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和阳历是什么意思?

帮帮忙,

阴历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

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

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扩展资料

因朔望月较之回归年易于观测,远古的历法几乎都是阴历。因为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三百六十五天,而十二个阴历月只有约三百五十四天,故古人以增置闰月来解决这一问题。

我国的历法自古就是一种阴阳历。因为每月初一为新月,十五为圆月,易于辨识,使用方便,所以通常称这种历法为阴历。直到今天,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跟农业种植活动密切相关,故“阴历”在国人尤其是农民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阴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阳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9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1
阳历就是我们现在官方采用的

阴历
中国的阴历,又称农历,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很多的传统节日,像春节,中秋都是阴历的节日。不过,若是问起阴历的规则,怕是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多数人知道初一是新月出现的那一天,月圆的那一天则在十五左右。不少人也知道二十四节气在阳历的每月中大概的日期。再细节的概念如闰月对大多数人则不甚了解了。本人经过一番查找与阅读,终于对阴历的规则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愿与大家分享。

首先阴历以月为基本单位,一个月以新月出现的那一天为始直至下一个新月出现的前一天。由于月亮公转的周期介于29到30天之间,阴历的一个月也就由新月出现时刻的早晚或是29天或是30天。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与阳历不同的是,大小月在不同的年中不固定。如春节的前一天常称为大年三十,但有不少年如2000年的阴历十二月只有29天。由于十二个月的时间较阳历年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短11天左右,为了使阴历年与阳历年保持相对稳定,每隔两三年就需要加入一个闰月。大约每十九年要加入七个闰月。而二十四节气则是由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确定的。以每年的冬至为始,每15度为一个节气。是故二十四节气在阳历的每月中有大概固定的日期。古时以二十四节气指导农耕,这就是阴历又称农历的原因。其中阳历下半月的十二个节气又称为中气。中气出现的时刻和闰月的确定有直接的关系。

中国阴历的计算有下列几条规则:

所有新月和节气出现时刻的计算以北京时间为准。现北京时间为东经120度即东八区标准时。但计算1929年以前的阴历时应以北京即东经116度25分的当地时为准。此条规则用以区分中国阴历和其他类似阴历如日本阴历。
一天始自夜里零时。尽管旧时的子时相当于现今的23时至1时,但是子时的上四刻属于前一天,下四刻才属于新的一天,所以和现今一天始自零时的定义是一致的。
新月出现的一天为一个月的第一天。如某个节气的出现时刻也在这一天,则不论该节气的出现时刻是否比新月晚,一律算落入新的一个月中。
每年的冬至总是出现在这年的阴历十一月中。
从一年的冬至后一天起到下一年冬至这一天止的这段时间中,下称其间,如有十三个新月出现,则其间要加入一个闰月。需要加入闰月时,其间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为闰月。因为其间只有十二个中气,所以其间至少有一个月没有中气,也存在有两个月没有中气的可能性。但这种情况下只有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为闰月。闰月的前一个月为几月则该闰月称为闰几月。
以上所列的阴历的计算规则是在清朝顺治年间,即公元1645年,开始采用的。以上规则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理论上完全以天文观测为依据,其中没有任何数学关系。这和阳历,即格里历,完全是由数学关系确定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具体到未来阴历的计算,仍然需要月亮与地球运动的数学模型,而且精度高的这种数学模型相当复杂,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一般人根本不可能推算出精确的阴历来。而阳历的数学关系则非常简单,是不是闰年很容易计算。这又形成了另外一种鲜明的对比。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3-27
阳历就是我们现在官方采用的

阴历
中国的阴历,又称农历,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很多的传统节日,像春节,中秋都是阴历的节日。不过,若是问起阴历的规则,怕是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多数人知道初一是新月出现的那一天,月圆的那一天则在十五左右。不少人也知道二十四节气在阳历的每月中大概的日期。再细节的概念如闰月对大多数人则不甚了解了。本人经过一番查找与阅读,终于对阴历的规则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愿与大家分享。

首先阴历以月为基本单位,一个月以新月出现的那一天为始直至下一个新月出现的前一天。由于月亮公转的周期介于29到30天之间,阴历的一个月也就由新月出现时刻的早晚或是29天或是30天。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与阳历不同的是,大小月在不同的年中不固定。如春节的前一天常称为大年三十,但有不少年如2000年的阴历十二月只有29天。由于十二个月的时间较阳历年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短11天左右,为了使阴历年与阳历年保持相对稳定,每隔两三年就需要加入一个闰月。大约每十九年要加入七个闰月。而二十四节气则是由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确定的。以每年的冬至为始,每15度为一个节气。是故二十四节气在阳历的每月中有大概固定的日期。古时以二十四节气指导农耕,这就是阴历又称农历的原因。其中阳历下半月的十二个节气又称为中气。中气出现的时刻和闰月的确定有直接的关系。

中国阴历的计算有下列几条规则:

所有新月和节气出现时刻的计算以北京时间为准。现北京时间为东经120度即东八区标准时。但计算1929年以前的阴历时应以北京即东经116度25分的当地时为准。此条规则用以区分中国阴历和其他类似阴历如日本阴历。
一天始自夜里零时。尽管旧时的子时相当于现今的23时至1时,但是子时的上四刻属于前一天,下四刻才属于新的一天,所以和现今一天始自零时的定义是一致的。
新月出现的一天为一个月的第一天。如某个节气的出现时刻也在这一天,则不论该节气的出现时刻是否比新月晚,一律算落入新的一个月中。
每年的冬至总是出现在这年的阴历十一月中。
从一年的冬至后一天起到下一年冬至这一天止的这段时间中,下称其间,如有十三个新月出现,则其间要加入一个闰月。需要加入闰月时,其间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为闰月。因为其间只有十二个中气,所以其间至少有一个月没有中气,也存在有两个月没有中气的可能性。但这种情况下只有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为闰月。闰月的前一个月为几月则该闰月称为闰几月。
以上所列的阴历的计算规则是在清朝顺治年间,即公元1645年,开始采用的。以上规则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理论上完全以天文观测为依据,其中没有任何数学关系。这和阳历,即格里历,完全是由数学关系确定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具体到未来阴历的计算,仍然需要月亮与地球运动的数学模型,而且精度高的这种数学模型相当复杂,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一般人根本不可能推算出精确的阴历来。而阳历的数学关系则非常简单,是不是闰年很容易计算。这又形成了另外一种鲜明的对比。
第4个回答  2006-06-01
阳历:又叫太阳历,公历,日历等.是以太阳为中心,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年.起源于西方国家,现在为国际通用时间.
阴历:又叫太阴历,农历,月历等.是以地球为中心,月亮围绕地球转一圈的时间为一月.起源于我国,只有我国及周边少数国家使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