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考察报告(3)

如题所述

1. 区域特色鲜明。徐州所辖市、县、区农业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力,在全省20项农业经济单项冠军中,徐州占有8席,铜山区获得设施农业面积第一县、食用菌产量第一县、奶牛存栏第一县,邳州市获得林业产业总产值第一县(市)、农产品出口第一县(市),丰县获得水果产量第一县,睢宁获得羊出栏第一县,沛县获得肉鸭出栏第一县称号。徐州市荣获全国银杏之乡、苹果之乡、三水梨之乡称号。
2. 产业化形态显著。全市建立高标准农产品加工集中区18个,培育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77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52家,2012年规模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537亿元,比上年增长36.9%。全市培育农民合作社7037家,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79.9%。全市累计认证“三品”2948个,获批中国名牌产品3个,江苏省名牌产品、农产品33个,认定全国著名商标10个,全省知名商标18个。
3. 农业现代化进程快。全年粮食平均单产达到863斤;设施农业比重达到19.5%,总量、增量、占比、效益均居江苏省第一;肉鸭养殖领跑全国,丰县种鸭存栏量全国第一,本次实地考察的维维农牧科技公司核心牧场是农业部挂牌的良种奶牛推广中心,品种、设施、管理、产量、效益均为国内一流水平;近年来实施国家和省农业科技项目700余个,培育小麦、玉米、甘薯等优新品种20余个,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近500万亩,比重达57%;农田托管专业化服务面积达60万亩,今年将向120万亩迈进。
4. 徐州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率先实践,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让人感触最深的主要有以下五点:
第一,以大区域规划,带动大产业布局。徐州市先后制定出台《徐州市十大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徐州市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团贺农业发展的意见》、《徐州市农业提档升级行动方案》等多个指导性文件,明确提出“1+5”发展目标,即:全市重点设施农业,建立一大产业基地;重点培育五大产业体系,以故黄河沿岸为重点发展林果业,以沛县、丰县为重点发展肉鸭产业,以铜山为重点发展奶业产业,以邳州为重点发展大蒜产业,以贾汪、睢宁为重点发展食品菌产业,指导全市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县区产业发展特色化、优势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
第二,以大工程支撑,带动大基地建设。徐州市围绕“1+5”发展目标,持续实施“2020”工程,每年新建成20个5000-10000亩集中连片的设施蔬菜基地和20个大中型规模养殖场;于2017年至2012年实施了“十百千万”农业提档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于2011年实施了现代农业十大项目、四大增收工程;于2017年起实施农业二次跨越行动计划(2017-2017)。目前全市已建成170万亩设施农业基地、故黄河沿岸150万亩水果生产基地、邳州160万亩大蒜基地、新沂、邳州60万亩花卉苗木基地、铜山5万头奶牛基地、丰、沛2亿羽肉鸭养殖基地、睢宁300万只肉羊养殖基地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大规模产业基地。
第三,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带动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徐州市注重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每个主导产业都培育一批优势规模生产基地、一套科技推广体系,一套质量安全监管办法,一批合作组织,一批大型龙头企业,一个或几个知名品牌。如丰沛肉鸭产业体系,建成2亿羽生产基地;引进雨润、南京中意、河南华英等肉鸭加工企业42家,形成年加工肉鸭3亿羽的生产能力;引进和培育大型种梁或消鸭养殖企业5个,丰县成为全国种鸭第一县;创建集种鸭养殖品牌、生态基地品牌、加工销售品牌于一体的“古沛龙飞鸭”系列品牌,形成了国内知名的鸭业品牌群,正在成为全国鸭产品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
第四,以推进农业设施化,带动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设施种植、规模养殖是徐州市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旋律,多年如一,持续实施,一一贯之。以设施化提高农业效益,带动农业投入,这次考察学习的三堡镇徐村被称为江苏省食用菌产业“第一村”,全村家家是大户,户户有菌菇,全村人均收入近2万元,90%以上来自食用菌产业,康华食用菌公司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水平居全国先进水平。徐州市亩效益6000元以上面积达50万亩,亩效益3500-6000元面积达到200万亩。以规模化推动产业集聚,区域集中,形成特色优势,每个主导产业都培育了一大批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基地,建立山药、牛蒡、芦笋出口特菜规模专业化基地50万亩,建立出口白蒜专业化生产基地160万亩,形成蕃茄、辣椒、黄瓜、西芹为主的设施蔬菜生产区域200万亩,全市建立千亩以上连片设施蔬菜生产专业村30余个。
第五,以机制创新,激发现代农业发展活力。把工作创新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创新土地管理制度,全市114个镇全部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实现了土地流转管理全覆盖,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261万亩,占比达30%。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机制,坚持推进“三大合作”(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分合作、社区股分合作),全市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7037家,入社农户比重达79.9%。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建立村镇银行3家、小额贷款公司27家,资金互助合作社122家,全面推行农户联保、农户互保、企业担保等多种信用保证方式。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大力推进农田托管服务,实行订单式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统一服务模式,全市已经实施农田托管服务近60万亩,今年年底可望增加到120万亩。创新工作推进机制,确立了徐州农业“全省第一,全国领先”的工作目标,对全市114个镇实施差别化管理,分类考核,兑现奖惩。
5. 徐州现代农业学习考察的体会与启示
徐州和淮北地相近,水相连,农业自然资源大体相同,徐州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和路径更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第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观念引领,敢争一流。思想的高度决定着发展的空间,敢争一流方能竞争一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用现代农业的观念来谋篇布局,立足淮北农业自然资源条件和人文传统,超前谋划,高起点定位,错位发展,形成鲜明特色。必须构建现代农业制度来组织现代农业各要素,培育壮大现代农业发展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实现生产与市场有效对接,善于利用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确立和壮大主导产业。
第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注重特色,构筑优势。现代农业发展动力之源在于市场,形成市场竞争优势之途在于培育特色产业,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首要在于做大规模,唯有规模才能形成市场、影响市场,才能有效聚集和吸引科技、人才、信息等要素,才能做响品牌,延长链条,形成产业体系,继而使产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农业不同于工业,组织松散,培育一个特色产业需要数年之功,必须不断积聚优势要素,持续用力推动。
第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构建平台,聚集要素。与国情略同,我市现代农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选择优势区域,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率先探索,在提升农业装备水平,聚集科技、人才、信息要素,推动产业链条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等方面率先实践,是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积极创新,激发活力。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尤其需要创新,以创新经营机制,破解农业生产经营过于分散、生产与市场难以对接的制约;以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建立更加高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专业化、集约化农业服务体系;以科技创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以金融创新,破解农业发展融资难题。
第五,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干事创业,勇于担当。在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这其中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推动作用至关重要,因循守旧,安于守成,显然难有作为,必将错过宝贵的发展机遇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激励士气,大胆创新,宽容失败,敢于担当,建立适应于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考核机制,提升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凝聚事业发展的力量。
6. 对标徐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