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暴露残酷社交真相,你把别人当人脉,为何人家只把你当头像?

如题所述

讨论这部剧的角度非常多,婚姻,职场,情感等等,但剧中的一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深思良久。


在一次聊天中,顾佳听到于太太的老公手握国内三大乐园的经营权,看到商机,主动加于太太的微信。



后来跟随于太太参加上流社会富太太们的聚会,顾佳才发现这些太太们手持清一色爱马仕包包,少则十几万,贵则两百多万,只有自己提的是6万的香奈儿包包,感到很自卑。


在和太太们合影时,顾佳还故意把包藏在身后,可即使这样,在太太们朋友圈发布的合影中,意外发现自己竟然被裁掉了,很明显这个圈子并不欢迎她。


要知道,站在C位的太太,她背的就是白色鳄鱼包喜马拉雅,价值260多万,因为非常珍贵,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必须是长期客户才能买。


合影原图


朋友圈的合影,顾佳被裁掉

顾佳拼命想要挤进上流太太圈,并不是出于虚荣心,而是为了拯救老公濒临破产的烟花公司。


在她看来,混进上流圈子拓展人脉,结交资金雄厚的大老板,老公的公司才有起死回生的希望。


于是顾佳夫妇将家里现有积蓄拿出来买了一只价值40多万,可以证明自己身份的爱马仕蓝色鸵鸟皮包。最终成功打入富太太圈,合影的时候自己再也没有被裁掉。


顾佳新买爱马仕包

客观来说,虽然以顾佳的学识、能力、情商一点不比那些富太太们差,可惜香奈儿包却暴露了自己的财力,在她们眼中不够入流,说白了就是,自己还不具备进入圈子的资本。


听起来好像很夸张,但这给我们一个非常深刻的启示:


圈子的价值是什么?混圈子的本质是什么?


其实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一场资源的互换。没有对等的资源和价值,你就不会被对方认同,更不会被圈子接受。


01 先有实力,再谈人脉


有个读者Cici跟我说起过往的一件事,让人唏嘘。


有一次她参加校友会,学姐姗姗非常厉害,年纪轻轻就做到了上市公司高管的位子,Cici崇拜的不行,激动地加了学姐的微信。


校友会结束,她回家后发微信想感谢这位学姐,没想到却出现了需要通过验证的提示。


一开始她很奇怪,是不是手机有问题,因为明明记得当时加完已经通过了,怎么还会需要验证?


她翻了翻自己的朋友圈,发现自己的朋友圈不是晒喝奶茶逛街,就是随便抱怨两句生活,突然间恍然大悟:原来不是手机有问题,而是自己被学姐删除了。


这个真相让她一时无法接受,不就一个学妹的微信吗,至于删吗?


我听后跟Cici说,按照你的描述,你的学姐显然是职场精英,她有权利去筛选哪些人有资格进入她的朋友圈,而你显然不够格。


可以说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有些人费尽心思认识一些厉害的人,加各种“大咖”为好友,希望借此拓展人脉。


但其实他们没有想明白,“你把别人当人脉,别人把你当头像。”


如果你没有价值,别人真的就只把你当成好友列表里躺着的一个头像而已,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删掉。


看看那些在学校的时候混各种社团,认识很多哥们姐们,唯独专业没学好的人,毕业找不到好工作,后来也没多少人搭理;


有些职场新人出入各种行业聚会,混各种圈子,见人就扫码加微信,就算加到5000人,真要跳槽换工作的时候,发现没几个人帮忙。


不少人对人脉有个普遍的误解,就是我认识一个人,有他的手机号或微信号,这就是我的人脉。


其实人脉不是你认识有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认识你,认识你的人之中又有多少人认可你。


还有,有多少人愿意和你打交道、主动和你打交道、长期和你打交道、持续和你打交道。


总之,你的存在对于他人有意义,他人的存在对你有意义,彼此有互换的价值,有合作共赢的机会,这就是人脉



02 提前帮助你未来的贵人


那是不是我们能力还没达到之前,就无法积累人脉了呢?


其实也不是。


生活中你是不是有一种发现,有些人长相不出众,职位也不是特别高,为什么总能得到那么多人的帮助?


