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应该怎么做职业规划?

初入职场的新人对于未来都还很迷茫,这时候应该怎么给自己做职业规划呢?

在职场中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如今我以过来人的身份谈一谈初入职场的小白应该如何做职业规划。

每个人都知道职业规划一般是分阶段的,三年内做本岗位最有竞争力的员工,五年做部门经理。凭空想象很容易,但想要职业规划做的贴合实际情况,需要要做好功课,有以下三件事情请你弄清楚:

首先,你对自己所在的行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吗?

俗话说郎怕入错行,选择一个如朝阳般有生机活力的行业能够让你少走很多弯路。在一个朝阳产业里奋斗,就像一个运动员面对着一条笔直的跑道,你只需要努力奔跑就可以达到终点。反之,如果行业本身就不景气,再努力也有可能白费,不如趁早改行。

记得几年前,有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并不知道投资担保是做什么的,在高薪的诱惑下奋力投身于投资担保事业,后来许多这样的公司资金链断掉,那些做业务的小白们都成了替罪羔羊。可见认清一个行业是多么重要。

其次,自己所在的企业有竞争力吗?

也就是说,在行业中,自己所在的企业又是处于什么地位呢?比如,我所在的急救医疗器械行业,是世界上第一个制造心肺复苏模型的企业,在二十多个国家设有销售公司,在急救领域中占有领导地位。

有了这样的了解,这样你可以知道,这个企业在行业中是否有竞争力。如果行业很好,但是企业没有竞争力,很可能在商战中被击败,甚至垮掉。作为洋流中的小虾米,职场小白不可能力挽狂澜,只能被冲走。如果身在这样的企业,建议考虑去同行业中有竞争力的企业发展。

最后,你的岗位有前途吗?

在你所在的岗位,有没有上升空间?比如,你做销售,做得好可以升职为销售经理,后还可以做销售总监,等等。像这样如果企业对员工的发展有一系列的职业规划体系,你的岗位又有健康的晋升通道,那么恭喜你,你只管去努力奋斗,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实现每个阶段的职业规划。

基于以上几点,你已经对行业,企业,岗位都已经有了清晰的认知,接下来就简单了,你只需要给自己制定在本行业、本企业的发展计划。我的经验是,先定一个长期的目标,再分配成各个阶段目标。比如十年内我要做项目总监,然后再把目标分阶段实施,如:五年内做上项目经理,三年内做一个有竞争力的项目专员。

另外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定期评估自己的近期目标制定得是否合理,自己离下一个目标的岗位标准还有多远的距离。

作为职场小白,做职业规划要尊重客观现实,做好调查研究。以事实为基础,量力而行,这样做出的职业规划才能更加科学、合理,才能正确地指导你未来的职业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0

1.放低姿态

进入职场的话,姿态一定要低。在前段时间,看到了一个案例:小张作为实习生,进入了一家单位工作,在某一天加班后,领导看大家也饿了,就跟小张说:小张,你现在手里活不多,帮大家订一下外卖吧,留好发票,星期一去报销。小张直接说了:领导,我来公司不是订外卖的,是来工作的。我读了那么多年学,可不是来订外卖的。这话一说,领导立刻就不高兴了。

刚刚进入职场,干杂活,是免不了的。几乎每个人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因为刚刚进入公司的时候,干不了大活,必须从小事干起,所以刚刚进入职场,不要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一定请放低姿态,沉下来,给领导留一个好印象。

2.少说大话

在招聘的时候,曾经招聘过两个学生,其中一个喜欢高谈阔论,喜欢谈长远的愿景和目标,说起东西来头头是道,但是就是不喜欢干活,干活的时候偷奸耍滑,完成度并不高;但另外一个学生呢,话不是太多,但是工作挺用心。一开始,领导被那个喜欢高谈阔论的人吸引,等安排工作下去,才发现他干活真不行。

但另外一个踏踏实实工作的同事,工作扎实,成绩也慢慢显露出来了,最后被老板发掘出来,着重培养。

进入职场,口才好是个好事,但是,最忌讳说大话,光说不做,等到别人发现言行不一致的时候,自己的人设就会崩塌的,很难在获得领导和同事的信任。

第2个回答  2020-09-20

1、要么就喜欢上你的工作,要么就做你喜欢的工作。

我看到很多人说,不要把爱好变成工作,否则会是另一场悲剧。

但是,不喜欢的工作,你还做它干啥?!不喜欢的工作,就算很努力地做一辈子,也只会变成麻木的“熟练工”。

当然这也没什么不好,就是会丢掉人生中很大一部分的乐趣而已...

即使是工作狂,长期做不喜欢的工作,也是要崩溃的。

2  社会规则也需要学习

比如,善待身边每一个人。我们没法得到完整的信息,不能做一个完全理性人。你不知道面前的这位保洁员,是不是你上司的亲属,也不知道旅行中偶然认识的怪大叔,可能在你跳槽路上帮你大忙。

有些人,不能适应这种突然变化的人际模式,变得愤世嫉俗,或者逃避社会。

心理学上说,走出以往的舒适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你以前的交际模式,和新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时。

但社会学会告诉你——社会化过程失败!

