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师范生体育教学

如题所述

英盛观察为您解答:
师范学院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尤其是目前师范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他们将来的职业是中小学教师,由于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教师健康的形象和习惯要求更高。因此,师范院校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工作就更加的有意义,任务就更加迫切。

1终身体育的意义和作用

终身体育的思想是培养学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掌握科学体育锻炼的方式,方法和规律。走向社会后,即使环境改变了,却能用在校养成的良好的兴趣,习惯和科学锻炼的知识及方式,方法,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自觉的用新的锻炼方式去适应社会环境以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1.1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中小学教育,而中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他们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局限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具备了终身能力和体育习惯,势必就使教师每天保持充沛的体力,精神饱满的投入到工作中,他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热爱事业以及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无疑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良好的积极的影响对学生而言往往是终身的。
1.2师范院校作为师范生规范系统体育教学的最后一站,作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对培养师范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对社会及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特别是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智能发展、体质的增强和身心健康的提高以及逐步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水平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和特殊的意义。

2学校体育是实现终身体育的关键

终身体育思想是随着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形成而产生的。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们为了适应现代快节奏、高速度、高强度的生活方式,已深刻认识到坚持终身健康的重要性。因而,终身体育的思想也就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发展应运而生了。
终身体育要求重视学校体育,更要重视学前体育和毕业后的体育锻炼,使人的体育锻炼贯穿于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过程。而学校阶段的体育教育对形成终身体育起着关键的作用。因为在学校学习期间正是一个人由幼儿到青年的成长发育时期,不仅良好的学校体育教学能使学生掌握系统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原理和方法,而且有规律的学校体育锻炼还可以使学生的体质得到增强。显然,学校体育是完成终身体育过程的关键。

3如何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

3.1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意志、品德,促进学生的个体社会进程。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的思想、意志、品德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和潜力。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总是性情开朗,情绪活跃,能充分反映出平时不易暴露的问题,更表现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情绪和感情,以及利益的冲突,因而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意志、品德的教育和培养,也可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
3.2培养体育兴趣。“为什么教”,“教什么”是一切问题的核心,这也是体育学科的必要性和价值问题。体育教学指向应是培养学生具有锻炼身体和体育娱乐能力而非增强学生体质(引北京体育大学博士毛振明),从这个角度来看,应首先改革现行的教学内容和改革师范院校考核标准的侧重点和权重。
目前师范院校体育课每周2节,每学期18次课,共36学时,而每学期只有1-2次理论课,占教学内容的2.7~5.5%,大多数师范院校开课到大学二年级,从教学内容看多是重复的、消极的教学内容的再现,甚至同中小学内容重复,不仅使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而是从课时来看也很难使学生完成对运动技术的掌握。另外从考核的标准来看,如果学生达到大学一年级或二年级的考核标准,仅仅靠课上的每学期36学时是远远不够的,而学生课余又缺乏兴趣自觉或掌握的知识无法指导本人进行课余锻炼,就造成了大部分学生依照标准不及格,反过来就更加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笔者与同行在淮南师院(北区)初等教育专业的男生中进行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改革的试验,首先增加理论课的课时(占全学期的20%),我认为理论讲授可以加深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对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指导日常的体育锻炼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次改变考核标准,降低达标难度,增加技评、课堂提问、平时作业以及考勤的权重。另外请学生每人报一项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三项任选一项),编成三个大班,每周辅导两次(课外活动),每学期进行喜爱项目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以及组织比赛的原则、方法进行理论考核。这样经过一年的试验,通过问卷和一年前进校时的问卷结果对照,发现男生每周下午自觉进行锻炼三次以上并能从锻炼中得到情感体验的(快乐)由原来的20%上升到65%,使大部分学生都自觉的动了起来。
3.3 加强能力的训练。古语讲“授人以鱼,只供一顿之炊;教人捕鱼,则终生受益。”在传播体育知识和指导学生锻炼时,应注意方法的教育培养和原理的讲解,如生理解剖,生理和卫生知识,体育的社会价值,体育锻炼身体的原理、原则和方法使学生学习动作时不仅能知其然并能知其所以然,为将来指导锻炼打下基础,同时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产生体育意识,从而自觉的积极地投身到体育锻炼中去。

培养学生的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体育能力已成为终身体育基础的核心。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这个基础包括身体发展、体育素养、锻炼习惯等要素,最核心的是体育能力。人在漫长的一生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不同年龄上的身心特点与健康状况,以及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与客观条件,选择或重新学习体育锻炼的内容,都能独立地从事体育锻炼,以满足个体身心健康的需要。
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3.1培养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学习体育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是培养体育能力的基础,就是运用体育科学的知识和理论,指导体育实践的。为此,要让学生深刻认识体育的意义及其对身心全面发展的作用;人体的基本知识;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与原则;体育锻炼的内容、方法及效果;体育锻炼的卫生知识等。
3.3.2培养学生的一般体力。一般体力,指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即奔跑、跳跃、投掷、攀登、爬越、举重物等能力)与一般身体素质(即力量、速度、灵敏、柔韧、耐力、弹跳等)。人的身体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通过肌肉活动表现出来,含有生理机能与动作技能两大要素,可以通过各种体育游戏与全面身体锻炼得到发展和提高。一般身体能力是学习和从事体育运动的基础,也是体质水平的重要指标。应在以后的教学工作和社会实践中加以检验和总结,进一步巩固培养终身体育的思想和能力,提高全民体育素质和健康水平。
3.3.3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在实际生活中,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知识水平的人,在进行身体锻炼时,在掌握动作的节奏、正确性、姿态以及锻炼效果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差别,体现出不同的体育能力,关键就是体育技能的问题。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的体育基本技术,尽可能提高其体育技能,是学生现在和未来从事体育锻炼和文化娱乐的需要,也是发展学生运动才能的需要。
3.3.4培养学生独立从事体育实践的能力。学生掌握了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并不等于具备了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此,教师应在体育活动中,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客观条件,选择锻炼内容,制定锻炼计划,独立从事体育锻炼的实践。这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不可获缺的重要环节。
3.3.5 培养自我检查和评价锻炼效果的能力。从事体育锻炼,效果如何?能不能进行自我检查和评价?是能否进行科学锻炼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向学生传授有关的知识、方法,并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提高锻炼效果。
学校体育要对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加以合理影响的话,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和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以使终身受益。

4建议

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动态过程,因此,体育教学应是以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手段科学化,活动形式经常化,课外体育活动体系网络化为趋势发展,因此建议:
4.1各级领导在对高校体育重视的同时,应首先侧重于发展师范院校的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投入力度,把教学母体的发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
4.2增加师范院校体育课时,三年制和四年制的学制中体育教学应伴随始终,并考虑改革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的指向。
4.3加强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课余体育活动开展的监督和检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