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俗称“大肚病”,是由人类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血吸虫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什么活动会感染血吸虫病?一般来说,从3月到11月,只要接触到含有尾蚴的感染水,就可能感染血吸虫病,如插秧、防洪、捕虾、游泳、洗衣服和洗菜等。接触流行水的次数越多,感染的机会就越大。
血吸虫寄生在人类和哺乳动物身上。成虫产生的卵随粪便排出,尾蚴在水中孵化;尾蚴钻入钉螺体内,发展成尾蚴。尾蚴离开钉螺,游入水中。当他们遇到人和动物时,他们通过皮肤(粘膜)钻入身体,发育成成年人。这一循环反复进行,导致血吸虫病的传播和流行。
有哪些症状有:血吸虫病临床表现:急性期主要症状为皮疹、发热、腹痛、腹泻、肝脾肿大等。慢性期:无症状或慢性腹泻或痢疾。
血吸虫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安徽、湖北、湖南、四川、云南、广西、广东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46个县(市、区)。疫情:有1200多万病人,120万头病牛和钉螺148亿m²牛。
那么我们如何预防血吸虫病呢?
日本血吸虫通过接触流行水来感染人类。因此,在生产生活中避免或减少接触疫水是预防血吸虫病最有效的方法。
居民可以使用自来水、井水等。日常使用,不应饮用未经消毒的池塘和沟渠水。如果水被加热到60以上(感觉热时的温度),水中的尾蚴就会被杀死;每50公斤水中可加入1克漂白粉、15毫升3%碘酊或12.5克生石灰来杀灭尾蚴。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人畜不应在有钉螺的地方排泄粪便,以防止粪便污染水源,确保饮用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