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药三分毒”为什么还总有人用中药材泡茶?

如题所述

医学的发展以及现代科学对疾病的认识是与时俱进的,常言道“是药三分毒”,事实真的如此吗?那么,现在我们从三七出发,从科学的角度谈谈“是药三分毒”。

一味三七中药道出

中药的历史价值不可磨灭

素有“参中之王”之称的三七,被李时珍誉为“金不换”,更有人称之为“南国神草”。像三七一样的中药在中药库里有两千多种,各自在不同领域发挥着其价值,在历史上为人类生育、健康、衰老、疾病等生命现象过程作出贡献,而且也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延长人类生存寿命、防治慢性病和老年病,发挥着重大现实作用。

目前现代医学病因不清、疗效不佳的各种疑难杂症及高死亡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肾病综合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都显示出了中药独特疗效和显著优势。很多中草药的疗效不但经受住了长期医疗实践的检验,而且也已被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从而可以看出中药的历史地位及价值是不可磨灭与否定的。

“是药三分毒”的真相

究竟是什么

《内经》中说“毒药攻邪”,就已经对药物下了定义。药物进到身体,能够祛除病邪,就是利用它所谓的毒性。中药的毒性,广义是指一切中药的作用或偏性;狭义是指中药进入机体后能损害机体,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使机体产生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毒副作用。

研究表明,三七粉具有改善肝脏微循环,保护血——肝交换功能,减轻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修复、再生和抗纤维化的作用。

“是药三分毒”

究竟“毒”来自哪里

这里所说的中药之毒,绝大多数不是现代所说有毒药物之毒,而是药物的偏性。例如大黄、黄连、板蓝根等药性寒凉,治疗热病、火症,有清热泻火的功效,即可称这些药性能为寒性,但若误用以治疗寒病,则雪上加霜,就可称为寒毒。人参、鹿茸、黄芪、冬虫夏草等药性温热壮补,治疗虚证、寒症,有温补祛寒的功效,即可称这些药性能为热性、补性,但若误用以治疗实证、火症,则火上浇油,就可称为火毒。

所以从广义上讲,中医所谓的是药三分毒,其实它的本质不是贬义的,而是指作为药物的一种偏性而言,保健补品亦无例外。反之,如果没有偏性(即所谓的没有毒),反而不是中药了。所以药的好坏、贵贱、关键在于应用得当,药症相符。

“是药三分毒”来自

用量或方法不对

中药中毒多是因为服食剂量或方法不对,如砒霜、胆矾、马钱子、乌头等毒性较大的药物,用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可导致中毒;但如果用法得当,有毒药物也可用来治病,如砒霜有剧毒,但却是治疗寒痰哮喘、梅毒、痔疮、癣疮等疾病的良药。我国最早的本草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明确提出:“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中药是用多种药材混合在一起用水煎煮后服食,各种药材相生相克。因此,并非“是药三分毒”。

“是药三分毒”来自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中药材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安全和疗效,其中重金属是中药的重要污染物之一,重金属超标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人饮用或食用重金属污染的药物,体内重金属含量过高时,便会导致各种疾病。所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对重金属污染把关得比较严,杜绝“毒”的生产。

在长期的探索急性脑梗疗养方法过程中,中药三七展现出了不错的效用,医学界也逐渐将其用于治疗急性脑梗。从中药三七根中提取的有效活性物质——三七总皂苷,主要含三七皂苷、黄酮、蛋白及非蛋白氨基酸、多糖等成分,具有控制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扩张外周血管、降血压等作用。

而在一项关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实验中,三七的良好疗效也得到了证明。选取了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分别研究。

从原理上看,急性脑梗死发病时,缺血中央区的血流趋于停滞状态,三磷酸腺苷迅速消耗。缺血半暗带血流下降,局部组织功能低下,但仍是可逆转的。因此,迅速提高局部血流量、改善能量代谢,有助于促进功能恢复。而三七总皂苷能够保护心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加快血液流速,正好应对急性脑梗的突发症状。因此,无论临床实验还是医学原理,都印证了中药三七应对急性脑梗的效用。

正确对待中药材的毒性问题

不能否认中药的价值

王国强曾在公开场合说过“中医有可能毁在中药上”。中药的质量问题、资源可持续问题将会对中医的发展带来影响。中药是天然的、具有能够治病也能够致命的动物、植物、矿物组成的。但天然并不代表无毒,中药材作为特殊的经济作物,具有严格的道地性和对生态环境的选择性,环境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中药材质量的优劣。环境恶化、气候反常、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等引起了药材重金属含量超标、农药残留、种质质量较差等。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中药材,正确运用,趋利避害。中药同时也存在剂量、疗程、服用禁忌等问题,超量、超疗程、违反禁忌服用必然会产生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这是药用常识的问题。合理使用中药是安全的,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首先,中药应用应讲究剂量;其次,应做到“中病即止”;最后,要做到药证相符。

