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

如题所述

首先说说什么是文章。文章由四大元素构成:结构、材料、主题、语言。如果把文章比作活人,结构就是骨头,材料是肉、语言是血脉,主题则是“文章怪人“的灵魂。血肉丰满、身材健硕、思想深刻、活力四射,这些成语既然可以形容人,也自然可以形容“文章”。有了文章的形象定义,好文章是不是就要跃然纸上了呢?
中国人写文章的历史非常长,写白话文的时间却很短,破解“好文章”的谜团怎能不从白话文革命的发起者胡适说起呢?胡适先生1917年写下《文学改良刍议》,为现代白话文定了个基础的调调。胡先生说道:“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时过境迁,这八曰是否还能指导当下的写作呢?胡适晚年弟子唐德刚先生就对这八曰进行了逐一的批驳。在唐先生看来再大的名家言论也只有七分的时代价值和三分的永恒价值,其恩师也概莫能外。在我看来,唐先生是有些苛责先贤了,虽然八曰都能举出少许反例,但对于指导现代写作者仍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胡适先生的八曰只是对好文章的基本要求,真正的好文章恐怕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好文章不是人人爱读,但必定养料丰富。好文章有理但也要有趣。好文章没有固定的风格,和生物世界一样,必须保持多样性。理论化一点,好文章中四大元素须均衡发展,偏废哪一点,突出哪一点,都可能使天平失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好文章可遇不可求,常常是妙手偶得之。但偶然之中也藏着必然。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在其《画禅室随笔》中坦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其意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就会脱去尘浊,自然就有了好的画作。大诗人杜甫更是留下掷地有声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学识见识的积累是成就好文的基础。
知行素养是硬功夫,也是一辈子的功课,不是短时间能获得的。没有扎实的阅读和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想成就好文是万万不能的。有了知行的根底又是否就能成就好文呢?这恐怕也是个未知数。说来说去,写出好文章其实是件极难的事,苏轼在《杂说送张琥》中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告诫写作者不能急功近利,好文章就要水到渠成,经营好文章其实是一种愚蠢的举动。
回到本文的主题,能否写出好文章虽然是一种不可知的结果,但成功一向垂青有准备之人,而准备却是可知的过程。这样如何写出好文章的命题就转化为如何做好准备这一确切的问题。
写出好文章至少要做三方面的准备:好的阅读、好的见闻、好的实践。
何为好的阅读,这是与坏的阅读相对而言的。坏的阅读就是不加选择的阅读。如果你总是读坏文章,自然受坏文章的影响,即使读书真的破了万卷,又如何能写出好的文章呢?好的阅读就是读好文章,换言之,就是要多读经典之作,时间常常是检验好坏的最可靠标准。互联网时代寻求好文章并非难事,最简单的方法是从读过的好文作为起点,研究文章的作者,再从作者出发,看看他欣赏的名人有哪些,他读过的书有哪些,他还有哪些作品,再根据个人的志趣进行判断筛选,如此往复,不难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高质量的阅读内容。
好的见闻与好的阅读同等重要。任何人的写作都不可能完全脱离自身生活的社会环境,因此好的见闻首先要从观察自己的生活入手。观察的要素无外乎三点:人物、事件、环境。而对人的观察尤其重要,因为人是文章永恒的主题,又是这世界上最复杂多变的元素。每天都要见到形形色色的人,在当下,这些人可能就在你身边,也可能存在于网上,不管怎么样,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自己周围生活了哪些人?他们是怎么样的个性?怎么样的价值观念?有什么特殊的行为方式和表达方式?观察的视野除了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还要进行主动的延伸,比如:新闻事件、旅行见闻,以及对感兴趣领域的深度探索和观察。
好的阅读和好的见闻都是为好的实践积累素材的过程。这种素材不仅要扎根于心,渐渐形成自己的志趣和素养,最重要的还是要把它归纳总结后记录下来。记录的形式虽然因人而异,但一定要清晰具体、有的放矢、有据可查。这样阅读才会转化知识,见闻才能转化为文章所需的材料,真正写起东西来信手拈来,岂不快哉。
所谓实践就是要时不时练练笔头,让自己手里的笔慢慢变轻,让用心积累的素材变成鲜活的文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笔耕不缀,才能在机会来到之时一鸣惊人。那么,如何才称得上好的实践呢?写文章虽然各有各的风格,但也要养成好的习惯,时时要记得胡适先生的八曰,不必一开始就自成一派,要先从模仿好文做起。有的放矢地进行练笔实践才能不断地加深对文章四大要素的独到理解,让写文章的基本功融化于心,随着阅读和见识的不断扩展,独到的思想渐渐就会以独到的方式跃然纸上。
写出好文章是一个由内及外的过程,要点还是修炼内功。没有厚厚的阅读札记,没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又哪里有天上掉下来的好文章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9-12
1.观察。
要用心观察周围的世界。
注意每一个细节。
2.阅读。
阅读量越大越好。
读名家经典,读各式各样的类型的文字。
不仅读喜欢的,也要读所不太赞成的。
如果要批评一个人的作品,那也得先看完了,了解了才有发言权。
3.摘抄。
读书一定要有摘抄的习惯。
看到觉得好的,能引起共鸣的或者让受到启发的句子和语段都把它抄在一个固定的地方。
4.背诵。
好的诗词句子和文章都要背诵。
背诵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5.文章要蓄势。
也就是说写文章要有气势,下笔如同河水滔滔一泻千里。
不要太平铺直叙,要有起伏。
特别是一些故事性的最好一波三折,给人意想不到的感觉。
才可以吸引读者读下去。
6.文章的用字和用词要多加考虑,看哪一个才是最适合的。
有些写的好的文章一看好象语言很平实,似乎觉得自己也可以写出来。
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其实在平实的背后还有作者的深思熟虑。
就好象女人化妆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妆化得很自然,象是没化妆一样。
写文章也是,不是靠堆砌华丽的辞藻。
是精心的挑选词句却不漏一点痕迹。
7.写文章一定要有感情。
写文章在很大程度上是表现的内心。
一篇文章如果连作者自己都不能感动,还怎么去感动别人。
读者是可以通过作者的文字和作者交流的。
所以说手写心。
当用心去写一样东西的时候就会发现那和平时为了应付或别的什么写的完全不一样。
8.文章要多写。
说得再多还是不如动手写。
9.写文章最好打草稿。
大多数的人都没有那样的天赋和才气可以一气成一篇名篇。
当然也有人可以。
比如《滕王阁序》。打好草稿以后在不断的修改。
最好是写好后隔几天再拿出来修改。
因为当刚刚写完的时候往往看不出什么有缺陷的地方。
最后,要写出好的文章是需要一个很长的文学的积累过程。
只能一点一点的提高。
需要的时间可能会很长。
所以一定要有耐心。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真的爱好,相信一切问题都不会成为问题。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5-27

喜传播科普丨写一篇高质量的文章,你需要这样做! 因为写一篇高质量的文章,那是比较困难和耗时的。你也不想浪费你的时间写一篇不产生任何流量的文章,对不对? 今天教大家一些简单的方法和步骤,你可以采用这些方法减少您写作的时间和精力。 在这篇指南中,您将了解如何写出完美的文章并减少您的写作时间。 与此同时,您还可以了解到如何确保每篇文章都能产生大量的流量,并为您的读者提供价值。 下来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教程吧!

第3个回答  2019-05-22
最重要的是真情实感。语句优美。当然,这跟平时的积累分不开。还有就是留心观察生活。望采纳,谢谢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