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20岁,你就是奔三的人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7
每每别人问起我年龄的时候,我都会恬不知耻地回答18。但妈妈就不一样了,她会满面春风地和人家说,我家女儿20了。

妈妈有种“我家有女初长成”的骄傲,女儿有种“不想长大”的傲娇。

虚岁的确20了,但我总是留恋周岁,大概18这个数字本身就夹杂太多美好了吧。尤其对于女孩来说,18意味着年轻,活力,朝气,以及无限可能。

我一直觉得,在20岁之前是可以自由生长的。

何为自由生长?大概就是可以不那么压迫自己,多数情况下都可以随心所欲些。任着自己的性子来,偶尔犯错,好像总有人替你挡着。

未成年的日子,试错成本很低,被谅解的概率很大。

成年人往往不屑于和一个不谙世事的小毛孩计较。

20岁前,我们基本上都依托于家庭和父母,没有经济压力,也没有生存压力。有自己小小的世界,简单,透明,最大的烦恼或许也只是考试,友情亲情至多爱情的小摩擦……

20岁之后,不一样了,你要独立了,不是尝试独立,是真的要独立。

你站在新坐标的原点,你要做好离开学校这个象牙塔的准备,你要有足够强大的心理去应对社会对你的褒贬,还有,婚姻,赡养父母,买房买车这样的词汇离你也会越来越近。

听过这样的说法,20到30的年龄段是决定一个人后半生幸福感的关键时期。这十年,人生方向大体会定型,至少也会有一个基本形态。

想想不无道理,学业终点,家庭组建,人际圈子都会渐渐明晰。

都说“三十而立”,其实三十只是一个时间结点,并不是所有的人活到这个年纪的时候都有“立”的资本。

我所理解的“立”,是经济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独立。

经济独立是首要的,政治学中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放在很多情境下是普遍适用的。

小时候觉得谈钱很俗,但渐渐长大,会发现谈钱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反而很实在。

经济独立的意义,不单是解决温饱之类的,而是你可以有选择的权利,可以潇洒地做自己所爱之事,也可以有底气拒绝你厌倦的东西。不再因为钱卑躬屈膝,不再因为钱委曲求全。

人格独立,是不依赖于任何外在权威,尊重自己内心的声音,敢于做出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操守和坚持,并且懂得为这种坚持承担相应的后果。

学会判断是非,不再人云亦云,不再害怕决定,这是人格独立最基本的要求。

记得小时候,遇到任何事我习惯于参考长辈的意见,但现在这样的情况逐渐变少了。相反,妈妈总是会问问我的想法,大部分时候也都会采纳我的意见。

在这样的过程里,我离人格独立越来越近了。

思想独立,我觉得是最难的。

思想独立的人,能安置好自己的灵魂。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与之而来的,是不安全感。

很多人担心自己跟不上,很多人担心自己被淘汰。

但这些顾虑,对于一个思想独立的人来说,应该是不难消除的。

思想独立的人,往往能够很好地独处,完全不会因为缺失他人的陪伴而觉得无聊枯燥。毕竟,丰盈他精神世界的方式太多了,阅读,健身,琢磨有趣的小玩意儿……

前几天,女神俞飞鸿因为不婚上了热搜,在《圆桌派》里窦文涛问她为什么一直单身,她的回答精彩极了:我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单身或者婚姻其实不是一个特别困难的选择题,哪个阶段舒适就处在哪个阶段。

“你一个人待着会觉得烦吗?你会觉得需要吃点东西,跟别人聊聊天吗?”

俞飞鸿说:“你如果自己精神世界足够富足的话,不需要通过聊天,这只是一个表达和沟通的方式。”

写到这里,我也不明确自己到底写了些什么,只是总觉得在20岁的这个结点,对于30岁要有一点点的思考和展望。

未来十年会经历些什么,谁能预测呢。只是,不管会遇见什么,都需要有一种内在的认知和力量支撑我们。有了这种支撑,我们会更加坚毅。

我问读者,你希望30岁的自己是怎样的?

有人说,要赚很多很多钱,没钱什么都是白谈,这是一个已经在社会摸爬滚打多年的读者的回答。

还有一个同龄读者说,希望能成为金融领域的佼佼者,然后,遇见对的人,走过一段旅程。

无论哪种,只要有所期待,其实都值得肯定。

我希望,30岁的自己,柔软而独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