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注释及翻译

如题所述

庖丁解牛注释及翻译

译文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庖丁放下刀回答说:臣下所注重探究的,是解牛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几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

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

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

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即使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注释

庖丁: 名丁的厨工。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

文惠君: 即梁惠王,也称魏惠王。

解牛: 宰牛,这里指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

踦: 支撑,接触。这里指用一条腿的膝盖顶牛。

砉然: 象声词。砉然,皮骨相离的声音。向,通响。

騞然: 象声词,形容比砉然更大的进刀解牛声。

桑林: 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

经首: 传说中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

会: 指节奏。以上两句互文,即乃合于桑林、经首之舞之会之意。

嘻: 赞叹声。

盖: 通盍,何,怎样。

进: 超过。

官知: 这里指视觉。

神欲: 指精神活动。

天理: 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批大郤: 击入大的缝隙。

批: 击。

郤: 空隙。

导大窾: 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

因: 依。

固然: 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技经: 犹言经络。技,据清俞樾考证,当是枝字之误,指支脉。经,经脉。

肯: 紧附在骨上的肉。

綮: 筋肉聚结处。技经肯綮之未尝,即未尝技经肯綮的宾语前置。

軱: 股部的大骨。

割: 这里指生割硬砍。

族: 众,指一般的。

折: 用刀折骨。

发: 出。

硎: 磨刀石。

节: 骨节。

间: 间隙。

恢恢乎: 宽绰的样子。

族: 指筋骨交错聚结处。

怵然: 警惧的样子。

謋: 象声词。骨肉离开的声音。

委地: 散落在地上。

善: 揩拭。

养生: 指养生之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