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堵车现象严重,怎么做才能减少拥堵

如题所述

让开车者为拥堵付费

一旦某种过量的行为即将面临处罚或者计算成本后,都一定会受抑制。美国加州圣迭戈市尝试了管制和收费并用的方法,在普通公路旁修建了快速通道供公共汽车使用,但也允许小汽车付费进入。

动态道路收费系统利用微波雷达时刻监视路面交通量并相应调整收费,收费根据交通状况每6分钟就改变一次,大约在50美分到8美元之间。司机们可以选择忍受较为拥挤的道路,或是花钱买时间。

无独有偶,英国伦敦在处理此类问题上也选择了同样的方法。为了解决交通拥挤问题,伦敦市政当局从2003年2月17日开始,对进入市中心8平方英里范围内的车辆,从早晨7点到下午6点半征收5英镑的“进城费”。

另外,提高燃油税也是英国限制汽车使用的重要措施之一。另外,为缓解每天早晨上班高峰期交通阻塞的情况,英国政府准备采取措施,限制家长每天用私家车接送孩子上学。

在英国,许多家长都用私家车送孩子上下课,有些学生的家距学校只有1公里左右,也要父母开车接送。不久前的统计显示,每逢学校放假,英国主要街道高峰期堵车数量减少五分之一。有关专家指出,家长用私车接送孩子是造成高峰期交通阻塞的原因之一。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像伦敦一样,向进入市中心的车辆征收交通拥堵税。涉及征收拥堵税的区域包括市中心的沿河区以及豪华商店和餐厅聚集区,进入这些地区的车辆必须在挡风玻璃上贴上年度纳税标签。在此之前,里斯本市中心另外两个老城区已经禁止除本地居民之外的汽车通行。一些商家抱怨他们的营业额下降。然而很多居民对此表示欢迎。

轻轨能否作为交通工具

应尽快建设轻轨,方便、准时、无缝链接的公共交通系统能满足人们日常的需要,这就会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减轻交通负担。

在新加坡公共交通网以83公里地铁线为纲,240多条巴士线和轻轨线为目,3800多个站点为结。每个站点每15分钟必须有一辆车到达,早不能超过1分钟,晚不能迟到2分钟。任何一个居民,从家里走出来,不出400米,必定能到达一个“站”。

正是这种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网络支撑着新加坡对车流控制。在出行人数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人越多,道路上跑的机动车的数量就会越少,形成良性循环,保证道路畅通。

方便、准时、无缝链接的公共交通系统满足了人们日常的需要,成为出行的首选,不必使用私家车。目前新加坡大部分年轻人都愿意把车子放在家里,搭乘公共交通进出市区,骑自行车的人也很难见到。

目前建地铁的条件还不够,所以才说“尽快建设轻轨”。只有形成了“方便、准时、无缝链接的公共交通系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

一味加宽马路(甚至认为越宽越好),只能导致恶性循环,对同样享有道路使用权的其他人群,也不公平。当然,科学的城市规划、先进的城市管理也很重要……

“禁摩”也能曲线救国

禁止摩托车、电动车入户,大力鼓励汽车发展,这样同样也可以减少堵车并增加城市行车的安全。

增加或者修改城市公共交通设施都要考虑成本,所以禁摩确实是一种可行的做法。”

现在的交通设施路网结构还不健全,仍然有对非机动车辆的需求,对非机动车辆的管理上没有摸索出很好办法,但随着城市发展,禁摩是必然趋势,是预防堵车“大痛”的很好办法。

交通导航系统要做硬性服务

需要一个快捷、准确、信息丰富的交通导航服务系统。

随着车和人的流量增加,堵车实在是一个城市发展必然面对的难题。既然是必然难题,那么花更多的时间思考疏导的捷径更具有现实的意义。“我们需要一个快捷、准确、信息丰富的交通导航服务系统。”这种公共服务绝对是现代都市必须的服务。

这个服务系统可以告诉你车辆所处的位置以及将要到达的前方位置的拥堵的程度,如要到达某个位置有几种可供选择的捷径,这样便可以让司机避免被动堵车,目前省内也在筹建这方面的服务。同时也可以设置一些监控系统,从整体上调配控制城市的车流速度状况,减少堵车的可能。现在国外一些城市也已经实施,并有了很好的范例。

