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的历史?

如题所述

中国自古以来的农耕文化就很发达,丝绸更是中国的瑰宝,由中国丝绸之路传播至世界各国得到了各国贵族王室的热爱奉为了珍宝!有了良好的材料,中国古代在服饰上面也有不少能人巧匠,心灵手巧的裁缝制作出了很多精美的服饰。在古代没有车子,所以皇后妃子,贵族喜欢在衣服上展示自己的魅力与高贵的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古代服饰的发展。

汉服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了!从三皇五帝到明代这一段历史时期,汉服文化通过连绵不断的继承完善着自己,汉服文化是一个非常成熟并自成体系的千年文化。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

汉服又有什么特点呢?首先是宽衣缓带!衣衫阔大,以带轻缚。舒适性与随意性是汉服文化的一种缩影,与同时期西方的服装对比,汉服在人性方面具有不可争辩的优异性。宽大的汉服已经实现了放任身体随意舒展的特性。这舒适的特点,让中国的文人墨客在琴棋书画的创作上身体可以更加收放自如,进一步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所以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大部分是比较浪漫的!

系带隐扣:中国自古尊重自然,崇尚天人合一,以带为汉服的主要系缚物,不仅尊重了自然和谐的人文思想,还利用衣带飘飘制造出飘逸灵动的动感美。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

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头脸头脸,意思就是头部的修饰也是一个人的脸面修饰!一个合理华贵的头饰,也会给人的气质增加不少!

汉服的颜色也是多彩多样,名字也富有内涵与文化!妃色,即妃红色:古同“绯”,粉红色。杨妃色湘妃色粉红皆同义。海棠红淡紫红色、较桃红色深一些,是非常妩媚娇艳的颜色。水绿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颜色。素色白色漆黑颜色极黑。黄栌传统的黄色颜料以黄栌树的颜色命名。柳黄以柳黄树叶颜色命名。酡颜饮酒脸红的样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0
(一)汉服起源、形成、发展史(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后17世纪中期)
上古穴居而野处,衣毛而冒皮,未有制度。后世圣人易之以丝麻,观翚翟之文,荣华之色,乃染帛以效之,始作五采,成以为服。见鸟兽有冠角髯胡之制,遂作冠冕缨蕤,以为首饰。凡十二章。故《易》曰:“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乾坤有文,故上衣玄,下裳黄。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缋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章施于五色作服。天子备章,公自山以下,侯伯自华虫以下,子男自藻火以下,卿大夫自粉米以下。至周而变之,以三辰为旂旗。王祭上帝,则大裘而冕;公侯卿大夫之服用九章以下。秦以战国即天子位,灭去礼学,郊祀之服皆以袀玄。汉承秦故。至世祖践祚,都于土中,始修三雍,正兆七郊。显宗遂就大业,初服旒冕,衣裳文章,赤舄絇屦,以祠天地,养三老五更于三雍,于时致治平矣。这段文字出自《后汉书·舆服志》,这段文字高度概括了后汉明帝之前汉服的发展。汉明帝是中国汉服发展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晋书·舆服志》中说明帝采《周官》、《礼记》,更服衮章,天子冠通天而佩玉玺。汉明帝恢复了自周代灭亡以后被荒废的冕服制度,汉明帝的“衣冠承周”是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中国人继思想领域后在衣冠领域的一次文化复兴。明帝以后的汉族王朝多延续周制而有所损益,形成了中国汉服万世一系的传承。
(二)汉服中断、衰亡史(公元1644年至公元1912年)
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以便于维护满州的统治,实行“剃发易服”,服汉衣冠、束发者治重罪[27] 。满族入关后,下令汉族剃发易服,“衣冠悉尊本朝制度”。
(三)汉服光复与复兴史(公元1912年--21世纪初)
清朝灭亡后,伴随着政治上的服饰压迫的结束,汉服迎来了复兴发展的新时期,1913年3月,民国文化学者钱玄同在浙江教育司带‘玄冠’,着‘深衣’,而工作,堪为汉服复兴史上第一位着汉服者。
第2个回答  2023-03-10
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之一,起源于汉朝时期,历史悠久。以下是汉服的历史概述:
汉朝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汉族的服饰主要包括衣、裳、冠、带等。男子穿戴襦、袷、褶子裳等,女子穿戴褙子、百褶裙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汉族服饰开始有了变化,男子开始穿戴中山装、马褂、袍等,女子开始穿戴汉唐时期的宽袖褙子、披风等。
唐朝时期(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汉族服饰达到了顶峰。唐朝时期的汉服以宽袖、长裙、大袖为特点,丝绸、绫罗、绢等材料被广泛使用。男子穿戴袍、褂、中山装等,女子穿戴褙子、长袍、披风、挂带等。
宋朝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汉族服饰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汉服的裙摆和袖子变窄,裙子长度减短,男子开始穿戴中山装和长袍。
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汉服逐渐简化,男子穿戴袍、褂、中山装等,女子穿戴长袍、对襟褙子等。
清朝时期(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汉服被满族服饰所取代。不过,汉族民间仍然保留了一些汉服的特点,如“襟子衫”、“跑马甲”等。
20世纪初期以来,汉服开始逐渐复兴。现代的汉服,不仅包括传统的汉服,还有一些改良版的汉服,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爱。
第3个回答  2023-03-10
汉服是中国传统服装的一种,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时期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成就都非常显著,因此汉服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汉服在汉朝时期的形态和样式比较简单,主要由衣和裳两部分组成。衣分为上衣和下衣,上衣有衫、褡、袍等几种类型,下衣则是裤、裙等。裳则是汉朝贵族妇女穿的长裙子。汉服的颜色则主要以红、黄、绿、青等明亮鲜艳的颜色为主,代表着吉祥、富贵和美好的寓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服逐渐发展演变,形态、样式也逐渐丰富多样。汉朝之后,汉服在唐代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成为了宫廷和文人雅士们的标志性装束。唐代汉服的特点是款式华丽,质地高雅,色彩鲜艳,花纹精美,成为了中国古代服装的典范之一。

明清时期,汉服逐渐被满族的服饰所替代,汉服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但在民间仍有一定的传承和流传。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爱好者的兴趣和推广,汉服开始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4个回答  2023-03-10
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一种,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在汉朝时期,汉族人开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服饰文化,其中就包括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汉服。
汉服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汉朝时期,这个时期的汉服以长袍为主,一般是长袍加褶裙或者长袍加裤子的形式,颜色以黑、白、红、黄为主。第二阶段是唐朝时期,这个时期的汉服更加华丽,多采用丝绸等高档面料制作,衣袖和衣襟上还装饰着各种花纹和图案。第三阶段是明清时期,这个时期的汉服逐渐趋于简朴,没有了唐朝时期的华丽和繁复,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
在现代,汉服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穿汉服,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和节日庆典,同时也推动了汉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