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哪家医院治疗荨麻疹效果好

那我好人帮一下。谢了!

长`春`肤`康`同`济`医`院0431灬8591灬4788`
.
.
.
.
.

.
.
.
.
.
.
髓增生低下,而妊娠前和妊娠终止后血象正常。1888年Ehrlich报道了第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而此例即发生于妊娠期,以后陆续有所报道。由于病例数量很少,PAAA的病因尚不明确,诊断及治疗这类患者的临床经验也有限。

一、PAAA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PAAA病因不明。有文献报道,既往有AA史未被发现,妊娠后病情加重才检出[1]。动物实验提示雌激素对骨髓无抑制作用,甚至妊娠时有许多因素促进骨髓增生。多数作者认为,妊娠可能是AA的诱因之一[2],主要因为有些发生在妊娠期的AA患者在分娩后其贫血症状缓解。也有些作者认为,只是一种巧合[3],因为与妊娠的总数相比,合并AA的病例数很少。

20多年来,描述PAAA的报道已不少见[3,4]。近年来报道的3例反复出现在妊娠期的骨髓增生不良[2,5]以及2例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6],患者每次妊娠时均出现骨髓抑制而非妊娠期未发现任何异常。还有文献报道,AA缓解期因妊娠而出现血细胞减少的患者,也常常随着妊娠终止而使症状得到缓解[7]。以上病例均提示骨髓造血障碍与妊娠相关,并有可能是一组相关的疾病,有其特殊的发病机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主要为病毒感染、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等。目前,PAAA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的原因有:(1)激素影响:在动物实验中,药理学剂量的雌激素可以对狗产生严重的骨髓抑制。AA与雪貂的动情期有关[8]。然而,对于人类,没有证据表明生理剂量的雌性激素能抑制骨髓造血。Lowenstein对200例正常妊娠女性的研究表明,妊娠期骨髓增生活跃。红细胞生成增加受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的控制,胎盘泌乳素使EPO增加,而高水平的雌激素则对其有抑制作用[9]。Fleming也提出,EPO与胎盘泌乳素失衡有关[10]。(2)免疫机理:有些患者在1次妊娠中发病,而在其后的妊娠中可能正常,可能是因为不同的抗原型引起母体抑制造血的免疫反应不同所致[11]。PAAA时血小板减少明显,可能因为血小板数量及功能对免疫影响的反应不同所致。(3)造血微环境改变:虽然PAAA患者的造血抑制是可逆的,但造血干细胞数量少或功能差仍是事实,在其他因素影响下可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其确切机理尚待从骨髓培养、造血因子水平、免疫学以及妊娠期内分泌改变等方面进一步的研究。

二、PAAA的诊断

1.病史:既往无贫血史、无不良环境和有害物质接触史,仅在妊娠期出现的AA。表现为妊娠期的血象减低和骨髓增生低下,而妊娠前及妊娠终止后的血象是正常的。

2.临床表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进行性加重的、不易治愈的贫血,可在孕期的各阶段发病,初期可无症状,轻度的贫血往往被忽略。随着贫血的加重,患者会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点及紫癜等,严重者感全身乏力、头晕、头疼和反复感染。

3.实验室检查:因PAAA是妊娠期发生的AA,其检查同AA。外周末梢血检查呈现全血细胞减少,主要特点是血小板的减少最为明显。但确诊必须有赖于骨髓穿刺涂片检查。还应应用血液学诊断手段,除外其他全血减少或骨髓造血障碍性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早期行溶血试验(Coomb′s试验、Ham′s试验、Rous试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细胞或骨髓单个核细胞(CD55、CD59),检测血小板抗体,可以明确诊断。

