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心理学的简介

如题所述

人类很早就开始探索灵魂问题。宗教心理研究的历史渊源往往追溯到西
方古希腊时期和中国古代儒家及释家的灵魂观。在科学心理学建立之前,宗教心理学通常是作为哲学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德国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家L.费尔巴哈从哲学心理学角度,对宗教信仰的心理根源作过详细的分析研究。而德国宗教神学家F·施莱尔马赫则从宗教神学角度对宗教感情作了论述。到19世纪末,德国著名心理学家W·冯特开创了独立于哲学的心理学,并通过他的《民族心理学》系统地研究了原始人宗教、民族宗教、多神宗教和世界宗教,提出了宗教演化4阶段的假说:由原始人崇拜魔力阶段发展到崇拜图腾动物阶段,然后进入崇拜英雄和多神崇拜阶段,最后发展到人道宗教阶段。 冯特本人被誉为西方宗教心理学的奠基者。他的《民族心理学》成为宗教社会心理学创建的标志。在美国,冯特的第一个美国学生S·霍尔从个体宗教意识发生系统研究了青年的宗教意识。他的论著《青少年:他的心理学及其与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两卷本)从多学科的角度对宗教和教育等问题作了广泛的研究。随后,霍尔的学生E.D.斯塔巴克探讨了宗教与道德问题,并着重对教徒的皈依经验,特别是青年皈依宗教信仰作了系统的研究。霍尔和斯塔巴克不仅最早使用“宗教心理学”一词,还创立了美国最早的《宗教心理学杂志》。1900年斯塔巴克的《宗教心理学》一书出版,标志美国宗教心理学的形成。继W·詹姆斯的《宗教经验之种种》(1902)之后,S·弗洛伊德发表了《强迫动作与宗教实践》(1907),对宗教心理的研究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宗教心理学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在这一时期,个体宗教意识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奥尔波特倾向于从人格心理学角度探讨个体宗教心理,他的《个体及其宗教》是这方面研究的重要成果。
此外,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对人格同一性,特别是宗教同一性问题作了深入研究。他的《青年路德》一书对宗教人格的研究颇具深意。宗教同一性研究与宗教意识经验的研究密切相关。其中,神人合一的宗教神秘经验已成为当代宗教经验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宗教同一性和宗教经验的实质这两个问题已成为当代国际宗教心理学界共同关心的课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宗教神学家对宗教心理的关注和探索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动向。德籍美国基督教新神学家蒂利希和德国宗教哲学家布伯等人,都关心社会和心理学的关系。布伯在他的《我和你》一书中,主张神是人的永恒对话者,强调通过祈祷来与神结合。蒂利希则试图以现代神学、精神分析和存在主义来综合清理传统的基督教。他的著作《信仰的动力》着重于人性和动机的研究,强调心理学的社会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