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的最终归宿是什么?

如题所述

核反应结束了,引力成为主要的矛盾方面,于是收缩成为恒星的主要趋势,恒星进入了它的衰亡期。

恒星怎样衰亡,它的归宿怎样,同它本身的质量有很大的关系。

质量小的恒星衰亡是平静的。在太阳质量1.3倍以下的恒星,结局都是白矮星

这种恒星在引力作用下向中心收缩,体积变小,密度增高。它的半径最后缩到甚至只有四五百千米,大部分比地球都要小,有的比月亮还小得多,而它们的密度却达到水的几万倍,甚至上亿倍。

收缩到这种程度,新的平衡就到来了。我们知道物质的原子中间是带正电的原子核,核外是带负电的电子。按照物理定律,正电荷和负电荷相斥,因此电子是不能互相过于靠近的。在密度相当高的时候,电子之间有一种类似于压力排斥作用,这种作用终于抵抗了引力收缩而趋于平衡,这时它的温度虽然很高,但是因为体积很小,光度也就很弱,所以它出现在赫罗图左下角上。

不同质量的星走向白矮星的道路是不一样的。

比太阳质量一半还小的星,在氢聚变结束以后,由于质量小,中心温度和密度不能达到氦反应所需要的程度,所以它们不经过红巨星阶段,而直接就变成白矮星。

质量是太阳的0.5~1.3倍的恒星,或原来质量在太阳的3倍以下经过爆发抛射剩下的,在这个莅围的恒星,才经过红巨星、脉动、爆发等过程成为白矮星。

质量比太阳大3倍以上的恒星,它们的衰亡要经过激烈的转变。

这是恒星演化中最有趣的过程之一。

由于它们质量大,引力作用强,在这种情况下,恒星一旦核反应结束,向心的引力失去它的平衡力,不再是缓慢的收缩,而是迅猛异常的坍缩。

剧烈的坍缩使核心部分压缩到密度极高的状态,同时又向外发出强烈的冲击波,使外层物质猛然向星际空间抛射,这就是超新星爆发

超新星爆发的时候亮度急增几千万倍以至上亿倍以上,经过几个月时间慢慢变暗下来。剧烈爆发把很大一部分恒星物质抛射到周围的空间中,成为弥漫星云。公元1054年(宋至和元年)我国天文学家发现,并且详细记载了一颗超新星的爆发。根据当时所记载的位置,正和我们现在看到金牛星座时的著名蟹状星云的位置相合,这个星云至今还在以很快的速度向外散开,从它散开的速度推算,它最初从中心向外散开,正相当于我国史书上所记载的观测到这颗超新星爆发的年代,所以现在天文学家认为,蟹状星云就是这颗超新星抛射出来的物质形成的。

超新星爆发使恒星完全瓦解,是使天体由凝聚的星态转化为弥散气态这一质变的转折点。

超新星爆发以后,中心部分留下的残骸也发生了质变,不再是普通的恒星了。

核心部分在坍缩造成的巨大压力下,压缩成为超高密度的状态,密度高达水的百万亿倍,相当于原子核的密度。在这种情况下,原子里原来的核外电子几乎全部被挤到原子核里去,和原来的核里的质子结合成中子,这时候恒星的全部物质就都是中子,恒星便成为中子星。由于密度大,中子间的距离小,也产生一种排斥作用,能够同引力相对抗,于是坍缩停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1
碰撞、爆炸,形成新星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