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国工匠中,哪个情节最让你为之动容?

如题所述

大国工匠,这本书写出了人们在刚解放的时候国家物质都很贫乏再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人们踏上了逆天改命之路。这本书以工匠精神为核心,也反映出了当今社会的,浮躁、投机,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不屈不挠耐劳耐怨重情重义的人。这本书不但表达了工匠精神。也写出了人们为了自己美好的生活,与自然进行抗争。大国工匠很像愚公移山的精神, 作为一名工匠,不怕吃苦,不断创新,使工程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工匠精神不分大小,不分年龄,不分职业。也没有什么高低贱贵之分。 现在社会全面推广工匠精神,传承中华良好的美德,就是为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广义的来说;一个工程首先得有良好的质量,才有利益可言。 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心中无论什么时候都得有工匠精神,国家才能更好进步,社会才能更好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6
工匠精神:以精益求精的产品质量为基础与时俱进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工匠精神的美誉,一直伴随着海尔。在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大江奔流难免泥沙俱下,制造企业追求效率高过质量的情况很常见。这样的背景下,“砸冰箱”这段流传至今的美谈产生了,砸出了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意识,砸出了当时制造企业少有的工匠精神。 彼时,张瑞敏就意识到工匠精神的本质并不在于产品本身,而在于时刻契合用户需求与时代变化。他认为:“用户每天都是新的。”用户体验是动态的,企业必须有相应的创新生态去适应用户,工匠精神的境界必须与时俱进。在物资匮乏的80年代,制造企业的工匠精神尚可停留于产品质量、制造技艺的精益求精,因为质量好零缺陷的产品就能满足用户和市场需求。
第2个回答  2019-07-26
徐立平:为铸“利剑”不畏险 “雕刻”火药三十年固体火箭发动机是发射载人飞船火箭的关键部件,被称为导弹的“心脏”。在上千道制造工序中,发动机药面整形是难度最大、也是最危险的工序之一,至今还只能依靠人工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爆炸。特高压是当今世界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的输变电工程。特高压技术也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其中一项重要技术就是带电检修。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大国工匠王进,就是一位特高压线上的带电检修工。
第3个回答  2019-07-26
为了保证正常用电,高压电网在长期运行中,需要经常测试和检修,这就要求电工爬到半空中,脚踩高压线开始检修工作。 而王进,就是这样一位高压线路检修工。作为国家电网最优秀的检修工人,他已经爬过两千多个高压铁塔,不仅能在高压线上行动自如,还能进行高难度动作,像蜘蛛人一样,悬空坐在高压线上,双手腾空,脱离导线工作。他仅仅靠耳朵,听导线电晕声音的大小,就能判断小于2毫米的微小铝线,哪里有损坏,以及损坏的程度,会这种绝活的人在国家电网中没有几个。
第4个回答  2019-07-26
对于中国而言,大国的工匠精神体现在我国很多很多的建设方面。这里举两个例子,其一:中国天眼。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由我国天文学家于1994年提出构想,从预研到建成历时22年,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其二:港珠澳跨海大桥。历经5年规划、9年建设,前后历时14年,总长约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