三、PAAA对母婴的影响

PAAA对母婴都有严重影响。孕妇易发生全身出血倾向如皮肤紫癜、外出血、严重的颅内出血及脏器出血、白细胞降低、反复感染、严重贫血可造成心功能衰竭等。临床上造成孕妇死亡的原因是颅内出血、心功能衰竭及严重感染所致败血症。胎儿易发生宫内缺氧、宫内生长迟缓、早产及胎死宫内。尽管随着新生儿疾病治疗水平的提高,PAAA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存活率已经提高,但与该疾病相关的死亡率仍然很高,主要是由于感染和出血[12]。对新生儿的危险主要有:(1)胎儿畸形。由于孕妇用药(免疫抑制剂)所致;(2)感染的危险增加。由于母体粒细胞数目下降所致,同时与宫内感染有关的新生儿问题增加[13];(3)出血危险。因受母体血小板减少的影响,胎儿血小板计数下降;(4)早产[7]、低体重儿危险增加。可能与孕妇贫血程度及免疫治疗有关[2,13];(5)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输注全血和血小板[4,13]时,孕妇体内抗血小板抗体的介导作用。

四、PAAA的治疗

随着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BMT)、抗淋巴细胞蛋白(antilymphocyte globulin,ALG)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 ATG)及环孢菌素、胎儿造血干细胞输注、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的应用,以及支持治疗水平的提高,近年来,AA的治疗有了很大发展。年龄低于50岁的患者可以选择BMT,其长期生存率达70%~80%[14]。若不能得到适宜的骨髓供者,应用ATG和(或)环孢菌素,可以使大约50%的患者获得长期生存[14]。但妊娠期间不能进行BMT,因为移植前抑制免疫系统的预处理对正在发育的胎儿有害[15]。

PAAA治疗的关键是要兼顾母婴情况,包括疾病本身的治疗和对胎儿情况的监测。PAAA发病的阶段和患者的愿望也必须考虑。治疗方案包括对孕妇的支持治疗、刺激造血和终止妊娠。

1.终止妊娠:尽管对是否终止妊娠有争议[4],但大多数作者认为,PAAA出现于妊娠早期时应终止妊娠,如果没有自发缓解的征象,要尽早对有条件的患者行骨髓移植。否则,输血次数增加会使BMT成功率下降。如患者拒绝终止妊娠或者妊娠后半期发病,要尽量延长妊娠持续时间,直至能够保证胎儿存活[7]。如果孕妇的状况不能通过血液制品治疗维持,或者因病情恶化而需要在预产期前行骨髓移植时,要提前终止妊娠。孕期要根据母婴情况来决定分娩方式及时机。只有孕妇红细胞计数>1.2×106/L、血红蛋白>35 g/L,才有可能分娩正常活婴。孕晚期要加强对胎儿的监测,有异常情况随时准备结束妊娠,结束妊娠的时机选择在血红蛋白>70 g/L,血小板计数>50×106/L以上及有血源时。有关分娩方式,阴道分娩优于剖宫产,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当存在严重的血小板减少时,如果需要实施剖宫产,术前应予成分输血,提高血小板数目,术中准备充足血源以备急用,同时麻醉必须要充分,以避免疼痛导致的收缩压升高而引起颅内出血[12]。

2.ALG、ATG及环孢菌素:ALG、ATG及环孢菌素是治疗AA的有效药物,但是有严重的副作用[1]。ALG、ATG为免疫抑制剂,可能会导致胎儿生长迟缓[16]。Aichison报道,1例PAAA在妊娠晚期应用ALG后胎儿没有明显损伤,但是还缺乏更多临床资料的积累。如果患者在2~3个月内不可能分娩,除了支持治疗外,似乎可以考虑联合应用ATG[7]。近年来环孢菌素用于AA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尚未见到用于PAAA的报道。

3.血液制品:妊娠期间,推荐红细胞输注使血红蛋白水平不低于80 g/L,以保证胎儿正常发育。白细胞输注的唯一指征是,明确的严重感染。需要密切关注的是持续、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因为当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时,自发性出血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应进行血小板输注。有的病例中,大剂量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可使出血倾向取得一定程度的改善[2,7]。也有人认为γ球蛋白没有益处[8]。

