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古代边防的历史故事

如题所述

射石搏虎
李广出猎,看到草丛中的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张弓而射,一箭射去把整个箭头都射进了石头里。仔细看去,原来是石头,过后再射,就怎么也射不进石头里去了。李广一听说哪儿出现老虎,他就常常要亲自去射杀,居守右北平时一次射虎,恶虎扑伤了李广,李广带伤最终竟也射死了这只虎。

李广为将廉洁,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同饮。

李广[21]
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禄二千石的官,家里没有多少多余的财物,始终不谈购置家产的事,深得官兵爱戴。李广身材高大,臂长如猿,有善射天赋,他的子孙向他人学射箭,但都不及李广。李广不善言辞,与人闲居时亦以射箭来赌酒为乐,一生都以射箭为消遣。李广爱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行军遇到缺水断食之时,见水,见食,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边;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尝饭食。对士兵宽缓不苛,这就使得士兵甘愿为他出死力。李广射杀敌人时,要求自己箭无虚发,所以非在数十步之内不射,常常是箭一离弦,敌人应声而亡。也由此多次被敌人围追,射猛兽时也由于距离太近而几次受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0-14
我国因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生态环境,而成为一个筑城大国,筑城的历史和规模是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所无法比拟的。早在公元前四五千年的原始社会末期,就已出现了筑城的雏形-环壕和围墙。随着部落战争的增多、原始兵器性能的提高和战争性质的演变,公元前3000年前后,以防守作战为目的的城堡筑城应运而生。战国时期,随着城市的逐渐兴起和攻守作战的增多,古代筑城得以快速发展,战乱中的诸侯国开始修筑长城。秦王朝统一六国后,修筑长城的工程日益浩大,汉、明两代又接连修筑,历经两千多年,筑就了今天绵延万里、雄伟壮观的长城,成为中国筑城史乃至世界筑城史上的一个杰作。中国的筑城已经超越一般意义的军事筑城,而成为一种物化的战略思想文化,不仅反映了筑城与攻击兵器相生相克的历史演变轨迹,也折射出中华民族筑城战略和军事博弈的发展脉络,成为我们今天战略思维的军事文化遗产。

古代筑城在国家总体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筑城是伴随阶级社会形成而产生的,中国的奴隶社会,可以说是个诸侯兼并和竞争的大屠场,争战连连,血光四溅。夏商之交,以夏王桀为首的奴隶主贵族骄奢淫逸,残酷压榨奴隶,引起人们强烈不满,王朝统治江河日下。而商汤则呈现出经济繁荣,军力强盛的势头,其东征西讨,“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夏商战事迭起,攻防相生,筑城便登上了战争舞台。诸侯之间也不消停,他们以邑作邦,相互角力,时不时生出抢掠土地、财产、人口事端,迫使诸侯领主们有了构筑围墙、修筑栅栏的防卫行动。

伴随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政治、军事的发展,特别是直接影响防卫手段的各种新型兵器的出现,不断对筑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出现了更为坚固、更为庞大、更为配套的城寨、城堡、城池、炮台、要塞和坑道。长城就是筑城史中最具代表性的伟大工程。

长城大兴于秦汉,成就于明代。秦吞并六国、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三公”“九卿”中央集权制,实行郡、县、乡、亭制,划一法律,统一文字,使政权站住了脚跟。但居住在北方蒙古高原的匈奴人却没有停止对秦王朝的侵扰,凭借已经占据的河套地区的丰厚资源,休养生息,对秦虎视眈眈,屡犯秦境,使秦王朝时时感到“***”的严重威胁。为了消除外患,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派将军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匈奴,一举收复失地。为巩固北部边防,展开大规模筑城,构建起一道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巨大的人工隔离带。这道长城确实起到了保护北部农业经济、巩固新生政权的作用。

秦汉面对北方匈奴,明代面对元蒙势力,秦连缀了燕赵秦等诸国长城,汉扩建了北方长城至罗布泊,明则大规模改造和扩建了东起鸭绿江畔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纵长为一万两千里的长城。明太祖朱元璋在取天下之前,曾于至正十七年(1357年)亲自到石门山拜访儒学大师朱升,向其求教定国之策,朱升送他三句话,这便是著名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牢牢记住了这三句话,登基后即以“强兵足食”为兴国之本,把修筑长城、屯田练兵作为治国要务。明成祖朱棣继承太祖国防战略,并有所发展,在位22年,不停息地征战、筑城22年。此后明朝几代都在经营长城方面多有建树,使长城面目一新。长城不仅有一道或多道砖石砌筑的城墙,还配套了各种战斗设施、生活设施、报警烽堠和通行道路等,并沿长城设置了战略据点-“九边重镇”,形成了以关隘为支撑、城垣为网络、梯次相贯、点线结合的巨型军事工程体系。正是依仗这条坚固的防护工程体系,才缓解了来自北方的威胁,使明王朝延长存活了279年。

尽管各朝各代都有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做后盾,支撑王朝延续,但在人类的冷兵器时代,筑城无疑对政权存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然,为什么历代王朝都重视筑城,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搞防卫工程?理由很简单,一方面是屯守土地、保境安民,君主离开了对自己臣民和土地的保护,不仅自己失去了“纳贡”的来源,也将使“国将不国”了;另一方面是确保江山社稷稳固,防止**权力的暴力轮回。中国历代王朝的江山稳固程度,几乎都同筑城有关,因为在那个依靠原始兵器攻城掠地甚至“屠城”的时代,往往因大破防线而为王,或因防线大破而灭亡。这一点,已被大量史实所证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