社会再教育的方式不像学校教育那样直白朴素,教科书上白纸黑字写着,老师苦口婆心重复两三遍,而是一种含蓄内敛,潜移默化的教育。无论你以前是硕士博士,还是留学背景,都请端好小板凳,仔细聆听做笔记!

3、在工作领域上和别人引起的争吵争执不要做得太绝,千言万语留一线,日后江湖好相见。

4、不要把梦想寄托在工作上,比如喜欢音乐,又不是很有才华,就不要拿自己的生活去硬磕。最后生个病,连医药费都付不起的时候,怪谁呢?梦想和现实并不冲突,但现实不能为了梦想服务,现实为了生活和利益服务。

5、和任何人相处都要保持距离

一方面,大家都很忙,根本没有时间听你倾述衷肠,别人不理你,是常态,别人理解你,陪你聊天,请你一定好好谢谢他。

另一方面,自我暴露要适度。暴露程度由浅到深依次是

    爱好——和泛泛之交聊对任何事的态度和看法——和朋友聊自我概念,情绪状态和人际关系状况——和家人,亲密伙伴聊隐私和阴暗面——自己知道就够了

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越界,不然不仅对自己不利,也会把别人吓跑。

对待任何人,甚至是家人和好友,选择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哪些话该听,哪些话不该听,是一个很棒的技能,这让你少点后顾之忧,也能游刃有余。

6、低调可以,但不要把自己的身份摆得太低。

你的尊重,在有些人那里就是懦弱。所以我们要毕恭毕敬,但也要表现出自信。

7、职场新人不要总害怕得罪人。

我工作之后,谨记这句话,把领导和同事吩咐的,一声不吭都干了。完全不懂得拒绝,最后还是发现领导在吃饭的时候,叫所有人就是不叫我,为避免尴尬,第二天我还要装作不知道的样子。同事已经捏准了我唯唯诺诺不敢怎么样,不帮谁的忙,反而有些遭人嫌弃。

最终忍无可忍,我和领导开诚布公地谈了一下。对他布置的,超出我工作范畴的内容明确拒绝。对同事甩锅强力反击,据理力争。再也不用让人打一巴掌还强颜欢笑。

然后领导开始收敛,同事开始毕恭毕敬。

妥协不会让你过得更好,该拒绝的拒绝,觉得实在做不到或让你满腹委屈的事情,要大胆说出来。

8、一直处于精英阶层的人,学历、情商、家室、运气这四个因素的配比都恰到好处,任何一项弱了,其他三项都要突出来弥补它的损失。比如你家世一般,光想凭借高学历进入精英阶层是不行的,你得有较高的情商,运气也比较好才有机会跨越阶层。

9、拍马屁可以,但是要有底线。以防有些上级可能会因此讨厌你。

一次我们吃饭,饭桌上有三个应届毕业生,席间,老板讲了一个笑话,笑话的原形是公司以前发生的一个梗,如果不知道这个梗的人肯定不知道笑点在哪。

讲完之后,我和公司里几个员工哈哈大笑,三个应届生居然也迎合着笑,且笑的很夸张。

老板突然收住笑容,问三个应届生,为什么会笑。三人瞬间尴尬,最后强行指出一个并不沾边的笑点理由。老板立刻闷了一口酒下肚。

10、拖延症不会一下子废了你,但会在deadline前要你命。

11、少说“我不会”、“不知道”、“没人告诉我”这样的话。要想办法,主动收集资料,整合资源把工作完成。

如果你不会,你要明白自己的症结在哪,哪个部分不会,需要向领导寻求什么样的帮助,总结后提出来。不要以“不会”,“谁谁谁没说明白”,“我以为……” 这种话作为借口,没做好就是没做好。你连你的症结所在,需要什么帮助都说不清,在职场上是很难走得很远的。

没哪个领导愿意像哄孙子一样哄你,更不愿意费心培养一个智障,会啥不会啥都不知道。

12、别轻易给别人扣帽子,加标杆,有的人,一身缺点,但是可能某一方面很厉害。

有人黑矮瘦,其貌不扬,却一口正宗伦敦腔。

有人一身阿玛尼,小名表,金丝眼镜,名校毕业,却狗屁不会,说话都不利索。

有人一身横肉、大花背纹身,但是逻辑超强,编代码让你视为鬼神。

也有人大烟鬼,大酒鬼,邋遢王,然而一上谈判桌,气场报表,hold住全场的。。。。

13、学会韬光养晦,如果擅长某件事,不要四处宣扬,关键时刻露一手更你能让领导记忆深刻。

14、每天给自己留一点时间来“浪费挥霍”。

不管多么工作狂,多么急切地渴望成功,都要明白...我们是人,不是机器人。工作时累了闭目凝神休息一会儿,下班回家刷刷剧舔舔屏做点能让自己放松的事,可能只需要半小时,却可以让你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生活幸福指数翻倍。