4.激素:皮质类固醇和雄激素治疗PAAA的效果有争议[1]。妊娠女性胎儿时,禁用雄激素。有人认为,皮质类固醇可以缩短贫血时间,并缓解症状[2]。

5.CSF:近年来,基因工程技术的产物CSF已广泛地应用于AA的治疗,但是在孕妇中使用的安全性尚不清楚。

6.改善微循环:东莨菪碱和一叶秋碱对AA,尤其是较轻的病例有一定的作用,未见到用于妊娠期的报道。

7.抗生素:与粒细胞减少症有关的发热和感染,应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

总之,PAAA是一种临床罕见的严重的疾病,与妊娠密切相关,尽管在病因和发病机理等方面还不明确,但我们要对孕期出现贫血的孕妇提高警惕,首先明确诊断,并加强对母婴的监测,积极治疗合并症,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临床触及不到的病变,在X线片上可表现为小结节、微小钙化或局限致密区,结合病理学检查可在这些病变中发现早期乳腺癌。乳腺X线立体定位穿刺活检是90年代开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在常规乳腺X线片的基础上,通过在电子计算机立体定位仪的导引下,将乳腺穿刺针直接刺入可疑病变区,取得活体组织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该技术具有先进、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病人痛苦小,准确率高的优点。应用此技术为常规检查无法确诊的某些乳腺微小病变的早期诊断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对病理医师来说,该技术的优势在于弥补了外科切取活检和针吸细胞学检查定位困难的不足。由于所取标本有一定体积,组织量多,可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所以价值颇大,既可为临床基础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料,又可望提高乳腺微小病变的早期诊断水平。

立体定向进行乳腺活检的方法也在日益更新,如由传统的传统针芯活检(conventional core biopsy,CCB),真空辅助针芯活检(vacuum-assisted core biopsy,VACB)发展到今日的高级乳腺活检(advanced breast biopsy instrumentation,ABBI)[1]。ABBI具有一次性取材,组织块大且结构完整的特点,可使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大大提高。相比较而言,传统的细针穿刺活检只能依据细胞学特征做诊断。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检查不适用于判断肿瘤边缘是否切除干净以及不典型增生、放射状疤痕的诊断。

病理学上,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DH)与导管内癌(DCIS)、小叶不典型增生(ALH)与小叶原位癌(LCIS)的鉴别一直是一个难题。严格来说,ADH增生的单形性圆形细胞累及的导管或聚集的小导管横切面不应超过2 mm,有时肌上皮也参与增生。当增生时导管内有少量癌细胞特征出现,而整个结构仍象典型的导管内上皮增生时,仍应诊断为ADH。按Page等的标准[2],DCIS应至少在2个导管腔内具有下列特点:(1)细胞一致性;(2)细胞之间腔隙圆而规则或形成微乳头的细胞形态一致;(3)细胞核深染。ALH与LCIS相比细胞较粘着。ALH往往只是部分小叶单元被累及,而LCIS常累及1个或多个小叶单元的大部分。ALH腺泡腔不完全消失,仍清晰可见,而LCIS腺泡腔常完全消失。不典型增生与原位癌在形态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且有报道在ADH中发现部分上皮细胞的克隆性增殖,因此从形态上鉴别不典型增生与原位癌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依赖分子生物学和分子流行病学新技术:通过传统病理形态来早期诊断乳腺癌的概念已逐步发生了改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乳腺癌的研究由细胞病理学进入分子病理学领域:乳腺癌中越来越多的分子缺陷被揭示,许多分子生物学技术被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分子病理诊断已逐步成为乳腺癌诊断的一个重要内容。国外已有报道,通过针吸活检组织或细胞学穿刺进行乳腺可疑病变中微量DNA或RNA的提取,并从分子水平检测基因异常,可早期发现乳腺癌。较多的报道还包括对有家族性乳腺癌病史的特定人群进行BRCA1、BRCA2基因异常的检测[3],对高危人群进行端粒酶活性、8q染色体短臂缺失的检测[4]等。有家族性乳腺癌病史的女性,如果携带BRCA1基因突变,在40岁左右约20%发生乳腺癌,到50岁左右达51%,70岁左右达87%。检测BRCA1基因的胚系突变,有利于高危人群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但从我国国情来看,大规模普查费用昂贵,且有家族史的乳腺癌病人BRCA1、BRCA2基因突变率报道不一,因此某些检测的实用价值还需探讨。对普查阳性者如何进一步处理、对这些人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及某些伦理问题该如何解决等还需进行大量深入的工作。

