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这段文言文的翻译

如题所述

这段文言文节选自《玉堂丛语•行谊》-杨仲举,译文如下: 

杨仲举先生(杨翥),曾经在胥溪之上讲道,学生和门徒很多。杨士奇从庐陵来,偶然遇到,寻求学馆教书之职,杨仲举先生与杨士奇谈论经史,认为他学问很好。于是告诉主人说:“我不足以当你的老师,还应该寻找我的老师来教你。”

于是请求告辞离开。主人问能当他的老师的人是谁,他指的就是杨士奇,最后主人邀请了杨士奇(做老师)。杨仲举起初与杨士奇并不熟,并且家里也很穷,但却出于仁义相让,这让杨士奇很感激他。

后来杨士奇当了阁首,把杨仲举推荐进了翰林院。杨仲举曾经骑了一头驴,邻居有一个老汉生了一个儿子,听到驴的叫声就受到了惊吓,他就把驴卖了徒步行走。

天久下雨,邻居在墙上挖洞,水蓄满了杨仲举的屋子,家人要与邻居理论。杨仲举说:“下雨的日子少,晴天的日子多,为什么要去争辩呢?”金水河的桥建成了,征召有高尚品德的人尝试穿过,朝廷的大臣们第一个推荐杨仲举。

原文:

杨仲举先生翥,尝讲道于胥溪之上,生徒弥众。杨士奇自庐陵来,邂逅求馆事,公叩其中而善之。乃告主人曰:‘吾不足为若师,尚当求我之所师者师之。’

遂辞去。主人询其所谓师者,盖指士奇也,竟延之。公初与士奇不相善,而家且贫,意惟以义相让,而士奇德之。

逅入阁首,以公荐入翰林。寻拜礼部侍郎,进尚书。杨公翥有厚德,为景皇帝宫僚;居京师。乘一驴,邻翁老而得子,闻驴鸣辄惊,公遂鬻驴徒行。

天久雨,邻垣穴,潴水公舍,家人欲与竞。公曰:‘雨日少,晴日多,何竞为?’金水河桥成,诏简有德者试涉,廷臣首推公焉。

《玉堂丛语:元明史料笔记》是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明朝)焦竑。《玉堂丛语:元明史料笔记》所记述的内容,许多是作者的耳闻目睹,有些采自有关人物的传状、碑铭和年谱,也有些出自文集、笔记和杂著。

凡引他书,皆一一注明出处。其所引各书,有的已经亡佚,其中的史料赖以流传。这部书保存了不少有意义的真实史料,可作为研究明史的参考。

夫国家二百年来,名臣硕老,强半出自玉堂精选。以故得其寸楮双字、一事片语者,信之若著蔡,珍之若夜光。

笺笺世儒,安所得全帙一荘诵乎?焦先生脑库茹纳万有,业架珍藏万卷,能裒集,更能衷裁。抽精骑於什伍,拣粹腋於众白。

都内好事者,往往祈得而梓行之,俾千古后学,不致慨我明馆阁无成书,因而补苴国史之弗备也。先生之功,于是为大。不佞粗知易者也,闻之易大畜象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夫德惟一耳,不多也。

以不多借资于多,究 且化,多而还一,则善畜德者乎!以跻於笃实光辉之盛宁远乎!夫学者得先生所集显语一善畜 之,弘裨身心,匪浅鲜者。讵惟国典朝章、前言往行之蠡测已也。余以是窥先生裒集之深心,敢为之弁其首云。

都内好事者,往往祈得而梓行之,俾千古后学,不致慨我明馆阁无成书,因而补苴国史之弗备也。先生之功,于是为大。不佞粗知易者也,闻之易大畜象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夫德惟一耳,不多也。

以不多借资于多,究 且化,多而还一,则善畜德者乎!以跻於笃实光辉之盛宁远乎!夫学者得先生所集显语一善畜 之,弘裨身心,匪浅鲜者。讵惟国典朝章、前言往行之蠡测已也。余以是窥先生裒集之深心,敢为之弁其首云。

以上内容参考  读书.书香中国-行谊  百度百科-玉堂丛语:元明史料笔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22
这段文言文翻译:杨仲举先生,曾经在胥溪之上讲道,学生和门徒很多。杨士奇从庐陵来,寻求做讲学教师的机会,杨仲举先生与杨士奇谈论经史,认为他学问很好。于是告诉主人说“我不足以当你的老师,还应该寻找我的老师来教你。于是请求告辞离开。主人问能当他的老师的人是谁,他指的就是杨士奇,最后主人邀请了杨士奇(做老师),杨士奇很感激他。后来杨士奇当了阁首,把杨仲举推荐进翰林院。杨仲举曾经骑着一头驴,邻居有一个老汉生了一个儿子,听到驴的叫声就受到惊吓,他就把驴卖了徒步行走。天久下雨,邻居在墙上挖洞,水蓄满了杨公翥的屋子,家人要与其理论。杨公翥说:“下雨的日子少,晴朗的日子多,为什么要去争辩呢?”金水河的桥建成了,征召有高尚品德的人尝试穿过,朝廷的大臣们第一个推举杨公翥。
第2个回答  2017-03-22
摘自:https://wenku.baidu.com/view/f60b9848a300a6c30c229fbd.html
杨仲举先生,曾经在胥溪之上讲道,学生和门徒很多。杨士奇从庐陵来,寻求做讲学教师的机会,杨仲举先生与杨士奇谈论经史,认为他学问很好。于是告诉主人说“我不足以当你的老师,还应该寻找我的老师来教你。于是请求告辞离开。主人问能当他的老师的人是谁,他指的就是杨士奇,最后主人邀请了杨士奇(做老师),杨士奇很感激他。后来杨士奇当了阁首,把杨仲举推荐进翰林院。杨仲举曾经骑着一头驴,邻居有一个老汉生了一个儿子,听到驴的叫声就受到惊吓,他就把驴卖了徒步行走。天久下雨,邻居在墙上挖洞,水蓄满了杨公翥的屋子,家人要与其理论。杨公翥说:“下雨的日子少,晴朗的日子多,为什么要去争辩呢?”金水河的桥建成了,征召有高尚品德的人尝试穿过,朝廷的大臣们第一个推举杨公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6-09-09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第4个回答  2019-12-20
这段文言文翻译起来比较复杂,你可以去找你的语文老师给你翻译,他会详尽的告诉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