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有哪些代名词,比如子曰,之乎者也,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一类,【人称代词】。和现代汉语一样,人称代词也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余、予、朕等。这几个词虽然都用来做第一人称,但用法又略有不同。首先看“吾”和“我”这两个词。从语法功能上看,“吾”常用作主语和虚野轿定语,而“我”常用作宾语,有时也可作主语。如差肆:1、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同上)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同上)当一个句中同时出现“吾”“我”这两个词时,这种主语、脊神宾语的语法分工更为明显。如: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同上)2、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3、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公输》)再说“余”和“予”。这两个词在文言里可以作主语,也可以作宾语。如:1、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古之人不余欺也。(韩愈《师说》)3、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4、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朕”这个词,从秦代始皇起,成为历代皇帝专用的第一人称代词,皇帝以外的人不能自称为“朕”。但在先秦时代,不论尊卑,一般人都可以自称为“朕”。如:1、缵戎祖考,无废朕命。(《诗经••大雅•韩奕》)2、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离骚》)第二人称代词:女(汝)、(而)尔、若、而、乃等。“女(汝)”“(而)尔”“若”三个词可以作主语、宾语,也可以作定语。如:1、汝识之乎?(《石钟山记》)2、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3、若毒之乎?(《捕蛇者说》)4、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同上)“而”作通假使用,与“尔”用法相同。如:1、字而幼孩,遂而鸡豚。(《种树郭橐驼传》)2、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第三人称代词:之、其等。“之”“其”都可以译为“他”“他们”等,但用法又有所不同。“之”主要作宾语;“其”主要作定语。如:1、子犯请击之。(《烛之武退秦师》)2、失其所与,不知。(同上)“他”在文言中一般不作人称代词,而是有“别的”“其它的”等意思的一类代词。如:1、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2、大王,怎么长他人之志,灭自己威风。(《西游记》)另外,文言里的人称代词没有单数和复数之分,区别单复数,主要靠上下文语境。如:1、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我”译为“我们”。2、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尔”译为“你们”。表复数时,有时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后加“侪”“属”“曹”“辈”“等”等词。如:1、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3、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柳敬亭传》)4、吾辈处今日之中国。(《与妻书》)还有,文言里,在表示第一和第二人称时,常用表谦称和尊称的词来代替。一般自称用谦称。如:1、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孔雀东南飞》)2、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鸿门宴》)3、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出师表》)4、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如果是称呼对方,则常用尊称。如: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2、夫子何哂由也?(《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3、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同上)需要指明的是,文言中的代词所指代的人称,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三个人称可以互相转用。如:1、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之”译为“我”,是捕蛇人自称。2、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其”代指鲁肃本人。再说第二类:【指示代词】。文言中的指示代词有近指代词、远指代词和无定代词三类。近指代词有:此、斯、是、兹、之等,可译为“这”“这个”等。如: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4、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5、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远指代词有:彼、夫、其等。可译为“那”“那个”等。如: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2、彼苍者天,曷其有极。(《寄十二郎文》)有时“彼”这个词可指代具体的人或事。如: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谋攻》)“彼”译为“敌人”。2、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彼”译为“齐军”。“夫”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作为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出现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