其实,这就是他潜藏的一种能力,那就是人脉力。人脉力就如埋在地下的电缆线,它隐形而常常被人忽略,但又非常地重要。


大家要明白,凡事不要临时抱佛脚,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过分功利和短视。我们要具备提前准备,未雨绸缪的思维。


举个例子,毕业后如果两个大学同学A和B同时找你办事,A每年春节都给你打电话,聊一会天,把你当朋友;B毕业十年都没有找过你,冷不丁联系你一次,就是找你帮忙办大事儿。


你觉得哪个人靠谱?你到底更愿意帮谁呢?答案不言自明。


认识一个人,或者有人脉并不一定等于有关系,关系是建立在互惠法则之上的,且互惠的成本并不高。


那些有事儿才想起来要找人、求人,就不是互惠,而属于交换,交换的成本则要比互惠高得多。


所以,提前帮助未来会帮助你的人,是一个成本不高,未来却可能非常管用的人脉法则。


在《人脉:关键性关系的力量》( The Power of Who )一书里,作者鲍勃·比汀( Bob Beaudine )提出了一个100-40法则,在一张白纸上,左边列出通讯里最可能帮助到你的100个朋友,右边列出40个你想达成的目标。


围绕这些目标匹配出自己需要的人,并且通过这100个人的二度、三度好友联结。


你可能很难有40个目标,但是10个应该没问题。用这样的方式试试看,至少你会知道什么样的人未来对你有帮助,会成为你的贵人,然后提前和他们建立关系。


也许有人会质疑,说我只要做好工作,提升能力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去花时间去链接人脉?


当然我们要摈弃无效社交,但是抱着“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封闭思维也是很不可取的。


社会的本质,就是人与人的连接,关系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


当你具备了一定的人脉力,你会发现得到了“以前想象不到的可能性”。


这些你提前帮助的人,就是助你未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贵人。不仅可以创造更多机会和运气,还能共同连接,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不是不可能。



03 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三十而立》中,顾佳掏光家底,花40多万买了爱马仕皮包才换来合影的资格,进入富太圈。


她费尽心机接近于太太,一味的去迎合和讨好,最终拿到了订单,解决了公司的燃眉之急,这使她更坚定的认为,挤进贵妇圈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顾佳与这些富太们天生就不是一类人,三观不合,格局不同,为了迎合讨好,反而弄巧成拙,被人算计。最终顾佳幡然醒悟,有些不适合自己的圈子不必强融。


她在告别这个圈子时说的最后一段话,掷地有声:


“谢谢你啊,李太太,为了我这么个不起眼的人,你还费尽心思挖了个这么大的一个坑,我心甘情愿的为我的错误买单,人走的每一步都得付出代价,我付我的,各位呢?将来也一定会付你们的,一直觉得自己有捷径、有靠山,这叫价值观扭曲,像我一样,总有一天会被纠正。不同的是,我还能再拥有自己姓名的时候离开。各位呢?因为冠着夫姓而存活,活在丈夫的价值半径里,再创一份优越感,聚在一起炫耀、比较,真的是越光鲜越可悲。”




圈子不同,到底该不该强融?


现实中的确有些人为了人脉、交友、做生意等,总是不断地去融入一些自己目前并不适合自己的圈子。

这种情况下,虽然一时被接受,但一味低声下气,逢迎讨好的低姿态并不会获得对方真正的尊重和认可。


人际关系就像两人踩跷跷板一样,和谐相处就要保持双方支出的平衡和对等。一旦彼此的交换不对等,那么就会像跷跷板一样失衡。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跷跷板定律”。


获得尊重的根本,其实就是让自己迅速积累资本和实力。自身的实力强大后,无需刻意去融圈,别人就会主动找你,你变成了所有人想靠近的圈子。


真的不要以为,你认识的人代表你的阶层,也不要相信,你的成功取决于你认识什么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8
因为这个社会水太深了,你觉得你和他是好朋友,他不一定把你当做朋友,所以说交友需谨慎呀。
第2个回答  2021-02-18
在如今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对于自己有用的人,他们会费尽心机的讨好他,对于自己没有用的人,根本就不会把他放在眼里。
第3个回答  2021-02-17
因为阶层不同,我认为现在的社交关系过于物质了,很多人和你交集只是看你有多少钱,有多少权,所以想要高攀别人是很难的。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