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外形特点来命名的恐龙有哪些?

如题所述

在恐龙时代,用外形特点来命名的恐龙以及爬行动物有:

三叠纪的长颈龙(海洋爬行动物),被誉为“最挑战物理定律的爬行动物”。长颈龙生活在三叠纪,它可以长到40英尺(12米)长,长颈龙体长的四分之三都摊到了它的脖子和尾巴上,有专家称,长颈龙的脖子已经长到它身体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倘若再长一些,他们将无法控制自己的脖子。它们生活在浅水区但有时候也到岸上来。在陆地上长颈龙捕捉些昆虫和小爬虫吃,而在水里则是鱼和菊石。长颈龙游泳很慢,它们最喜欢沿着岸礁爬行,在不惊扰猎物的情况下,利用长脖子的优点远远地咬住猎物。和现代某些蜥蜴一样,长颈龙的尾巴在被凶猛动物咬住时也可以自己断开,它们则趁机逃跑,尾巴会慢慢再长起来。

侏罗纪时期的大眼鱼龙(海洋爬行动物),是深海潜水能手。大眼鱼龙因其所拥有的大眼睛而得名,同时,大眼睛还为其提供了良好的视力,甚至可以适应完全黑暗的环境。

多刺甲龙是种有护甲、尖刺、以植物为食的早期甲龙下目恐龙,生存于早白垩纪的欧洲,它们是种四足鸟臀目恐龙。多刺甲龙的已发现化石不多,所以对于一些重要生理特征的了解并不多,例如头颅骨。早期的叙述对于多刺甲龙的头部非常不明确,仅了解它们身体的后半部。多刺甲龙有一个大型荐骨护甲,是由臀部(荐骨部位)的真皮骨(Dermal bone)所形成的单一固定甲壳,该护甲并未连接至下面的骨头,布有许多结节。这是多刺甲龙亚科恐龙所共有的特征,例如加斯顿龙、迈摩尔甲龙。

镰刀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是一种行动缓慢的大型兽脚类恐龙,其利爪状如镰刀,非常奇特。古生物学家认为,镰刀龙是肉食性恐龙中一种特化的类群,其祖先为小型腔骨龙类,与暴龙相同。它以植物、水果和昆虫为食,它所具有的一系列异化特征可能都是趋同演化的结果。镰刀龙主要分布在今东亚和北美洲,大多数种类生存于白垩纪晚期,不过文献显示在侏罗纪早期的岩层中也曾发现过镰刀龙类群的化石。

单爪龙(学名Mononykus)意为“单一的爪”,是兽脚亚目恐龙的一属,生存在上白垩纪的蒙古。单爪龙的双脚长而敏捷,可以快速奔跑,这在它们所生存的沙漠平原环境中非常有效。单爪龙的头部小,牙齿小而尖,显示它们是以昆虫与小型动物为食,例如蜥蜴与哺乳类。眼睛大,故可在较寒冷、较少掠食动物的夜晚猎食。细观单爪龙,它有一副轻盈的骨骼,一条长长的尾巴与苗条的双腿,最令人惊奇的是它那只有一个爪子的前肢。这个粗壮结实的爪子是那么不成比例的大,它直接连接着单爪龙唯一一个手指。单爪龙的指骨,尺骨与肱骨的长度非常接近。而胸骨具较大的龙骨突,这可能显示该龙骨突附着大面积的胸肌。根据这些特征,单爪龙的发现者推测单爪龙的小生境可能类似我们的现代土豚或者食蚁兽,使用它粗短有力的前肢为工具来穿透土壤,挖开地下的蚁穴或白蚁的小丘。而单爪龙那苗条的后肢与柔韧的颈部又说明了应该是一个高速奔跑的健将,这或许是它逃避敌害的手段。

牛角龙是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草食性恐龙,距今约7000万年前的北美洲,体长约8米。它有一个巨大的脑袋,脑袋后部还有一个色彩艳丽的超大头盾,眼睛上面有两只大尖角,鼻子旁还有一个小角。是用四条腿行走的草食性恐龙。

甲龙(属名Ankylosaurus)意为「坚固的蜥蜴」,是甲龙科下的一属,当中只有一种,称为大面甲龙(A. magniventris)。甲龙的化石是在北美洲西部的地层被发现,年代属于白垩纪末期。虽然甲龙的骨骼没有完整地被发现,甲龙常常被认为是装甲恐龙的原型。甲龙背后的硬甲实质为硬化皮肤,具有较强防御能力,但较骨骼形成的龟壳相去甚远,对咬合力十数公吨的暴龙而言作用有限。其它甲龙科亦同样有它的特征,如重装甲的身驱及巨型的尾巴棒槌。它的尾巴非常脆弱,连接处只有五厘米宽。甲龙类亦并非北美大陆及亚欧大陆的优势物种,数量相对于角龙类、鸭嘴龙类少很多。bbc拍摄的《与恐龙同行》等纪录片过分夸大了甲龙的体型及防御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