二、乳腺癌的预后指标

淋巴结转移仍是目前判断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的主要参考指标。然而单靠淋巴结转移状况来评估病人的预后,将影响对相当数量病人的正确判断。目前已经明确,不利于乳腺癌预后的因素包括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等增殖指数增高,c-erbB-2蛋白的过度表达、p53基因突变、癌胚抗原(CEA)、组织蛋白酶D阳性等;有利于预后的因素有雌激素受体(ER)、PS2阳性、nm23高表达、p27高表达等。国际上最新报道抗细胞凋亡的多功能蛋白BAG-1[5]、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6]、血浆血小板反应蛋白(PTSP)也是与乳腺癌预后独立相关的因素。但是直到目前为止,即使某些出现频率较高的染色体、基因结构改变或蛋白表达的异常,也还没完全成为适合于临床常规应用的检测指标。其原因有如下几方面:(1)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较多,而各种报道中分析的肿瘤类型不尽相同。(2)检测的预后指标种类广泛,包括蛋白或其他抗原、染色体、mRNA、DNA等。(3)各种检测技术的规范性还欠佳。(4)研究标本来自新鲜组织还是细胞系,是否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也可能造成实验结果的差异。预后因素研究的种种复杂性,要求我们立足于大样本材料,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和规范化的技术进行分析,必要时可开展多单位、多部? 诺男鳌N颐侨衔猚-erbB-2、ER、Ki-67、DNA倍体数这几个指标的临床意义明确,检测方法稳定可靠、简便易行,一般病理医师均能掌握,应加以开展普及。

三、乳腺癌的淋巴结清扫——前哨淋巴结的组织病理学检测

早期诊断手段的提高使得大量早期乳腺癌病人被发现。对于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检查虽然可以了解乳腺癌的预后情况,但意义不大,尤其是对于那些体检未扪及腋窝淋巴结者需要寻找新的预后判断方法。前哨淋巴结活检是应运而生的一种新方法[7,8]。所谓前哨淋巴结即引流某一原发性肿瘤的第一站淋巴结(乳腺癌中包括腋窝淋巴结或内侧象限乳腺癌病人的乳内淋巴结)。它接受淋巴液的引流量最大,最容易含有转移的肿瘤细胞。由于淋巴结转移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因此前哨淋巴结的情况可以反映整个腋窝淋巴结的状态。如果前哨淋巴结有转移,则应进一步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如果前哨淋巴结阴性,则不进行清扫。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向肿瘤四周注射一种放射性物质或蓝色染料,一定时间后在肿瘤同侧腋窝下部作一切口,切除摄取了蓝色染料或放射性物质的淋巴结(即前哨淋巴结),进行石蜡切片判断有无转移[9]。前哨淋巴结的状态与整个腋窝淋巴结是否有转移高度一致,两者的吻合率可达95%~98%。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对前哨淋巴结进行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可在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没有发现转移的淋巴结中找到转移。不过在应用前哨淋巴结活检进行冷冻切片诊断时可出现一? ǖ募僖跣裕蛭恍┪⑿〉淖瓢┛赡芑岜缓雎浴?/P>

国际上对该项工作的开展已较为广泛,但在国内仅少数医疗单位刚起步。我们倡议用前哨淋巴结切除来代替常规的淋巴结清扫术。这样可以使某些不必要进行淋巴结清扫的病人避免因此而带来的一些并发症,使腋窝淋巴结切除由原来的治疗性切除转变为诊断性取材。

四、乳腺癌骨髓微转移的检测

骨髓是乳腺癌转移的常见部位,而且常常是乳腺癌发生远处转移首先累及的器官。目前常规的骨髓细胞学检查往往不能发现早期病人骨髓中的微转移,骨扫描、骨骼的X线检查等对早期骨髓微转移的检测意义也不大。如何提高骨髓微转移的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

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乳腺癌骨髓微转移:乳腺癌为上皮性肿瘤,而骨髓属间叶来源,本身无上皮性抗原的表达,故可应用针对上皮抗原如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EMA)等单克隆抗体进行染色。Osborne等[10]以乳腺癌细胞系(MCF-7)按不同细胞浓度与正常骨髓细胞相混合,然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能检测出2×105骨髓细胞中的一个癌细胞。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乳腺癌微转移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某些正常骨髓细胞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肿瘤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不均一性也可能影响对转移细胞的正确评判。故在实际应用中,目前用多种抗体组成所谓的“鸡尾酒方法”, 既可降低假阴性率,又可减少假阳性。