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中药毒性,合理使用中药,中医药这一中华瑰宝就一定能在世界医药事业中不断发出熠熠光芒,为人类的健康做出奉献。

运营梁振坤:liangzk1977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7

“是药三分毒”,这话被吐槽过很多次了,对这样老幼皆知的一句话,糖友也同样有着自己的观点和理解。我们必须为这些糖友“解”一“解”这个毒!

这个“解”,是为糖友解释的解。

观点一:“是药三分毒”,西药毒副作用大,血糖再高也不敢用西药,一定选用中药调理血糖。

西药这种化合物合成出来,全靠人的智慧!智慧的人体也是神奇的,能消化吸收这种化合物,更为神奇的是还可以对它进行代谢!药物都会经肝脏代谢,肾脏排出,所以多数人以为会“毒”害肝肾。如果从代谢路径上来看,是药三分毒的说法有一定道理,毕竟药品的不良反应总是存在的。但也要同时明白,人体不可能无限量摄入一种化合物而不中毒,毒性与使用剂量紧密相关。

抛开剂量谈毒性,绝对是违背科学的。

如果血糖居高不下,却坚持不用效果更好更快的西药、胰岛素来降糖,这个时候是高糖毒性对身体伤害更大更毒、还是西药本身更毒?

其实真正伤肝伤肾的正是居高不下的血糖。正规准字号的药非常安全,发生严重的副作用几率极小。很简单的道理,吗啡有毒却是癌痛病人的良药。药物的主要功效与它的副作用往往是相伴相生的。

观点二:“是药三分毒”,保健品、维生素没问题。

这个问题应该关乎哲学,哲理就是这个世界所有东西都有两面性。泛泛地来说,只有效果但是完全没有副作用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即便是米饭吃到了一定的量也会有毒,之所以没有人被米饭毒死,是因为在吃到毒死的量之前,人早被撑死了。所以,可以广义地认为,对人体而言任何东西都可能成为潜在毒物,区别在于中毒和致死剂量的高低。

你认为的无“毒”的保健品同样需要掌握好剂量,药食同源,二者本归一处,食物尚不能暴饮暴食,保健品、维生素亦然。

认为“补药无害,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是严重误区。比如,有糖尿病肾病的病人,补充蛋白粉会增加肾脏的排毒压力,加重肾脏损害。

维生素就无毒吗?维生素C能保护牙齿、骨骼、皮肤的健康,并促进对铁吸收的功能等。但如果过量服用,也能导致肾炎、尿路草酸盐结石等,长期大量服用还可引起坏血病。

观点三:中药很少有毒。普遍观点:中药放心,也说不出哪些有毒,但就是感觉放心。

“是药三分毒”多数时是在说中药。《有毒中草药大辞典》中记录有毒中药503种,极毒22种、大毒50种。就在我们常吃感冒药中,雄黄就有毒性,清热解毒的中药中好多具有毒成分,但科学的配伍降低了毒性。

出于对中药的信任,好多糖友寄希望中药来降糖,对初诊的糖友,确实经中药调理收到很好的疗效。但并不能误以为中药没有副作用,个别糖友服中药过程中就出现了皮疹、过敏水肿、面麻、头疼等神经系统的一些症状。

所以,中草药也要注意合理用药,不滥用,不贪多,听从医嘱,辨证施治。

观点四:“是药三分毒”,只有天然的才是安全的。一旦在说明中挂上天然两字,人们都莫名地产生了一种安全感。

很多宣传保健调糖的都喜欢玩这两个字眼儿。可惜事实并非如此。就如,砒霜是天然的,重金属更是天然的。大部分“天然”药品没有经过那么严格的试验和审查,如果没经医生确认服用说不准会出现哪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比如传说中的“降糖草”,好多糖友养在花盆中掐叶片直接服用,不经意的成了这种草的试验品。

第2个回答  2017-12-27

补肾,中医名词,是指通过饮食、药补、健身运动、气功、针灸、按摩等手段达到改变肾阴虚、肾阳虚的状态。补肾的食物,最常用的补肾食物如枸杞子等。中医认为,肾虚分肾阴虚和肾阳虚,要根据不同的症状做不同的诊治。吃什么最能补肾这就是我今天要为大家解答的问题,肾是人体重要的器官,熬夜等等不良习惯都可能伤肾,肾伤了不一定要吃药等等,而是可以靠食补的方法,毕竟是药三分毒。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解答什么食物补肾,以及怎么让食物发挥最大的作用。

