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足球踢得好的人和中超职业球员有什么差距?

如题所述

‍‍

差别第一点是足球基础:职业球员多数开始足球启蒙训练年龄在5-9岁之间,一般启蒙教练多为从国家队、职业队退役球员转行为教练员,每周训练课时在4-6次,每次训练时长一个半小时至两个小时,训练内容涵盖与足球相关的体能、技术、意识、身体协调灵敏以及在水平相对对等状态下的竞技性训练。而走入大学后的学生大多数在各级院校的校队中度过足球快乐时光,缺少系统足球训练基础,起步上出现差距,随着年龄和训练质量等不同,水平差距越发明显。

差别第二点是训练内容和强度:各级院校开展的足球多在课余时间进行,对训练内容、训练强度、训练要求没有明确要求,即使聘请有过职业足球经历的教练员带队,因为基础相对差从而无法做到与职业队球员相同的训练质量和要求。职业球员在进行高强度训练时根据不同训练内容,有时需要心率达到每分钟/180次以上,而要在例如1分钟或者2分钟这样急短情况下迅速恢复到每分钟/120下以内,这些都是平时点滴累积出的训练成果,在职业联赛中跑动距离至少要达到1万米以上,而高强度冲刺距离也要在400米-600米甚至更高数据。这是大学足球很难达到的高度。

差别第三点是工种和目标:职业足球是一种工作,所有人员均已此为重要工作并围绕它来安排每日的生活与工作,个人能力与价值需在球场上获得检验。职业足球比赛中需要在高强度比赛中快速思考、观察、决策需要在急短时间内完成,都是需要时间累积而来。

差距第四点是压力的承受:竞技运动讲求胜败,结果输了的话过程再美好也是虚无,有赞誉就会有嘘声,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压力之下技术动作和心态也会容易出现变形,职业球员有更强大的抗压力去对抗来自外界和内在的压力并尽可能做到平和面对。这点在不同级别联赛中压力也有大小。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1

首先搞清楚两个概念。大学踢得好和职业球员,还是业余与职业的区别!职业球员不管再怎么臭,虐业余球员那是手到擒来。很多人看电视看到了国足踢了臭球之后大骂,“这水平,我们系队上去都虐他”,“我们校队攻防俱佳,虐国足分分钟的事”之类,殊不知道虽然“XX大C罗”、“XX学院梅西”、“XX系齐达内”之类的业余高手好多,但是有机会与职业足球运动员过招后,脸都是紫的,气都喘不过来,还是在不停的车轮战之后。

为什么?因为所谓业余高手,归根结底还是这只是一个业余爱好,只是利用一些业余时间去开展自己的业余爱好,但实际上留给自己去精雕细凿技术的时间并不多,去留给整个球队练习整体战术、攻防演练的时间也不多,更别说有针对性的训练了,有时间去踢球,直接就换了一身衣服,然后就尽情的撒野,还管什么技战术,过瘾了、出汗了最重要!

而职业球员不一样,那可是饭碗啊,而且这个饭碗不能捧一辈子的,顶多30多就要退役了。这是可是真真正正的青春饭,所以,不管你认不认真的去对待训练比赛,都要去参加。去训练了、比赛了,这些经历丰富了,在足球这个领域,水平可以说就比业余的要高出一大截,更别说,还有日常整体的攻防演练。所以“梅西”、“C罗”、“齐达内”们与职业球员过招时,往往就变回原形了。

第2个回答  2018-02-27

如果这个差距非要量化的话,我觉得应该就是......简直没有办法形容这中间的差距有多大好吗?这么说吧,中超的职业球员,和大学生球员来solo,应该是完虐。毫无反手之力的完虐,可以看看韩寒写的一篇文章,那时候的他和一群杨浦齐达内之类的草根球迷(业余的边都沾不上)自认为实力超群,于是在一场慈善比赛中对上了某职业球队青训梯队的孩子们,大概都只有十岁出头。

事情的发展大概就是韩寒一队成年人,被对面一帮孩子踢成了筛子,半场过去球都没有碰到几次,一直都是开球捡球,半场被灌进去了30球。这还是梯队的孩子们,你能想象面对的是一帮中超一线队的职业球员吗?这里有一句忠告,那就是不要拿自己的一时兴起和别人吃饭的技能去比较。对于职业球员来说,他们的技术和身体素质、战术素养,都是吃饭的、赖以谋生的技巧。而你或者是大学生球员,都只是平时的爱好和兴趣,甚至连业余的边都沾不上,这样的对决简直就是太残酷了。

一个中超球员在球场上全场奔跑距离一般都在9公里以上,个别积极的能达到十公里,而且是在比赛的高强度情况下。就这一条,有几个大学生球员能够完成的?在那样的高强度比赛中,还要拥有技巧,还要和队友配合,就是一直在奔跑,都会让一般人感到窒息。这就是他们赖以谋生的东西,每天都要保持高强度的训练。

不要说什么反正3:0,我上我也行。还别说,你上还真不一定行,在比赛场上的高压情况下,哪怕你的身体素质超人,能够达到要求,说不定也会在紧张气氛忘记的一干二净。

第3个回答  2018-01-19
‍‍

训练的质量。大学里踢球踢得好的人,一天能有多少训练量?训练科目涵盖多少无球和有球项目?我估计很多大学里的球霸自己都说不清楚这些内容。

职业球员一天两练是很正常的内容,从小就是这样。进入青年时代,各部分的肌肉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到大量的无球训练(包括体能训练),以及系统的有球训练、战术配合训练,最后是高对抗的队内练习赛,天天如此。别的不说,职业球员形成的肌肉记忆、比赛记忆、战术记忆,只要是训练质量到位的情况下,都比大学里的球霸强至少100倍。

大学里的球霸,可能也有专业队的人才,可能也有天赋高选进系队、学院队、校队的人才,但只要一个星期五天上午的专业必修课铁定要到场,就缺了上午的训练。下午和晚上的选修课、大课堂课、自修,都会严重妨碍训练量以及持续强度。场地缺乏、器材缺乏的情况下,大学里的球霸能有多好的训练质量,根本不敢保证。

别的不说了,以25日折返跑为例,跑满五次算一组,一个完整的大运动量训练科目,是5×6,大学球霸每周能坚持三练的有多少?30日、40米、50米、60米的冲刺跑还没有算在内呢。

‍‍
第4个回答  2018-01-19
‍‍

在中国,职业球员与非职业球员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有一些人在学校校队是核心、是主力,他们有的小时候经过专业培训,有的小时候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相比于职业球员,经过专业培训的没有继续走这条路,技术力量都会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更是全方位差距,比如基本功的训练、身体力量的加强、技战术意识的培养、团队协作配合的默契等等等等。

目前在中超踢球的球员,大多从小在三集中的青训体系中成长。比如比较有名的鲁能足校、中国足校、绿城足校,然后再大一些会进入俱乐部梯队,参加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全国比赛,进而进入预备队、一线队,最终登上中超舞台。大部分中超职业球员从小到大都是在艰苦的训练、长期的以赛代练中成长的。这一点,是在学校踢球的人所不具备的环境和条件。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天津大运会期间天津队有一名射手叫王磊,表现出色射术出众,被泰达队相中进入一线队,但在泰达队仅待了一年时间,王磊毫无优势,也没能在球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离队改行。

当然大学球员有高于职业球员的优势,那就是头脑。他们一般都接受过系统的教育,而职业球员的文化课缺失严重。这方面,中国应该向日韩学习,职业球员必须从大学中选拔而出,而大学应该被纳入各俱乐部梯队建设之列。这需要中国足协、体育总局、教育部等相关部门联动方可实现。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