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古镇在建筑上有什么值得关注的特别之处吗?

如题所述

我是学规划的,还学过些地理知识,建筑实在是知之甚浅,还是从成因角度稍微说一下吧。

1、首先,从古镇的形成特点来说,现在的古镇以前一般是经历过“”繁荣—衰落“”的过程,古时候的繁荣首先需要较强的生产能力,其次一定是一个地区的交通集散点,那么才会形成繁荣的小镇,随着水运或者其他小镇赖以生存的交通形式逐渐被其他交通形式所替代,小镇们逐渐衰落,从此慢慢淡出历史视线。直到近些年,才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角度,以保护为目的进行旅游开发,如最先申遗成功的西递、宏村等。

其次,我国是以农业文明为主的国家,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限,以东为季风气候区,是我国的主要农耕分布区,江西境内多山的特点,使其并非农耕文化的起点,而是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移民的结果。农业发展同城镇的形成过程相一致,都是先平原而后山区,由岛状至带状,而后形成区域。中国的小农经济特点,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沿黄河流域形成农业带,人口迁移的动力来源于政权更迭与军事战争。当时最为富庶、人口最众的则是关中地区,黄河中下游是主要的农业生产所在地。

2、从江西省本身来讲,同农业的发展相类似,由于发展后期江西省内移民人数已远远超过本地土著人数,因此江西的文化呈现两种主流特点,一种受到北部江南地区影响,一种受到东部福建地区影响。同时,江西有深厚的道教文化基础,龙虎山、三清山等都是中国道教文化名山,如果说古代社会的凝聚之外力为政治,那么凝聚之内力便是宗教信仰,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道教的兴衰发展在江西境内形成了独特的宫观建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5

古镇就多是民居了,江西的兴盛时代两宋明清,遗留下大量的古建筑,最多的无疑是古代民居,在中国绝对前五。存世量相当大,古代文风兴盛,经济也不错,目前我了解的基本每县都有几个古村落破败中,婺源属于古徽州管辖,现今划归江西。民居风格以徽派建筑为主,还有窨子屋,多是天井式结构,穿斗木架构体系,墙倒屋不塌,布局一般是三扇四间,也叫三间过,一明两暗三间房,有些祠堂的斗拱比较奇葩,找不到是哪里的祠堂,放几张一脉相承的湘南建筑,沿袭江西地区的建筑风格, 九江甘棠湖1930古塔也比较多,解放前一县2-3塔。

第2个回答  2017-12-25

现在提到民居大多会讲江浙、岭南、徽派、少数民族,而对汉族人口占比巨大的长江流域中游一笔带过。一位湖北籍的老师曾经在民居课上讲过,江西、两湖、四川四地民居应该统一归纳为江西民居流派,四地人民基本历经了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这一人口大迁移,建筑文化相当接近。

另外,严重不同意楼上想把滕王阁推倒,完全用木头重建的说法。据我所知,在这么多古代著名建筑的重建中,滕王阁是唯一严格按照宋代建筑形制重建的,在仿明清的浪潮中是一股清流,自宋以降建筑雕塑的审美真的下降的很厉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