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师,做了心脏支架,多久可以上课

如题所述

  心脏放射介入治疗亲历记  我是个72岁的老头,2011.08.29-09.19因“急性冠脉综合症”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住院,接受心脏放射介入治疗(俗称安支架)。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住院(过去连吊瓶都没打过),感觉有点新鲜,颇有些感慨和教训,愿与大家共享。  大概是8月26日晚,我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感到胸痛、胸闷,过了大约几分钟,它自己又好了,也没太在意,因为这种感觉过去经常出现,那都是走快了或爬了楼之后(我家在五楼)才发生。接下来两天又发了几次,甚至睡到半夜发了,不得不起来坐到沙发上,看来是要到医院去看才行了。但是到底是肺部还是心脏呢,和老伴商量后决定电话预约挂两个号,呼吸和心内。  二十九日上午,因呼吸科的号在前,我们先去看,医生问了病情并听诊后,明确告诉我们不是肺上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去看心内科,贺医生(预约挂号知道,是贺涛付主任医师)问了病情,我叙述后他又问胸痛、胸闷的感觉有好久了,我说记不清可能有六、七年。然后贺医生非常严肃的告诉我们,你这个情况不好,胸痛是冠心病造成的,这几天频繁发病说明病情加重了,血管内的斑块一旦脱落,很可能会造成心肌梗塞。如果在家中发生心肌梗塞,120如果能及时把你送到医院,可能还有救,否则就很难说了,建议我住院进行造影检查,看是否需要安支架或搭桥。听了医生的话我大吃一惊,因为此前若干年,不管门诊还是单位组织的体检,不晓得做了好多次心电图、彩超检查,从来没有人说我心脏有问题,甚至几年前我在看高血压门诊时我也说过有胸痛、胸闷,医生也给我开了药(博苏),我也一直在吃,但也没有明确告知我是冠心病人,咋个一下就有生命危险了呢。经过和老伴商量后,我们决定住院,于是开了入院证,好心的贺医生还叮嘱我们如果入院处说没有床位,就到住院大楼心内科找李刚付主任医师。后来果然是在李大夫的安排协助下才得以住院。  到病房后一看,床位真的紧张,过道里都有加床,我被安到病房内的加床(后来转到正式病床)。一入院自然是每天输几袋液,按时服四次药,医生经常来做心电图,这时的心电图已明显具有冠心病的特征了,再加上其它全面的各项检查。但是住院头几天病情似乎没有明显减轻,还是常发胸痛,医生给了瓶“消心疼”,吩咐胸痛时舌下含服两粒,护理升至一级,医生吩咐不准下床,病人家属不能离人,我鼻子上输着氧气,床边还有监护仪器,高峰时两支手都在输液(因有种叫平幅的药24小时不间断),胸部照片也是把仪器推到床旁来照的,医生又调整了部分用药,后来情况才逐渐稳定。最关键的冠状动脉检查,医生提供两个选择,一种叫双源CT,一种是冠脉造影,我们选择了后者,我爱人签了做冠脉造影检查同意书,于是我被安排在9月6号做。  到了9月6号上午,接病人的推车都到了我病床旁,突然医生告诉我们今天不做了,原来早上医生查房时发现我肺部有罗音,怀疑肺部有炎症,为安全起见,要先消炎。下午李刚大夫来到病房,给我爱人谈,关于是否给我立即做造影检查(如果达到安支架条件,且病方同意,就一并做安支架手术),他们几位有关医生刚才又研究了,意见不统一,现在来征求病方意见,我们问你的意见呢,李刚大夫说你频繁发病,说明病情较严重,早做早安全,我和我爱人商量后认为李大夫说得对,抓住了主要矛盾,立刻表态同意早做冠脉造影检查,于是安排我第二天做。李医生还告诉我们,因为另一病人情况较复杂,明天还请了他的导师川医黄院长来指导,我算搭了个顺风车。  9月7日上午,我躺在推车上被从十七楼病房送到位于二楼的“放射介入”手术室,然后自己下来走几步躺到手术台上,我的左手边是一台庞大的做造影的机器,十几公分粗的机械臂很灵活,弯下来的最前端连着一个方形的扁平东西,有14吋电视那么大,悬在我胸部上方十来公分处。手术室里有好几个医生负责具体操作和监测仪器,我脚下方向,隔着一块大玻璃的小屋就是控制室,指挥命令由里面的主任医师发出。做好一切必要的准备工作后,手术开始,穿刺位置就在我的右大腿根部动脉血管处,因为是局部麻醉,一点都不疼,病人完全是清醒状态,具体操作的医生坐我右手边,正对着我大腿根部,他对面隔着手术台是两台监视器,他左边站着一位女医生当助手,还不时和我闲聊,可能是帮助我克服紧张情绪,过了一段时间冠脉造影结果出来了,按程序要征求亲属意见,当时我躺在手术台上看不见控制室,后来听我爱人说,医生叫三位最亲近的亲属进入控制室,由陶剑虹主任医师对照电脑屏幕介绍冠脉造影结果,据说我的病情相当严重,有两根冠脉血管严重堵塞,不仅达到安支架条件(堵塞达70%),甚至还达到搭桥的条件(堵塞达90%),由我们选择,正好这时黄院长来了,于是叫我爱人他们出去等,不一会李刚大夫出来说,黄院长意见是先打通右冠脉试试看,如果顺利就都打通,我们表示同意,于是亲属再次进入控制室签冠脉造影治疗的同意书。  