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亚明毕业于哪个大学

如题所述

匡亚明毕业于上海大学

匡亚明(1906年3月17日-1996年12月16日),原名匡洁玉,又名匡世,曾用名匡梦苏、匡润之,曾用笔名何畏、何晨、梦苏,江苏丹阳导墅匡村人。
求学经历:
匡亚明,1906年3月17日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市导墅镇匡村一个贫苦的塾师家庭。
1923年入苏州第一师范学校就读,1924年参加革命,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1926年考入上海大学就读,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不久被调离校参加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匡亚明历任华东政治研究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中共华东局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等职。1955年至1963年任东北人民大学(后更名为吉林大学)常务书记兼校长。1963年起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文革”中备受迫害,1978年复出,担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1982年起为南京大学名誉校长。1991年被任命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晚年主持编写《中国思想家评传》。
匡亚明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第五、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6年12月16日,在南京逝世,享年91岁。
匡亚明对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有重要贡献,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是吉林大学的重要奠基人,并曾两度出任南京大学校长,期间冲破旧束缚,延揽名师,注重传统文化教育,是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界的代表性人物。
匡亚明主张对大学生既要用主要时间加强基础课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钻研和创新能力。他提倡安排教授和有教学经验的讲师为大学生开基础课,提倡讲究教学法,开展公开观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匡亚明率先在南京大学开设“大学语文”必修课,成为提高学生文化素质,陶冶高尚情操,增强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并在全国许多高校得到推广。
匡亚明鼓励大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实行学分制,建立优秀生、优秀班级和学生的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提倡培养重点尖子生。这些举措在校内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吉林大学和南京大学期间,匡亚明冲破旧束缚,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规律,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主张。他认为中国的高等学校应该根据不同的基础和条件发展自己的特色。至于重点的综合大学,要像抓重点经济建设项目那样抓重点大学建设。他强调要把我国的重点大学办成教学中心、科研中心和文化学术活动中心,从而更好地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提供研究成果和教育经验。
匡亚明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中国思想史专家。他长期从事党的宣传、理论、教育工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建树卓越。他是吉林大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并两度出任南京大学校长。在他领导下的吉林大学和南京大学,无论是在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还是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方面;无论是在教师队伍的管理,还是在校风建设方面;无论是在教学科研,还是在行政管理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匡亚明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中国思想史专家。他长期从事党的宣传、理论、教育工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建树卓越。他是吉林大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并两度出任南京大学校长。在他领导下的吉林大学和南京大学,无论是在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还是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方面;无论是在教师队伍的管理,还是在校风建设方面;无论是在教学科研,还是在行政管理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匡亚明在治学方面,高瞻远瞩,态度严谨,著述颇丰。其教育论著《匡亚明教育文选》,是研究我国高等教育的宝贵遗产。他多年钻研孔子思想,被学术界誉为“孔学泰斗”,著有《孔子评传》。他晚年主持编撰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行全面和系统的总结,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规模最大的思想文化工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0-26
上海大学。

匡亚明(1906年3月17日-1996年12月16日),原名匡洁玉,又名匡世,曾用名匡梦苏、匡润之,曾用笔名何畏、何晨、梦苏,江苏丹阳导墅匡村人。
出生地:中国江苏。

出生日期:1906,逝世日期:1996,职 业:教育家、作家,毕业院校:上海大学。
代表作品:《孔子评传》和《求索集》、《匡亚明教育文选》等。

求学经历:
匡亚明,1906年3月17日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市导墅镇匡村一个贫苦的塾师家庭。
1923年入苏州第一师范学校就读,1924年参加革命,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1926年考入上海大学就读,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不久被调离校参加工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