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唐明皇的儿子

如题所述

唐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年(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而退位,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代极盛时期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 。天宝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宝应元年(762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葬于金粟山,名为泰陵。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为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据史料记载,唐玄宗李隆基一生共三十个儿,其中七个早夭,母亲姓氏和地位是传,依照年龄大小分别是:

长子李琮(?-752年),母刘华妃,先天元年,唐玄宗即位,晋封郯王。开元四年,遥领安西大都护兼安抚河东关内陇右诸藩大使,改封庆王,改名李潭。十五年,遥领凉州都督兼河西诸军节度大使。二十一年,授太子太师,赐名李琮。二十四年,进位司徒。天宝元年,兼太原牧。十一载五月,薨,追谥为靖德太子。唐肃宗即位后,追谥奉天皇帝,妃窦氏为恭应皇后,备礼改葬于华清宫以北的齐陵

次子废太子(郢王)李瑛,(706-737年),母赵丽妃。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九月,以皇孙身份封真定郡王;开元元年,唐玄宗即位,进封郢王;三年(715年)正月,册立为皇太子。十三年,改名李鸿,纳妃薛氏。二十五年,改名李瑛,遭到唐玄宗宠妃武惠妃和驸马杨洄的构陷,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一起废为庶人,不久赐死。唐肃宗即位后,平反昭雪,恢复太子称号。

第三子唐肃宗李亨(711年2月21日—762年5月16日),母杨贵嫔。李亨初封为陕王,开元十五年(727年),徙封忠王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被立为太子。安史之乱起,被玄宗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使,负责平叛。唐玄宗西逃,他在马嵬坡为百姓所留,与玄宗分道,北上至灵武。至德元年(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尊父亲玄宗为太上皇,他命郭子仪与李光弼等讨安史,先后于至德二年(757年)六月和十月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宝应元年(762年),李亨病危,张皇后想废除皇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李辅国、程元振出兵保护太子李豫,逮捕张皇后、李系等人。  当夜唐肃宗病死,时年五十二岁。庙号肃宗,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葬于建陵。

第四子棣王李琰(?年—?年)母钱妃。开元二年始王鄫,与鄂、鄄二王同封。

第五子鄂王李瑶(?—737年)。母皇甫德仪。封鄂王。开元二十五年,因武惠妃诬陷被废为庶人,后被杀。

第六子靖恭太子(甄王)李琬(?-755年)母刘华妃。初名嗣玄。开元二年三月,封为甄王。十二年三月,改名滉,封为荣王。十五年,授京兆牧,又遥领陇右节度大使。二十三年,加开府仪同三司,余如故。二十五年,改名琬。天宝元年六月,授单于大都护。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反于范阳,其月制以琬为征讨元帅,高仙芝为副,令仙芝征河、陇兵募屯于陕郡以御之。数日,琬薨。

第八子光王李琚(约714年—738),母刘才人。封光王。开元二十五年因被武惠妃设计陷害,被废为庶人,不久被杀

第九子夏悼王李一(716年-717年),母武惠妃。唐玄宗与宠妃武惠妃生下第一个儿子,李一生而美秀,名之为一,李隆基当时十分重视这个儿子,“一”代表的含义有许多,其中包含天的意思。开元五年(717年),李一薨逝夭折,年仅两岁,而未及周。封为夏悼王。当时唐玄宗在东都,葬在城南龙门东岑,欲在宫中举目而见。

第十二子仪王李璲(?-765年),母刘华妃。开元十三年(725年)五月,封为仪王。十五年(727年),领河南牧。二十三年(735年),加开府仪同三司,兼河南牧,改名李璲。永泰元年(765年)二月,李璲薨逝,废朝三日,赠太傅。

第十三子颍王李璬(718年-783年),母高婕妤,开元十三年(725年),封为颍王。十五年(727年),遥领安东都护、平卢军节度大使。二十三年(735年),加开府仪同三司,改名李璬。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玄宗因安禄山之乱至蜀,任命李璬为蜀郡大都督、剑南节度大使,杨国忠为副使。后来被崔圆所奏,罢居内宅。后玄宗令他到彭原宣慰肃宗李亨,遂从回京师。建中四年李璬薨逝。享年六十六岁,辍朝三日。

第十五子怀哀王李敏(719年-720年),母武惠妃。开元八年(720年)二月,李敏夭折,封为怀哀王或怀思王。先葬在景龙观。天宝十三载,改葬京城长安南,祔葬武惠妃所葬的敬陵

