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明似锦,春雨细如丝.是不是格言,还是谚语

如题所述

是格言。出自李渔的《笠翁对韵》,《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只是谚语来源于民间无名氏之口,或经众人加工而成,而名言则大多数出于名人之口。是春雨细如丝吗?如果是的话,它的上一句是“晚霞明似锦”。晚霞明似锦,春雨细如丝。柳绊长堤千万树,花横野寺两三枝。李渔——《笠翁对韵》
在内容上它是人生经验和规律的总结,具有教育意义;在语言形式上简洁而精练。因此,格言与谚语、名言、警句、箴言等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可以说,只要是有教育意义的精练语句,都可以称为格言。枯萎的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的荒野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映着晚霞,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笠翁对韵》作者:李渔(1611-1680年),原名仙侣,号天征,后改名渔,字笠翁,一字笠鸿、谪凡。李渔祖籍在浙江兰溪下李村,生于雉皋(即今江苏如皋)。李渔是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戏曲和小说作家,他仿照《声律启蒙》写的旨在作诗的韵书因此叫《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作者李渔,字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全书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实际上,笠翁对韵是在讲一般的对偶法则,不过只是一些范例而已,如“天对地,雨对风”只是讲天可以与地相对,雨可以与风相对,并不是绝对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它也不好译成现代文。   实际上,笠翁对韵(或声律启蒙等对仗范文)的出现,只是让孩子形成一些对仗的基本感觉,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现在让小孩学习这个,也只是让孩子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从这点上来说,将这些韵律美破坏,而追求毫无意义的现代译文,是很得不偿失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7-12
在内容上它是人生经验和规律的总结,具有教育意义;在语言形式上简洁而精练。因此,格言与谚语、名言、警句、箴言等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可以说,只要是有教育意义的精练语句,都可以称为格言。只是谚语来源于民间无名氏之口,或经众人加工而成,而名言则大多数出于名人之口。-----------所以它应当是格言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7-12
不是格言,也不是谚语,是诗句,而且是很美的律句,出自李渔《笠翁对韵》。
第3个回答  2018-04-18

“晚霞明似锦,春雨细如丝”这是一句格言。

选自:晚霞明似锦,春雨细如丝。柳绊长堤千万树,花横野寺两三枝。 ——李渔《笠翁对韵》

在内容上它是人生经验和规律的总结,具有教育意义;

在语言形式上简洁而精练。因此,格言与谚语、名言、警句、箴言等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可以说,只要是有教育意义的精练语句,都可以称为格言。

只是谚语来源于民间无名氏之口,或经众人加工而成,而名言则大多数出于名人之口。所以它应当也是格言

诗人李渔的介绍: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汉族,浙江金华兰溪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18岁补博士弟子员,在明代中过秀才,入清后无意仕进,从事著述和指导戏剧演出。后居于南京,把居所命名为“芥子园”,并开设书铺,编刻图籍,广交达官贵人、文坛名流。著有《凰求凤》《玉搔头》等戏剧,《觉世名言十二楼》《连城壁》(三者合集《无声戏》)等小说,与《闲情偶寄》等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