一、鹌鹑肉

鹌鹑的肉不仅酥嫩美味,而且营养丰富。鹌鹑肉和鹌鹑蛋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无机盐等。具有补益肾气、强健腰膝的作用,是滋补妙品。男子经常食用可以改善精力,提高性欲。

二、推荐菜谱:杞精炖鹌鹑

1、材料

鹌鹑1只,枸杞子、黄精各30克,盐、味精少许。

2、做法

将鹌鹑宰杀,去毛及内脏,冼净,枸杞、黄精装鹌鹑腹内,加水适量,文火炖酥,加盐、味精适量调味即成。

三、牡蛎

是一种富含微量元素的海产品,性质微寒,可滋阴潜阳、补肾涩精。对盗汗、心慌等虚劳证候有较好的效果。在我国有“南方之牡蛎,北方之熊掌”之说。牡蛎富含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A、烟酸,另外,其钾、钠、钙、镁、锌、铁、铜、磷、硒等矿物质含量也很丰富,含碘量远远高出牛奶和蛋黄。牡蛎是含锌最多的天然食品之一(每百克蚝肉含量高达100毫克),每天吃2~3个牡蛎就可提供一个人全天所需的锌。生吃是保留蚝内的锌的最佳方法。

四、推荐菜谱:牡蛎豆腐汤

1、材料

鲜牡蛎肉、豆腐、姜葱、蒜片和淀粉等。

2、做法

首先将豆腐和牡蛎肉洗干净,豆腐切丁,牡蛎肉切成薄片。然后用花生油爆香蒜片,接着倒入虾油和水,等水烧开后加入豆腐丁。最后等水烧开加入牡蛎肉、葱丝,用淀粉勾稀薄芡即可。

五、带鱼

或许会有人觉得带鱼身上的刺太多,于是嫌麻烦的你并不是很喜欢食用带鱼。但是你并不知道的是,带鱼有壮阳益精、补益五脏之功效,对气血不足、食少乏力、皮肤干燥、阳痿等均有调治作用。

六、推荐菜谱:香酥带鱼

1、材料

带鱼200克。香油、老抽、盐、醋、料酒、葱末、姜末、植物油各适量。

2、做法

带鱼处理干净,切段,加盐、料酒拌匀,腌5分钟,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色,捞出。油锅烧热,爆香姜末,下入醋、老抽、葱末翻炒两下,加水烧沸,转小火收汁,淋入香油,浇到煎好的鱼上即可。

随着社会的发展脚步越来越快,人们的工作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面临的各种竞争压力尤其是在长期精神紧绷,还有超负荷的工作中,人们的身体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尤其是女性这时候最容易出现肾虚的毛病上面都是一些养肾有奇效的小食材,你也来试试?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第3个回答  2017-12-27

参考资料:

[1]《药物和柚子同吃等于服毒西柚可能影响药效》,新华网

[2]《FDA警告:这七种药千万别跟西柚一起吃》,健康时报网

[3]《吃降压药千万慎吃西柚》,青岛晚报

敲黑板总结

1.西柚是药届公敌,与80多种药物相克;

2.药毒药理中发现“经CYP3A4酶代谢”字样,

服药期间,前后三天禁食西柚和柠檬;

3.果汁、牛奶、饮料、酒、茶不能用来吃药;

4.头孢、甲硝锉与含酒精饮料同服,严重可致死;

5.温度适中的白开水是服药的最好选择。

坐镇专家团

第4个回答  2017-12-27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养生很重视,大家都愿意接受食疗,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

花椒叶便是一道绿色菜。掐上一盘嫩嫩的花椒叶,放油,先用干辣椒和蒜爆香,同样的炒法,这样炒出来的花椒叶比起一般的叶子菜而言,味道更香,而且还下饭。

这种叶子也带着淡淡的香味,有止痛。杀虫的功效,可以治疗蛔虫病、水肿等疾病、《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用它杀虫,洗脚气及漆疮。

我国做菜用来调味的香料有“十三香”之多,第一香便是花椒。花椒叶也具备花椒的性能和味道,食用花椒叶的采摘最佳时机是春夏之季,以后花椒叶老了就失去原来的鲜味了。花椒性热,有止痛、杀虫作用,可防治脘腹冷痛、吐泻、蛔虫病、水肿和小便不利等症。也许这正是地处高原的人们所以喜爱食用的一个原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