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如何绑壮丁充军的?

如题所述

爷娘妻子奔走相送,呼声震天,泣涕涟涟。这是古代征兵时的惨烈局面。那么古代是如何绑壮丁充军的,其实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比较文雅,择优录取,一种是比较粗暴,见人就抓。

一、 择优录取,有序进行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窥得古代征兵制度的一点端倪。遇到战事,需要大量兵力时,统治者会发布征兵令,颁布征兵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有序开展这个征兵工作。这也是为什么花木兰有时间去集市上采办生活必需品,而不是特别着急马上奔赴战场。在很多朝代,比如宋代,只有家庭里的青壮年才有资格去参军,因为要保证国家军队的整体战斗力,弄些老弱病残显然战斗力会大大减弱。当然,如果一户的青壮年不愿参军的话,国家会使用强制手段,连捆带绑,逼你上阵杀敌。

二、 强取豪夺,野蛮粗暴

前面提到的是在国家对战事所准备的情况下,很多朝代末期,国家经历了长期战乱,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国中无民,更别提战斗力较强的青壮年。但是战事未结束,前线依然需要有人往前冲,为国牺牲,为统治者的野心和抱负买单。这个时候,掌权者会饥不择食,很多情况下见人就抓,一旦有不服从的现象,马上使用强制手段,逼迫百姓们上前线。甚至有的时候,连老人和妇女都被抓上战场,真是残酷之极。

一将功成,背后都是堆叠起来的皑皑白骨。古代绑壮丁充军,无非就是征召和捆绑,文明和野蛮两种方式。但无论哪种方式,都是对百姓生命的无情剥削和侵占,而作为百姓来讲,毫无招架之力,无计可施。那些永定河边的白骨,不知让那个闺中女子朝思暮想,日思夜盼。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珍贵的,珍爱和平,以史为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