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话是什么?

如题所述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话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四句教”表现了王阳明的基本思想,第一句表明了人心不像孟子说的那样是“性本善”,也不像荀子说的那样“性本恶”,人心本体上是无善无恶的,无善无恶就是本心的自然状态,是心之本。



详细解读

由于心即是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心之本当然就是无善无恶的;而当人有了念头,便会有善恶观念,那就失去本体,其实这即是良知被遮蔽,而良知一旦被遮蔽,所发出的念头就有了善恶,而有了善恶之后,就需要为善去恶,如果不为善去恶,就会失去“良知”。

因为,便需要从内心扬善去恶,便是在“格物”了。所以,王阳明所说的“格物”,不是朱熹所说的格天下物,知天下理,而是格私欲,是致良知。不管学习什么事物、知识,其根本的“格物”原则是“致良知”,是内心进行的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26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无善无恶是心的本体,有善有恶是意念的发动,知道善恶是人的良心发现,行善去恶就是格物了。

嘉靖六年九月,阳明先生赴任广西前,发露了一个天机。起端是弟子钱德洪和王畿的一次争论,这次争论内容被后世称为“四句教”,历史上也把这个过程叫做天泉证道。



王阳明思想

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阳明心学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学说之一。阳明心学不是唯心之学,也不仅仅是心理之学,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既强调道法自然,又主张天人合一。

更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等一系列哲学思想之集大成,通过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核心概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和内圣与外王的统一。站在今天新的历史方位上,传承发扬阳明心学,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