第十六子永王李璘(?-757年),母郭顺仪。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唐石台道德经,立石台刊勒。其经文御书,其注皆诸王所书。玄宗诸子三十人,字皆一体。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下诏以封李璘为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镇守江陵。至德二年(757年)谋乱被杀。

第十八子寿王李瑁(?-775年),母武惠妃。开元十三年封寿王,并遥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其妃为杨玉环,后被玄宗所夺。后又封韦氏为正妃。775年(大历十年)薨。

第二十子延王李玢(?-784年),母柳婕妤。本名李洄。开元十三年(725年),封为延王。十五年(727年),遥领安西大都护、碛西节度大使。二十三年(735年),加开府仪同三司,兼河南牧,改名李玢。天宝十五载(756年),玄宗因安禄山之乱幸蜀,李玢子女三十六人,不忍丢弃于道路,因此耽搁,数日不及行在所,玄宗大怒;幸亏汉中王李瑀抗疏相救,听其归于灵武。兴元元年,李玢薨逝。

第二十一子盛王李琦(?年—?年),母武惠妃。原名沐,与光、颍、永、寿、延、仪、济七王同封。既封,领扬州大都督。帝之西,诏为广陵大都督、淮南江东河南节度大使,以刘汇为副,李成式为副大使,琦不行。广德二年薨,赠太傅。

第二十二子济王李环(?年—?年),母钟美人。济原名溢。开元十三年始王,与仪、颍、永、寿、延、盛、光七王同封。开元二十三年,与荣、光、鄂、颍、永、寿、延、盛、仪、信、义十一王并授开府仪同三司,实封二千户。逸其薨年。

第二十三子信王李瑝(?年—?年),母卢美人初名沔。开元十三年三月,封为信王。二十三年七月,授开府仪同三司,仍改名瑝。天宝末有子封为王者二人:亻冬为新安郡王、太常卿同正员,倜为晋陵郡王、光禄卿同正员。

第二十四子义王李玼(720年代?-784年),母阎才人。原名漼。开元二十三年,与荣、光、仪、颍、永、寿、延、盛、济、信、鄂十一王并授开府仪同三司,实封二千户。与信王并失薨年。

第二十五子陈王李圭(?年—?年),母王美人。原名沚,开元二十一年始王,与义、信、丰、恒、凉、汴六王同封。二十一子,得王者三人,伦王安南郡,佗临淮,佼安阳。

第二十六子丰王李珙(?年—?年),母陈才人。曾名李澄。开元二十三年七月,李珙被封为丰王。开元二十四年二月改名李珙。广德年间被赐死。

第二十七子恒王李瑱(?年—?年),母郑才人初名潓。开元二十三年七月,封为恒王。性好道,常服道士衣。授右卫大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二十四年二月改名瑱。天宝十五载,从幸巴蜀,不复衣道士衣矣。

第二十九子凉王李璇(?年—?年),母武贤仪。初名漎。二十三年七月,封为凉王。二十四年二月,改名璿。广德元年十二月五日,上都失守,有仪、颍、寿、延、盛、济、信、义、陈、恒、凉十一王扈从,幸陕州。十二月,从还上都。

第三十子汴哀王李璥(?年—?年),母武贤仪,初名滔。开元二十五年七月,封为汴王。二十四年二月,改名璥,以其月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2-06
奉天皇帝(靖德太子,郯王)李琮(第一子,母刘华妃)
废太子(郢王)李瑛(第二子,母赵丽妃)
唐肃宗李亨(第三子,母杨贵嫔)
棣王李琰(第四子,母钱妃)
鄂王李瑶(第五子,母皇甫德仪)
靖恭太子(甄王)李琬(第六子,母刘华妃)
光王李琚(第八子,母刘才人)
夏悼王李一(第九子,母武惠妃)
仪王李璲(第十二子,母刘华妃)
颍王李璬(第十三子,母高婕妤)
怀哀王李敏(第十五子,母武惠妃)
永王李璘(第十六子,母郭顺仪)
寿王李瑁(第十八子,母武惠妃)
延王李玢(第二十子,母柳婕妤)
盛王李琦(第二十一子,母武惠妃)
济王李环(第二十二子,母钟美人)
信王李瑝(第二十三子,母卢美人)
义王李玼(第二十四子,母阎才人)
陈王李圭(第二十五子,母王美人)
丰王李珙(第二十六子,母陈才人)
恒王李瑱(第二十七子,母郑才人)
凉王李璇(第二十九子,母武贤仪)
汴哀王李璥(第三十子,母武贤仪)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