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意识的定义和概念?

如题所述

意识是世界的内在规定、一般规律和组成部分,是具有客观实在性同世界的其他组成部分处在对立统一关系中的事物。意识有很多别名:中国人称它道(天道)、意(天意)、理(天理)、命(天命);外国人称它逻格斯、必然性、绝对精神、意志;现在很多人称他规律、法则、意识。例如,自然规律、自然法则、自然意识;社会规律、社会法则、社会意识;思维规律、思维法则、辩证法则。世界是我们认识的对象,是具有多样性规定的万千事物的统一体。世界和万物的存在、运动和变化是意识的表现形式,我们通过观察世界和万物的存在、运动和变化,就可以发现意识,发现世界和万物的一般规定、一般规律和隐藏的部分。意识是存在、运动、变化、行为的本质,统帅、指挥者。没有意识就没有存在、运动、变化、和行为。

意识普遍存于世界和万物之中,世界是包含意识的世界,万物是包含意识的万物。

没有意识存在于其中的世界不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世界,没有意识存在于其中的万物也不是我们天天眼见手触的万物。有了意识的存在,世界和万物就有了生机和活力。世界和万物是意识同世界和万物的其他组成部分“物”或物质组成的统一体。例如:生物。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生命是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代谢、应激、进化、运动、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生存意识。生存意识就是生命,就是生物生来具有终生不离的内在规定,就是生物所遵循的一般规律,就是生物的隐秘组成部分,就是具有客观实在性同生物的其他组成部分处在对立统一关系中的事物,就是具体形式的意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10

意识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不完整的、模糊的概念。一般认为是人对环境及自我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的清晰程度。研究者们还不能给予它一个确切的定义。约翰·希尔勒通俗地将其解释成:“从无梦的睡眠醒来之后,除非再次入睡或进入无意识状态,否则在白天持续进行的,知觉、感觉或觉察的状态”,现在,意识概念中最容易进行科学研究的是在觉察方面。例如,某人觉察到了什么、某人觉察到了自我。有时候,“觉察”已经成为了“意识”的同义词,它们甚至可以相互替换。

第2个回答  2018-01-10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生物进化的结果和社会实践发展的结果,即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概括地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思维的物质器官,但不是思维的源泉,人脑不能自行产生意识。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电脑思维”并不是人脑所进行的思维,只是对人脑思维的模拟,意识只是人脑的机能,但人脑不能自行产生意识。要辩证地看待意识既要承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又要看到其形式的主观色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