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常识知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6
1.“机械基础”的基本常识,有哪些
1、胶印机胶印机——平版印刷机,使用的为PS版。胶印机的主要特点是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是处于同一个平面的印版上,即先将油墨转印到橡皮布上,然后再转印到纸上,因此一般称为胶印。胶印机印刷目前仍然应用最广泛,因为胶印印刷原理比较简单,亲水性空白部和亲油墨性的图文部基本上于同一平面内,印版上一旦与润湿水接触,空白部着水,而图文部斥水,因此,当版面再和着墨辊接触时,空白处已覆盖有斥墨的水膜,只能在图文部接受油墨而印刷。2、丝网印刷机丝网印刷是“孔"版印刷的一种,它的印版制作有以下几种,如:绢丝、丝网、尼龙丝网、聚酯丝网和不锈钢丝网,目前采用比较多的为尼龙丝网和聚酯丝网。目前尼龙丝网的目数可达200l/cm。丝网印刷即孔版印刷是指印版的图文部分可透过油墨漏印到承印物上。我们知道誉写版印刷,是人们先用铁笔在一个专用的铁平台上在蜡纸上制出图文,然后在蜡纸上用墨辊推墨而得到的印品。丝印的适应性强,可适用于不同的承印材料和承印的尺寸范围大等特点。3、柔性版印刷机柔性版印刷是指使用柔性版,通过网纹传墨辊传递油墨而印出的产品方法,它是根据橡皮印章图文转印的原理,而研制的一种凸版印刷方式。目前,柔性版印刷机在国内还不普遍主要因其制版工艺复杂,周长太长,而且质量较低,因此应用受到限制。目前,我国采用的大多数为不饱和聚酯类,主要用的邻苯类和对苯类而制液体感光树脂版。柔性版印刷机今后发展是很广泛的由于柔性版印刷机油墨采用水性油墨无毒无污染,而且属于渗透型干燥,柔性版印刷是属短墨路系统,在柔性凸版上着墨后将印刷版上的图文转印刷承印物上,机构大为简化,造价低,适用广泛。4、凹印印刷机凹印印刷机基本构成和其它印刷机基本相同的,凹印机的印刷滚筒种类有三种,目前用的最多的为整体凹版,印刷所需印刷压力为12~15Mpa,为了提高印版滚筒的刚性,所以多为整体式机构,它的特点是印前准备时间短,套印精度较高。印版滚筒的制作为电子雕刻机来进行,其电子雕刻机的扫描头放到原稿的印版滚筒上来接收原稿的信号,经电脑控制系统将原稿的信号转送到电子雕刻装置内,再通过电子雕刻装置转发给电子雕刻头上,对印版滚筒进行雕刻,就成了印版滚筒。凹版印刷机一般采用流动性较强的颜料油墨,也是输墨装置为短路输墨系统,刮墨刀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同时也设有轴向往复移动装置,来提高刮墨效果。在印刷过程中,进行热风烘干或干燥滚筒表面接触印迹固化。希望我的答案可以解决你的问题,对你有帮助,祝你天天快乐!
2.什么是机械基础
第1 构件外力及其平衡计算

1.1 力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1.2 构件的受力图

1.3 力的投影

1.4 平面力系的平衡计算

1.5 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第2 内力和强度计算

2.1 内力与截面法

2.2 杆件的内力图

2.3 杆件的应力及强度计算

极限与配合篇

第3 极限与配合基础

3.1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3.2 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及应用

3.3 形位公差与表面粗糙度简介

工程材料篇

第4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

4.1 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

4.2 铁碳合金

4.3 钢的热处理

4.4 碳钢与合金钢

4.5 铸铁

4.6 非铁合金

机械设计篇

第5平面机构基本知识

5.1 运动副作用与分类

5.2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5.3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5.4 平面四杆机构及其应用

5.5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5.6 用图解法设计平面连杆机构

5.7 机构创新方法 第6 凸轮机构和间歇运动机构

6.1 凸轮机构

6.2 凸轮机构设计

6.3 棘轮机构和槽轮机构

第7 齿轮传动

7.1 概述

7.2 渐开线齿廓

7.3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各部分名称、主要参数及尺寸计算

7.4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7.5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设计计算

7.6 渐开线齿轮的加工原理和根切现象

7.7 斜齿圆柱齿轮和直齿圆锥齿轮

7.8 蜗杆传动

第8 带传动与链传动

8.1 带传动

8.2 链传动

第9 零件的连接

9.1 螺纹连接

9.2 键连接

9.3 销连接

9.4 联轴器、离合器

第10 轴

10.1 轴的类型及材料

10.2 轴的结构及其设计要求

10.3 轴的强度校核计算

第11轴承

11.1 滑动轴承

11.2 滚动轴承

11.3 滚动轴承的组合结构设计

11.4 滚动轴承的装拆和润滑

第12各种零件常见失效形式

12.1 磨损

12.2 非疲劳因素断裂

12.3 疲劳破坏

12.4 其他破坏

金属工艺篇

第13 铸造

13.1 金属铸造性能

13.2 砂型铸造

13.3 铸造工艺规程

13.4 铸件结构的工艺性

13.5 特种铸造简介

第14 锻压加工

14.1 锻压加工金属的成形机理

14.2 金属的锻压性及加热

14.3 自由锻

14.4 模锻

14.5 板料冲压

14.6 其他压力加工方法及新技术新工艺简介

第15 焊接

15.1 手工电弧焊

15.2 电弧焊质量分析

15.3 其他常用焊接方法及焊接新工艺简介

15.4 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

15.5 焊接结构工艺设计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16切削加工

16.1 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

16.2 金属切削过程及其物理现象

16.3 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选择

16.4 车、钻、镗、铣、刨、磨削加工简介

16.5 切削加工零件结构工艺性
3.机械原理的主要内容和最新发展
机构的特征有: 机械是一种人为的实物构件的组合。

机械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机器具备机构的特征外,还必须具备第三个特征即能代替人类的劳动以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故机器能转换机械能或完成有用的机械功的机构。

从结构和运动的观点来看,机构和机器并无区别泛称为机械。 机构和机器的定义来源于机械工程学,属于现代机械原理中的最基本的概念,中文机械的现代概念多源自日语之“机械”一词,日本的机械工程学对机械概念做如下定义(即符合下面三个特征称为机械machine): 机械是物体的组合,假定力加到其各个部分也难以变形。

这些物体必须实现相互的、单一的、规定的运动。 把施加的能量转变为最有用的形式,或转变为有效的机械功。

(>的解释):一切具有确定的运动系统的机器和机构的总称。如机床·拖拉机等;呆板;不灵活。

总之 机械就是利用某些物体或构件间的相互运动来实现对其他物体的相对运动 或使其变形 变态 的一种相互运动体 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少人的劳动强度 改善条件 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