接着进行安支架的治疗,手术过程中突然有人喊了声“传导阻滞”,一下大家非常紧张,一位医生过来一面用力有节奏的挤压我胸部,一面对我高喊“说话,说话”,我被压得断断续续的说“说啥子”,她说“随便”,我说“这样压咋个说嘛”。不一会又有人说“恢复正常”,大家才回到原来的状态,手术继续进行。后来我问医生,我一点感觉都没有,咋个你们那么紧张呢,她说我们主要是看监测指标,等你有感觉就晚了。再从出院后的用费清单上看,当时我还安了临时启博器,看来预防措施还是很到位的。又过了好一会,手术顺利结束,我被送回病房,前后大约花了两个多小时。后来听我爱人说,手术结束后医生再次把他们叫进控制室,陶主任在电脑屏幕上介绍了我冠脉造影的手术前后对比情况,据说我一共安了四个支架,两根堵塞严重的冠脉血管各安了两个,冠脉血管均已打通,效果不错,从电脑屏幕上看,手术前我的冠脉血管只看见主血管,而且中间还有一段近乎空白,下面的分支及更小的血管根本看不见,手术后我的冠脉血管不仅连续贯通,而且下面的分支及更小的血管也清晰可见,像丝瓜瓤一样。手术后约三个小时,医生到病房给我“拔鞘管”,她熟练的拿开纱布,拔除鞘管后,用手指大力压住我大腿根部手术点,(实际就是穿刺点,后来取了纱布看,带痂时也就黄豆大),压了大约半个多小时,才给我垫上纱布,裹上个弹性很大的绷带,用带子把我右脚捆住,命令我24小时后才能下床,我还真的硬躺了二十多个小时才下的床。  此后几天是观察恢复期,药照吃,液照输,逐渐撤走床旁监护仪器,停止吸氧,回到二级护理。又做了几次心电图检查,证明手术后我的情况已经大大好转,消炎也达到一个疗程(14天)肺部炎症也有所减轻,经呼吸科医生会诊可以出院。后来经主管的有关医生同意,我于9月19日顺利出院,医生嘱咐带回去的药要按时吃,今后要定期回医院复查,此次住院共21天。  此生首次住院,感概颇多。  一是有病还得看医生。出院后我上网查了一些有关冠心病和放射介入的知识,加上住院期间每次查房听主任们给跟随的年轻医生的讲解,对照我的出院报告,我对自己的冠心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才知道这次真的好险,如果再晚几天,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其实我也曾经怀疑过是心绞痛,也上网查过,但总以为心绞痛应该是心脏绞起绞起的痛,实际上心脏本身没有痛感,往往是放射到胸、背,肩等疼痛,要是早点去看心脏科门诊,也不至于现在才知道自己有严重的冠心病,以前真的太大意了。  二是看病还得找技术过硬的医院。这次我得以转危为安,全靠有关医护人员的正确治疗和精心护理,我由衷感谢所有使我得以康复的医护人员。其中特别是给我门诊的贺主任,他不像大多数门诊医生那样,先开个检查单再说,而是简单对话后,就及时准确的给出判断和建议,并热心帮我入院,事后从住院前几天情况看,如果再耽误几天,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再就是李主任不仅大力协助我顺利住院,而且在有关医生研究是否先消炎,还是立即做造影检查(治疗)时,他和陶主任抓住主要矛盾,力主立即做造影检查(治疗),从事后造影检查结果看,我的三根主要冠状动脉均有堵塞,特别是左回旋支和右冠脉最严重堵塞处均已到达95%,情况已经很危险。大家都知道时间对于心脏病人意味着什么,真的感谢他们为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看来我运气真好,尽遇见好人了。  三是医学科学进步太惊人了。试想从腿上动脉进入,在心脏上做手术,这听起来似乎是天方夜谭的东西,今天居然是现实。这得益于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导管技术、穿刺技术的进步。相对于搭桥手术,病人安支架少受了多少痛苦,事实证明科学技术进步,先进技术的引进,确实给病人带来莫大的幸福。  四是医保制度好。这次住院总共费用十二万多,如果没有医保,我们家肯定因病致贫。但是由于医保报了九万几,加上单位(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给每个退休职工都买了重大疾病住院险,这里又报了两万多,实际本人只出了几千块钱,没有伤筋动骨,看来还是共产党好,还是社会主义好。  好了不啰嗦了,在此我只是想与关心这个病的人做些交流,也许有人看了本文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此所谓见仁见智,砖头、口水也无所谓,反正我早已达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龄。  王一中   2011.09.28.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