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简短?

如题所述

书法,是中国汉字所特有的传统艺术,它也是文字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所以具有神韵而富有美感的文字可以称之为艺术品。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的书法名家,而我们耳熟能详的也有很多,比如王羲之,颜真卿,赵孟頫,黄庭坚,苏轼,柳公权,董其昌,米芾,欧阳询,怀素等人。他们不但有着极高的书法造诣,而且其经典代表作也是流芳百世,使得后人争先模枋。那么这些书法名家们,都有哪些传奇的小故事被后世所传颂呢?

王羲之赠字给卖扇婆婆

王羲之最为著名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也是无数书法爱好者的敬仰之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的传奇故事比较多,其中有一个就是他曾经在集市上看到一个老婆婆卖扇子,但却生意惨淡,无人问津。他便想到办法帮她,说扇子上没有字,是卖不出去的,自己可以提字给她,然后便在扇子上写了几个大字。但由于是行书,所以显得有些潦草,而老婆婆又看不懂,有点不高兴。王羲之就告诉她,将自己的名字告诉买扇子之人必有收获,她照做之后果然扇子被一抢而空。这也说明当时他在书法界的知名度已经家喻户晓了。

怀素芭蕉叶当纸刻苦练字

怀素刻苦练字的故事,想毕许多人都知道。因为从小家里比较穷,而他又很勤奋刻苦,所以在没有纸张的情况下,他便想起用巨大的芭蕉叶练字。于是在院子附近种了许多的芭蕉树,当树长大之后,他便利用树叶在上面练字,由于他的坚持不懈和刻苦的精神,从而练就了一手好书法,成为书法名家。

另外,还有柳公权拜师的故事,以及欧阳询为了看一块石碑上的字,彻夜不眠,流连忘返的故事。这些书法名家痴迷和刻苦练习书法的故事非常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欢迎补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3

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竹扇题字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今绍兴)的一座桥。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

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扩展资料: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王旷善行、隶书;王廙擅长书画。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学者黄锦祥称颂王羲之:“书圣书迹,神韵超逸,历久弥珍!”当代留美书法新秀刘铎曾赞叹:“好字唯之(之,王羲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23

1、王羲之吃墨

王羲之小时候写字时专心致志。母亲只好让书童给他把饭送过去,有馒头,还有王羲之最爱吃的蒜泥。当母亲来书房看小羲之的时候,一进书房便笑得前仰后合。原来王羲之边吃饭边看字帖,竞将墨汁当成蒜泥蘸着吃了,弄得满嘴乌黑。

2、竹扇题字

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竹扇在集上叫卖,卖不出去。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就上前跟她说:“竹扇上没画没字,我给你题上字吧?”老婆婆把竹扇交给他写,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写了五个字。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

王羲之说:“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3、入木三分

一次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便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进行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 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扩展资料

王羲之真迹早于不存于世,唐代的精摹本历来已被当作真迹看待。由于年代久远,且本帖享盛名久,和王羲之其它墨迹一样,对它的摹刻年代就有不同推断。

有称为宋摹的,也有疑为米芾所摹的,而更多的则定为唐摹。它著录极多,并一再被刻入各种丛帖中,元以后的公私藏印及流传历历可考与可靠,其珍贵性不言而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12-06
1.唐太宗练字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位帝王。他常常在处理政事的空闲时间里,潜心练习书法。当时,被誉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就在宫中任职。由于他精通古今,文章书法下笔如神,因而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经常临摹学习虞世南的书法。

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唐太宗深深感到虞世南字体中“戈”字最难写,不容易写出其中的神采。有一次,他练习“戬”,因怕写不好有失体面,免得各位大臣看它的笑话。于是便故意将“戈”字空着不写,而私下请虞世南代为填补。

唐太宗为了显示自己在书法方面有所进步,便拿着几幅作品请谏议大夫魏征观看,并征求魏征的意见说:“你看朕的字是否像虞世南学士的字?”魏征恭恭敬敬地仔细看了一遍,始终含笑不语。

这时,唐太宗有些焦急地问他:“是像还是不像,你怎么不说话?”魏征连忙说道:“臣不敢妄加评论陛下的书法。”唐太宗说道:“你直言无妨,朕恕你无罪。”

这时魏征才奏道:“据臣看,其中只有‘戬’字右半边的‘戈’旁和虞学士写的一般无二,其余的均相去甚运”。唐太宗听了这番话后后,感叹不已,深深佩服魏征的眼力,从而也领悟学习书法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想学有所成,必须痛下苦功。

2.郑虔红叶作书

郑虔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学者,书法家,学问很渊博。他青年时代就爱好写字绘画,但令人心酸的是家境贫寒,穷得连纸张也买不起,用什么来练字呢?

正好附近慈恩寺庙里存放有几间屋子的柿叶,他便搬到寺庙里住下,每天取红色的柿叶当纸,刻苦学书。时间一长,把几间屋的柿叶都写完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郑虔终于艰难而玉成,他的书法、绘画和诗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见了赞叹不已,称之为“郑虔三绝”。

3.掘墓偷艺

钟繇是东汉末年人,他对于书法学习非常的执着热衷,几乎已经到达痴狂的地步。据说他曾经在抱犊山读书,为了练习好书法,将山中的石头、树木都写成了黑色。

有一次,他和曹操、韦诞等人谈论书法用笔,因为兴致浓厚,以致于睡前还不断地心摹手画,竟然将被子给划破了几个洞。

韦诞也是当时一位书法家,据说他手头有东汉大书法家蔡邕的“笔论”。因此他的书法水平非常高,当时人都推崇他的书法,认为是当朝第一书法家。

钟繇想向韦诞借阅这本“笔论”,但韦诞就是不肯,三番五次的拒绝,钟繇气得捶胸呕血,幸亏曹操用五灵丹救了他一命。等到韦诞过世后,钟繇便派人从坟墓中挖出那本书,反覆研究,终于了解用笔的奥妙。

4.计赚名书

黄道周是明末著名书法家,节义千古尤为人乐道。传说漳州有个黄梧,声名狼藉。一次他想请黄道周为他新建的“上公祖庙”题匾。黄道周厌而辞之。

黄道周就贿赂黄道周的婢女,许其“若得一字,酬以千金”。婢女故意在黄道周面前苦练书法,黄道周见其“庙”字写得不好,就写了一个让她临摹。婢女随后即偷偷地把“庙”字送去领赏。

过几天又如法炮制,得到了“祖公”两字,又一天练“上”字时,黄道周联想起来恍然大悟,便把婢女解雇了。婢女无奈,只好暗自冒充黄道周的笔法写了个“上”字交去塞责,以致做好的“上公祖庙”匾额十分别扭。

5.柳公权发奋练字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

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

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1-30
成为第235位粉丝
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竹扇题字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今绍兴)的一座桥。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
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