关吧。。就没提到时间的问题,如果你是打错了字的话,【实践是能动性活动】还是强调的主观能动性问题,与樊纲的观点不符,也没说明樊纲的观点已经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第3个回答  2012-11-24
我国经济以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产业为主,而产业机构调整“提升”的话,会使整个链脱节。中国的劳动力比较廉价,劳动力素质较低,产业结构的提升就意味着将产业结构提升到一个比较高的级别,如题目中的提升到高新技术产业这个级别,而高新技术产业等比较高级别的产业结构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这在我国是不现实的,我国的客观条件决定的,所以我国应强调“扩充产业结构”,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更要发展有一定竞争力的低端产业,要照顾到那一大部分劳动者。所以②人的实践活动时受客观条件制约的,这个肯定对。①③,这个与题目没关系,不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