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慢充快充的选择

如题所述

新能源汽慢充快充的选择

01交流VS直流

相比于油车有且仅有一个的燃料加注口,新能源汽车往往会配备两个充电接口,分别是交流充电接口(七孔)与直流充电接口(九孔),出现这样的原因,则是源于电动汽车的两种充电方式。

新能源汽车充电,即是将电网中的电充入动力电池的过程,但由于电网的电为交流电,动力电池使用的则是直流电,因此,需要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后,才能给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而直流充电桩内的电源模块,和车端的车载充电机,则是实现这一转化的装置。

02慢充VS快充

一般来说,充电功率越高,车载充电机/电源模块的的体积就会越大。因此,受限于车内空间与车辆成本等问题,车载充电机的功率相对较小,对交流充电桩的功率需求也就无需过大,一般6到8个小时才能充满,自然而然就成了“慢充”的代名词。

而直流充电桩,多建于公共场地,对电容和桩体体积的限制相对较小,功率模块与充电功率也就相对较大,因此成了大家口中的“快充”。

当然,使用大功率交流充电桩,也需建立在车辆本身具有更高规格车载充电机的基础之上。对于民用电,电压多为单相的220V,与三相的380V,而国标电流推荐值则一般为10A/16A/32A/63A,同时规定单相充电,电流不得超过32A。

因此,220V单相充电最大功率就是7kW左右(220V×32A),而三相充电最小功率则约为11kW(220V×16A×3)。若车载充电机仅支持单相电,即使使用11kW的充电桩,也只能获得大概3kW的充电功率(220V×16A),反不及7kW充电桩充得快。

03快慢充结合

慢充的电,比快充的电更“耐用”。事实上也是如此。充电时,电池会产生极化反应,这就好比往杯中倒啤酒而产生的泡沫一样,倒酒的速度越快,泡沫就会越多,实际倒入杯中的啤酒就会越少,这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虚电”。

因此,相比于“慢充”,“快充”产生的“泡沫”,即“虚电”,就会相对增加,实际充入的电量也就相对减少,在同样表显都为100%的情况下,“快充”的续航也就短于“慢充”,大概在15%左右。

所以,如果在不追求充电时间的情况下,不妨优先使用慢充补电哦~同时,尽量保持车辆SOC在20%-90%之间,避免“过充过放”。磷酸铁锂电池,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每周至少充满1次,以便修正SOC数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