15、和同事、领导吃饭时请放下手机,那是起码的尊重。

第3个回答  2020-09-20

态度——不排斥、不制造、不放大

刚进公司,职场新人想应该好好表现,于是处处积极,结果得罪了老同事。刚进公司,和一个老同事特别投缘,但他经常数落其他同事的不是,你不知不觉中也对其他同事产生了偏见。两个领导有矛盾,而你负责的项目恰恰需要他们两人的合作,作为公司新人,你左右为难,成了“夹心饼干”……职场里,“办公室政治”无处不在。

“我们没有必要刻意担心会卷入‘政治斗争’,但是也不要刻意制造‘政治斗争’。”中华英才网职场专家刘兴阳表示,职场人士要乐观以对“办公室政治”,它是职场生涯常见的生存状态,考验的是职场人士的应变能力、协调能力等。与其心怀排斥畏惧,不如放下所有的不屑和无奈勇敢面对。合理地处理,不仅会帮助你自己处理好人际关系,广交朋友,还会让上司对你刮目相看。

办公室政治也是人际关系处理的一个方面,不要把它放大,作为职场中人,处理人际关系的良好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和大学里不同,职场中对于情商的要求会更高。

问题——自作聪明、厚此薄彼、口无遮拦

初入职场的新人,最容易遇到哪些“办公室政治”呢?刘兴阳指出,锋芒毕露,遭老同事排挤;参与办公室派系斗争;不了解领导之间微妙关系而得罪领导,这是三种“易错点”。

新员工的能力高于老员工时,容易导致老员工嫉妒,甚至排挤。换句话说就是你的能力并不能确保你在公司一定能平步青云。“职场新人进入新公司千万不能自作聪明,首先应该了解公司的环境以及同事、上司的性格。即便你很有能力,也要摆低姿态,当然关键时刻也需要显示自己的能力,让别人觉得你是深藏不露。”刘兴阳说。

其次,新人刚进公司,对公司的结构、流程等都不太了解,“这时厚此薄彼就很容易造成领导之间的误会。”刘兴阳说,“新进一家公司,不要刻意亲近某一个领导,这样很容易让别的同事觉得你是某个领导的心腹,很可能会无意间得罪了其他领导。”

再次,职场如同江湖,每个人都在争当“老大”,因而会形成不同的利益团体,也会形成明争暗斗。这些人表面上显露出来的好像是积极进取有很强的事业心,其实,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跟错了派系,站错了队,绝对可以使你毫无立足之地。“初涉职场的人,不了解个中原委,还是别掺和,保持中立比较好。”

很多80后、90后的职场新人,说话心直口快,有时甚至口无遮拦,在别的同事对领导七嘴八舌的时候,加入其中,大发议论,这样的话传到别人耳朵里,自然对自己非常不好。还有一类新人,闷头做事,和周围人交流很少,时间长了,会给人一种孤立、不好相处的感觉,容易被边缘化。

策略——对人礼貌、避免错误、积累专业

既然“办公室政治”难以避免,那么职场新人身在其中,就应该调整好心态,优雅地参与,只要方法得当,完全可以使自己在客观的斗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为自己争取资源和机会。

中华英才网职场专家刘兴阳建议:“第一,建立人际联盟。即使不能成为朋友,也千万不要变成敌人,保持基本礼貌是优雅的表现;第二,避免政治性错误。例如,对上司轻视傲慢、越级报告、公开挑战公司的信仰等等;第三,小事求败,大事求胜。如果事事都要占先,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策略性的求败可以隐藏实力,以备更重要的时机之用;第四,累积专业实力,这才是最坚固的权利基础。”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职场也是如此。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做任何事时要多长个心眼。职场新人要做大智若愚的人,即便观察到一些敏感的信息,也要表现得很淡然,对于除工作以外的八卦话题,少说或者不说。比如有同事请你评价某位同事,或者公司的某项制度时,最好不要大发议论,不妨说“我平时没怎么注意到”等,让别人觉得你对此没有兴趣。

案例——霸气外露被“请走”

chris是名校研究生,毕业后应聘进入某大型外企,担任市场部经理。工作仅半年就成绩突出,备受总经理青睐。在一场市场大战中,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推广计划,这个几乎否定了前面所有人的工作,但受到总经理的好评。在总经理的同意下,新计划顺利推行,并取得显赫战果。在庆功晚宴中,chris酒酣耳热之时大言,公司没有他是不行的,他做经理之后将如何如何。三个月后,总经理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chris“体面地”离开了公司。

刘兴阳点评:初涉职场,有冲劲有干劲是好事,但为人锋芒毕露,说话口无遮拦,过分显露出自己对职位的野心,无疑是对上司的公然挑衅,必然会遭来“杀身之祸”。做事就是做人,对人的把握是必需且必要的,尤其是对老板的把握失去他的有效信任与资源支持,任何职场新人都难以获得发展。

小编码这么多字很累的,欢迎点赞和分享,不接受批评(傲娇脸),么么哒。

第4个回答  2019-06-14
先找到自己喜欢而且适合的行业,然后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在几年内做到哪个位置,然后冲那个目标努力就好。
当然我就是个理论派,我到现在都没有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说多了都是泪。如果真想搞职业规划的话,最好还是请教专业人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