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不” 哪里的方言?

如题所述

“那可不”不是方言,它是汉语口语习用语,它使用于我们日常口语之中,很是普遍。除了“那可不”还有很多,例如:

又来了 别说
谁知道 管得着
有完没完 不得不
不瞒你说 按说
实话对你说 不是说
可不是 动不动
说的是 犯得上
没的说 我说呢
说真的 你看看

汉语口语习用语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 汉语口语习用语的突出特点,是它的表感功能和交感功能。

汉语口语习用语是一些固定词组或句子,它在一定的语境中,表达固定的语义。从传达信息的角度来看,没有新信息,但它传达了说话人的厌烦、高兴、恼怒、痛苦、赞同、忽有所悟等感情或语气。这样在口语交谈中,起到了“表感”与“交感”的作用。例如:

1“我说呢”:表示忽有所悟,知道了原因。
如:我说呢,他怎么不高兴,原来没考好。

2“又来了”:表示对某种言论或现象反复出现的厌烦。
如:又来了,我不是告诉了你,我不想去。

3“有完没完”:对某种久不休止的言论或行为表示不满。
如:你有完没完,怎么一个劲儿嘟囔。

4“可不是吗”:表示同意对方的话。
如:咱们去看看老李吧 — 可不是吗,好久没去了。

5“说的是”:表示同意对方的话。
如:今年夏天比去年热多了— 说的是呀。

6“说是”:表示转述别人的话。
如:说是要学汉语,可到现在也没来上课。

7“该死”:表示愤恨或厌恶。
如:该死,包儿拉在旅馆了。

第二,从结构形式上看,这种口语习用语有的是词组、有的是句子。有的只能用在句首,有的只能用在句尾,有的能作插入语,有的可单独运用。

用在句首的有:“说是”、“别说”、“论理”、“谁让”、“不是说”、“按说”等。例如:

1 别说这点儿小事,比这再大的的事我也能摆平。
2 论理我们不该去麻烦他,可没有别的办法呀。
3 不是说今天不营业了吗,怎么又开门了?

用在句尾的有:“才怪呢”、“不就行了”、“就是了”、“总可以嘛”、“还不成吗”等。例如:

1 这件事我要办不成才怪呢。
2 这加把椅子不就行了。
3 我不再提这件事还不成吗?

作插入语的有:“不瞒你说”、“说来也怪”、“实话对你说”等。例如:

1 今天老师没检查作业,不瞒你说,我还真没作。
2 平日我总觉得我的头脑不好,说来也怪,一考试就特别灵。

既可单独成句,又可作句子成分的有:“不知好歹”、“说着玩儿呢”、“瞧着办”等。

第三,口语习用语,一般地说,它有着特殊形式,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些基本成分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或减少一些成分。比如“那可不”,也可以说成“那可不是嘛”,“可不是嘛”,“可不”、“可不是”。“是怎么回事”可以说成“也不是怎么回事”、“也不知是怎么回事”。

第四,口语习用语字面上表示的是一般语义,它还有一个特定意义,这种特定意义不像成语、俗语,通过比喻表现出来,而是人们在一定语境长期使用而形成的约定俗成。例如:

1“谁知道”。

谁知道去大北窑坐几路车? (一般义)
看样子他并不壮,谁知道却得了举重冠军。 (表示出乎意外)

2“我说什么来着”。

你看我说了一半叫他打断了,刚才我说什么来着?(一般义)
我说什么来着,不让你买偏买,上当了吧。(表示自己事先的警
告或预言是正确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22

“那可不”不是方言,它是汉语口语习用语,它使用于我们日常口语之中,很是普遍。除了“那可不”还有很多,例如:


又来了             别说
谁知道             管得着
有完没完         不得不
不瞒你说         按说
实话对你说     不是说
可不是             动不动
说的是             犯得上
没的说             我说呢
说真的             你看看

方言(topolect或dialect [1]  )一词最早出自杨雄(前53—18)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一书。东亚人口中的“方言”全称为“地方语言”,对应英文中的“topolect”,指的是某一地区的语言,官府一般用它来指代非官话(标准语)的语言,这种划分不考虑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而欧洲人口中的“方言”,指的是十八世纪后开始普遍称呼的位于“语言(language)”下一级的“方言”,对应成英文是“dialect”,它根据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发音、词汇、语法)划分出语系(family)、语族(group)、语支(brach)和语言(language),位于语言下的则是方言(dialect),不过也会受到官府的影响,但总体追求学术性。中国的方言,有英文”Varieties of Chinese“一词来翻译。

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方言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例如<犯扯,犯贫,犯病,>之类的很多城市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话都是比较有特点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2-10
东北方言。是表示赞同,同意的表达方式。此类还如:那是、那是必须的、那可不咋的
第3个回答  2012-12-10
东北方言,表示赞许、同意的意思。
第4个回答  2012-12-10
东北的,表示是,赞同同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