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情感和志向

如题所述

青年期的时间跨度比较大,通常是指15— 28岁这一年龄段。青春期是指人在成长过程中,以第二性征出现为起点,是身体和心理方面发生明显变化的时期。生理学把青春期又叫做青春发育期。 从心理上意识到自己不在是个孩子了。 2.自我意识觉醒——人格的逐渐成熟。 3.性意识觉醒——情绪情感丰富多彩,情绪表现的强烈而不稳,心理冲突比较明显。两性之间的许多恩恩爱爱的小故事开始出现了。处理事情的能力也增长了许多。 1.心理与生理发育失衡 虽然生理发育逐渐成熟,但是心理上还没做好准备,对生理知识了解的不足,造成情绪不稳,容易急躁发火。这时家长也没有心理准备,容易使孩子紧张、迷乱、甚至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而产生矛盾心理。 2.性需求与性压抑的冲突。 3.对异性爱慕与自我克制的冲突。 4.性别角色期与现实自我的冲突。 5.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女孩的性生理发育早于男孩1—2年,性意识的出现也较早。对性知识的追求方式与男生有所不相同。 女孩常常能和母亲、朋友讨论相关的性知识,也从书本中学习。对母亲的情感依赖性明显,在他人面前表现的羞涩、缅腆,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在自己喜欢的异性面前表现的较为细腻,并且注意打扮与服装修饰。 女孩喜欢有个性的,有风度的男子汉,喜欢刚毅、勇敢、百折不挠、深沉、把感情埋的很深,感情丰富而幽默的男生。 在选择男友时能理性的分析,对外貌的要求,不像男生那样注重漂亮。在与异性交往中更重视情感交流。 大部分男孩在青春期有了接触和了解的女生的需求,但是他们的内心闭锁的很紧,不愿与父母朋友讨论性知识,对异性知识的了解喜欢从书刊上、网上等方面猎取,来满足自己性知识需求。 在爱情表现方面与女孩有所不同,感情往往是外露的而热烈的对女孩追求,喜欢在自己喜爱的女孩面前表现的勇敢而有能力。在方式上有时可不得当,像打架斗殴,好像自己很强,但这是女孩所不欣赏的,这点可能也是男生难以意识到的。 男孩一旦有了自己喜欢的异性,对目标会发生兴趣,有一定交往后就会产生性的欲望,在两性关系上表现的比较主动。 我们了解了这些青春期的特点之后——要学会把握自己的行为,最好不单独约会,不到谈情说爱的场所去,避免性冲动。要学会做事自己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否则,不负责任的性关系会给双方带来伤害。 青春期性意识开始建立,开始关注性知识,性事件,容易性冲动,如果处理不好这种冲动的反应,会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带来许多困惑,产生自卑的心理。会有以下感觉: 1.性的差异感。常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如对自己的外貌、家庭都不满意,有自卑感。 2.性的羞涩感。既想得到与异性接触的机会,又怕和异性相遇在一起,表现的拘谨,回避的心理也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影响学习注意力。 3.性吸引感。—总感到异性吸引的影子,希望得到异性的接近,得到异性的认可,得到好评,对异性存在强烈的依恋感。常发生在比较内向孩子的身上。希望青春期孩子认识这种现象。 我们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的特点,再看男女生之间的接触交往需求也就能理解了,这是一种未定型的情绪冲动,是随时间可变化的,是不能承担任何责任的,不是恋爱的内容,把男女生的交往一概看成是“早恋”只是人们的一种误解和担忧。希望我们青少年在交往中要注意几个问题,尺度、方式及场所环境,要学会认识自己、把握自己、保护自己,以正常、大方、健康、愉快的交往消除人们的误解和担忧。 l 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 男、女生交往中大部孩子都是友谊的交往,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锻炼自己的社会能力、适应能力,也有的孩子觉得自己很有能力,有的孩子认为自己交了异性朋友,自己就很优秀。有的是由于感到情感上孤独,找个知己倾诉内心。有的女孩由于父亲的关心不够找个男友,潜意识里是寻找一种父爱。这种心理需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交往一定要适度 希望男女孩子都学会大大方方的和异性交往。言谈举止要大方,符合青少年的道德规范,交往尺度把握在互相帮助、促进共同进步的基础之上,不要单独相约,以免一时冲动,发生不应该发生的事,造成不良后果。 尤其是女孩要懂得使用自己的权利,学会自我保护,对身体上的重要部位设立禁区,任何人绝对不允许侵犯。日常学习、生活正常接触、说笑,也是一件很开心、愉快的事。 男生在与女生交往时应做到四要: 1.要理解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2.要主动关心和帮助女同学; 3.要有责任感; 4.要有道德规范和自制能力。 l 女生在与男生交往时应做到四要: 1.要举止端庄、大方,得体、持重; 2.要避免过分的接触与玩笑; 3.要理智地谢绝异性的过分要求; 青春期的孩子比较关注自己,在意别人怎样看待自己。实际上自尊的维持,不是来自别人,而是自己。一个被自己心理接纳自己的人才有自信,有自信的人,才会成功,成功了才会更自信,有自信才有自尊。 青少年期的孩子在自我评价上往往容易出现高估自己或低估自己的情况。有的孩子受到小挫折,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自卑感是一种不信任自己的自我体现。容易产生自卑感的青年,就更加强烈地关注自己,对周围的事就更加敏感,就会影响自己的心理变化,甚至一些正常的生活小事,在他们的心理都会成为大事,从而影响自己的生活。 例如 ;有的同学认为自己不如别的同学,遇到事情不会处理,又怕得罪同学,同学之间调换座位都不知道怎么办 ?或因为同学对自己讲话的语气生硬、因为借一本书没借到,一次考试没考好都会造成对自己心理影响,焦虑好长时间。这些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其实自卑心理越强的孩子,他的保护自尊的要求就越强。保护好自尊,必须找回自信,关键不是看别人怎么评价自己,而是要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自己欣赏自己,自己爱自己。不要因为办错一件事,说错一句话,考试失败一次,就全盘否定自己,从内心认为自己不行。只要不重复犯错就好,不断进步是关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