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关时兵力仅有十万,为何可以“蛇吞象”成功?

如题所述

因为当时可谓是群龙无首,我们先知道一个背景就是明王朝已经被李自成所灭了,当时的中原有三方势力,李自成的大顺,张献忠的大西,还有南明小朝廷,可以说这几方势力是相互对立,再加上内部环境比较复杂,因而就被清军看到了有机可乘的机会,在加上清军虽然十万兵力,但是士兵战斗力却是非常强悍的,可以说骁勇善战,再加上当时的清军懂得拉拢大量的汉人官绅,那么无疑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被清军各个击破,从而建立了清王朝。

明王朝灭完于1644年,当时是被李自成所灭的,明王朝的末代皇帝崇祯也因此上吊自尽,可以说统治了中原大地几百年的明王朝因此而落幕,但李自成随之建立的大顺可以说政权是非常不完善的,再加上当时的大顺高层可谓是鼠目寸光,不懂得派重兵去把守山海关,最后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使得吴三桂投降了清军,使得清军从而入关,开始席卷天下的局面。

而当时的中原还有两个势力,一个是张献忠所建立的大西,但张献忠这个人可以说没有称霸天下的想法,这个人最主要的则是总是想着偏安一隅就好了,因而就占据着四川等地方然后就不动了,最后才会被一举击溃;而当时的明王朝残余势力建立了南明小朝廷,虽然是打着正统明朝的身份,但是内部环境太过于复杂了,皇帝可谓是没有任何的权力,因为自身皇族血统不够纯正,另一边则是内部还有党派竞争,可以说无疑也是给予了清军有机可乘之机。

清军入关时候只带了十万的兵马,但却因为中原几大势力相互对立,再加上统治者的不作为,所以才能够使得清军从而席卷天下,逐一被消灭,不得不说着实是一种讽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7

1644年,农历甲申,中华大地上演了一幕“小蛇吞大象”的历史大剧。满洲贵族统率的区区十万满清八旗兵竟不可思议地入主中原,成了华夏大地的主宰。在这股今日看来似乎并不特别强大的军队面前,李自成新创的大顺朝土崩瓦解,拥有近百万明军的南明(明朝在淮河以南的残余力量)政权竟连像南宋一样偏安一隅都做不到。满清统治者到底是凭借什么“魔法”取得了如此旷古绝今的成功?一切还要从那个风雨如晦的1644年说起。

兵不血刃夺要地观澜说史在昨天的文章中提到,1664年的4月29日,李自成在被清吴联军击败后从北京向西安方向逃去。李自成刚一战败,大顺统治区的原明朝官绅就立刻骚动起来,大家有怨的报怨,有仇的报仇,纷纷把各地的大顺官员杀死,愉快地打起了“复明”的大旗。然而这些大明“忠臣”的”复明”大旗还没打多久,就有人找上了门。但来的人并不是他们心目中的“护国良将”吴三桂,也并非大明新皇帝派来的使者,而是大清的招抚使和八旗兵。

因山东地区是重要产粮区,山西为当时重要商路,对确保清廷的粮源、财源至关重要,所以清廷的手也最早伸向了这两个地区。根据史料记载:1644年农历五月初十日,多尔衮派固山额真觉罗巴哈纳、石廷柱统兵收取山东,十四日派固山额真叶臣领兵收取山西。可能是担心汉人对满人有敌对情绪,所以清廷又于同月二十五日,派明降臣方大猷为监军副使招抚山东。六月初四日,又派明降臣王鳌永以户、工二部侍郎名义招抚山东、河南。在清朝的威逼、利诱之下,山东、山西及河南部分地区前明官绅的“复明”行动,终于变成了“归清”。清朝兵不血刃,将这些地方顺利纳入了版图。而后,清廷以类似办法抢占了被其他原明朝官绅及地方武装占据的地区。

不拘一格用人才曾经,明朝后期的党争让朝廷的行政效率十分低下,而当时南明新建的弘光政权很不幸的也出现了一状况。(关于弘光时期党争出现的原因,观澜说史在以后的文章中会提到)因为党争的存在,弘光小朝廷在用人上出现了一种奇异的现象:曾经和魏忠贤有关系的“阉党”官员不用;李自成占领北京期间投降过大顺的不用。这一用人政策非带不利于吸收人才,也非常不利于团结原大顺占领区的官绅,纯属给自己“添堵”。


与南明用人方式截然相反的是,清朝的用人方式几乎是来者不拒。不管你曾是大明的官,还是大顺的官,不管你曾是“阉党”,还是东林党,只要有才能,只要肯降清,就有高官厚禄等着你。这政策实在太吸引人了,终于导致大量原本无意降清的人才最终投向了清朝。

第2个回答  2019-10-18
一是因为清朝的领导者有计谋,其次就是当时的清朝已经势单力薄了。
第3个回答  2019-10-17
因为他们的领导人聪明,会摆兵布阵,所以才会以一敌百。
第4个回答  2019-10-17
以清世宗雍正的说法来看,清朝入关时兵力为十万,而清朝能以十万之众能打下如此辽阔的江山,不得不说还是相当成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