2.利用RT-PCR技术检测乳腺癌骨髓微转移:RT-PCR在检测肿瘤隐匿性微小转移灶方面,无论是敏感性还是特异性均优于以往的方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相比,敏感性可增加10~100倍。Datta等[11]运用RT-PCR检测外周血和骨髓中细胞角蛋白19(CK19)的mRNA,结果6例淋巴结阴性的Ⅳ期乳腺癌病人中5例发现骨髓微转移。Schoenfeld等[12]将MCF-7细胞与正常骨髓细胞按不同浓度混合,结果免疫组织化学能检测出1/105的MCF-7细胞,而RT-PCR方法能测出1/106的MCF-7细胞,其检测敏感性比免疫组织化学提高10倍。当然,RT-PCR检测最好能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这样可以给肿瘤细胞以正确的定位,排除上皮细胞污染所导致的假阳性。骨髓微转移与乳腺癌的预后、复发、转移有明显相关性。确定具有早期复发、转移危险的高危人群,在其发展为临床转移之前,给予积极辅助治疗,可以降低乳腺癌病人的复发、转移率。此外,骨髓微转移检测还可作为判定治疗疗效的指标和预测复发、转移的依据。

五、乳腺癌治疗的新方法——抗HER2/neu单克隆抗体

除传统治疗方式外,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治疗方式是针对HER2/neu基因(即c-erbB2基因)位点的生物治疗。20%~30%乳腺癌病人有HER2/neu基因的过度表达,此类肿瘤更具浸润性,对化疗较不敏感且容易转移[12]。美国已推出经FDA批准的新药Herceptin,这是第一个已在临床应用的人抗HER2/neu单克隆抗体[13]。临床研究显示它能有效抑制体内HER2/neu高表达乳腺癌细胞纳ぃ飨匝映ER2/neu阳性乳腺癌病人的生存期。每周注射抗细胞外HER2/neu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对于13%HER2/neu过度表达的乳腺癌有效。若同时给予HER2/neu抗体和顺铂治疗,总有效率提高至25%,且部分疗效将保持一年以上。Burris总结了Herceptin与Docetaxel联合应用的效果,总有效率可达85.7%。HER2/neu单克隆抗体新治疗方式的出现既给乳腺癌病人带来了希望,同时也对病理医师提出了严峻的要求。该项治疗费用昂贵,病理医师应尽可能提供准确的HER2/neu基因状态,以指导选用最佳的治疗方案。目前常用的HER2/neu基因检测方法有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14]。FISH能直接和准确地判断HER2/neu基因是否存在扩增,但较为昂贵和繁琐。免疫组织化学因其简便、快速、经济,已成为最常规的检测方法,但其中有许多问题应该引起注意:首先免疫组化的判断标准不一,使HER2/neu基因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不一致,而且是否蛋白表达阳性就可进行Herceptin治疗,还是需达到一定的阳性程度后再进行,目前尚无一致的结论。其次石蜡包埋,甲醛固定可能会对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假阴性。第三,采用不同公司的HER2/neu抗体,检测结果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作出准确的HER2/neu基因状态判断,首先要对上述问题进行统一。Herceptin治疗具有一定的心脏毒性,而且就我国研究现状来看,要开展此项治疗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消耗较大,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3
去中山医院治疗看看吧!这家医院治疗效果挺好的,之前我朋友就是在这家医院治疗好的,你也可以去这家医院治疗看看,医生检查的也很仔细,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吧。
第2个回答  2012-12-25
建议你去长春八一医院、那的皮肤科是他们重点科室、他们治疗皮肤病挺好的
第3个回答  2021-07-12
常见的荨麻疹引发原因有以下:
1、感染:各种感染因素均可引起本病,最常见的是引起上感的病毒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柯萨奇病毒等;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血吸虫,丝虫,阿米巴和疟原虫等;细菌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齿槽脓肿,鼻窦炎,脓疱疮,败血症等。
2、吸入物:花粉,灰尘,动物皮屑,烟雾,羽毛,真菌孢子,挥发性化学品(如甲醛,丙烯醛,除虫菊,化妆品等)和其他经空气传播的过敏原等。
3、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和机械性刺激。
治疗荨麻疹常用的方法都有哪些?荨麻疹属于常见的皮肤顽疾,临床上分为不同的类型,多以慢性荨麻疹多见,对于患者来说,荨麻疹反复发作让患者们十分的痛苦,皮肤炎症很多也都是和过敏现象离不开,所以在想解决荨麻疹怎么办时都要特别注意。那么,治疗荨麻疹常用的方法都有哪些?
1、用药:得了荨麻疹怎么办除了常规用药外,也应当要做好及早发现疾病症状及早的进行治疗,瘙痒无比的荨麻疹怎么办选对方法防治很重要。在选择用药时也应该尽量要选择副作用比较小的,这样的治疗控制病情才不会有对身体更多的影响,皮肤炎症的处理都必须要有针对性的,而不是盲目的去选择用药就能减轻病症,这是错误的想法,护理和治疗都需要患者更加注意。
荨麻疹患者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含有刺激的食物、发物、过敏性食物等等都是要禁止的,这些食物都易导致自己的病情再次的出现。有些药物荨麻疹患者也要引起重视,避免药物的刺激,导致自己的病情在逐渐的恶化,促进了荨麻疹病情的发展,导致患者的身体长期的遭到荨麻疹疾病的损害。
2、过敏原与过敏体质:需要强调的是,过敏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过敏原检测结果可以提供半年内的防治依据。半年后再次发生荨麻疹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重新检测过敏原,所以过敏体质IgE是重点。
大多数人在抗击荨麻疹时却陷入了误区,为了见效快,反复大量使用激素、抗生素产品,非但没有康复,反而使荨麻疹越来越肆虐,越来越严重。因为这类方法,只能短期抑制,表面看迅速消退,实际上并未解决根本问题。而一但反复,荨麻疹就会如脱缰猛兽,更加难以驯服!荨麻疹多补充可参与免疫细胞因子调节的调节活性抗过敏益生菌欣敏康,促进体内干扰素的分泌调控TH1型免疫反应而抵制免疫球蛋白IgE,通过增进免疫细胞TH1型免疫反应来调控因过敏而反应过度的TH2型免疫反应,可增进儿童抗过敏的能力。这种安全的欣敏康益生菌抗过敏免疫参与调节疗法的介入可大大减少或缩短抗过敏西药的疗程,调节免疫减少过敏发生。
3、对症治疗,注意饮食
患者患荨麻疹主要就是因为人们的抵抗力下降导致病毒侵入人体造成的,即“风邪外侵,营卫失调”造成的。初春依旧寒冷,同样需要保存更多的热量来满足身体的需要。所以,荨麻疹患者必须要注意保暖,尤其是病患部位的保暖。其次,对荨麻疹患者除了采用中医中药实施净血排毒外,日常生活中要经常锻炼、防寒保暖、避免受到外界刺激、注意饮食等等,只要做好有效防治,就可以很好地应对荨麻疹。
有些荨麻疹是饮食引起的,特别是婴幼儿,对某些食物过敏可能就得了这种病。那就不应该吃这种食物。而对于大人,应注意饮食均衡,清淡一点,避免使用过量煎炸、油腻食物、发物。
4、放宽心态,清淡饮食
一定要让自己高高兴兴的,不要为荨麻疹的事斤斤计较。特别是在荨麻疹病发,身体刺痒难忍时,一定要不把刺痒当一回事,你就这么想,刺痒有什么,不过是皮肤那儿的神经激动了而已,假如我不去感受刺痒,那它就算不上什么。平时要学会放宽心态,这对于荨麻疹病人非常重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说实话,哪个医院都不行。 不光是长春,我都得了4年了, 长春,大连,沈阳。 我都是挑最好的医院看的,中医西医,看个遍。一点用都没有, 只要断药就会犯病。 主要还是靠你自身,平时多注意休息,喝水。多补充VC和钙(长期)。我准备试试长期注射VC和钙试试吧。 祝君健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