英国根据自己国家的道路特点、交通流动规律以及车辆特性,短周期、多阶段地配置信号,使公路上的车辆总在不间歇的运动之中,并能快速通过路口。英国基本每个城市都有一套十分复杂的道路监控中心。

以英国南安普顿市为例,该市在高速公路和主要干线上,埋设了地下检测器或安装了微波检测器,实时检测道路中的车行速度,如车行速度低于每小时30公里,交通控制中心的电子地图上就会有黄色指示灯闪烁,如果出现停车情况,就会有红色指示灯闪烁。

同时,在交通工程系统协调方面,英国市政当局根据道路承载能力和汽车流量情况,设计出符合当地特殊情况的控制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交通流量和信号灯变换频率,使信号控制系统总是能与路面情况相近。

多种措施限制私家车的增量

提高私家车入市的门槛,减少号牌的投放,使公共交通得到充分利用。

是车越多越堵还是人越多越堵?这个问题总是困扰着人们。有人提出要增设天桥或者是地下人行隧道来缓解过往人流以减少堵车现象,但日益增加的私家车成为了解决车辆拥堵必须面临的问题。“私家车限行?”有市民提出,如果出现了堵车,是否到了可以考虑限制私家车增量的时候?

可以提高私家车入市的门槛,减少号牌的投放,变相减少私家车。也或者对私家车号牌进行公开拍卖,私家车变一种有限资源,这样既有利于管理控制,同时还能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她说,届时,私家车的数量控制在一个科学有效的范围内后,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健全完善公共交通的网络和设施,促进公共交通得到充分利用,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有的城市甚至还尝试实行全城无车日的做法来缓解日益繁重的交通压力。但这种做法必须基于交通服务设施比较完善的城市。有的城市治理堵车的措施已经细化到人的身上。例如,以色列要求有关部门加大对新驾驶员培训和考试的难度,并严格限制驾驶执照发放程序,避免出现更多的“马路杀手”,以形成人为的堵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9-19
其实是多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之下造成的。
好像城市规划,前期没有做好科学规划,没有计算地积比率的限制,没有长远的目光和参考国外的先进经验等,好像一些城市规划喜欢将一大堆高楼大厦凑在一起,非常密集,该地段人口密度上去了,但是缺乏一些合理规划和交通配套设施,导致拥堵,比方说缺乏停车场,或者说好像一些学者说的,缺乏一些高效的停车场,比方说立体车库,一些停车场只有一个,好一点的只有两个出入口,最后就大家堵在停车场门口,连锁效应下来,整条路都堵车。又或者是停车场不够,索性就违章停车,本来四车道,活生生给你压缩成两车道,岂能有不拥堵???
好像台湾,鼓励民营立体停车库,加快停车时间和停车位数量,另外好像加拿大等城市,一些商业中心直接将人行道改成地下人行通道,里面夏天通上空调,夏天人在地下走既不嗮也不热,而地面就尽可能腾出空间给车子走。另外行人违章过马路,红绿灯过多也是问题,好像香港,很多人行天桥,大多配有扶手电梯,甚至配有垂直电梯,电梯里面还有空调,鼓励大家走天桥过马路,尽量减少路上的红绿灯,美滋滋。
当然收费站效率低也是问题,还有再加上收费站是直来直往,好像一些国外的专家研究过,收费站传统通道会增加拥堵,他们提出了一个模型,就好像人排队一样,排S比排直线占用的空间少,一个道理,当然还要配有ETC,才能缓解拥堵。不过最好的方法可能等以后停止收费,没有收费站可能比较好,但是现阶段也不太可能。
再有就是公共交通不给力,好像走去地铁站的路不好走,日晒雨淋没空调,而且地铁拥挤,有的地方进站就已经要排队,甚至要过安检,额外花十几分钟,导致乘坐地铁的欲望下降,所以才有人想到要买车,好像香港,从小区走去地铁站,可能只有几分钟是户外的路,其他的都是商场直通地铁站,全程有空调,下雨也不会被淋湿,增加大家坐地铁的欲望。当然国外的公交还有一些是软座的座椅,双层巴士,也不会太拥挤,有空调甚至现在配有WIFI和手机充电口,让你喜欢上做公交,当然他们公交的站点设计也是贴近市民需要,不会说太多个站,也不会距离目的地太远的。
当然最绝一招就好像英国那样,奉行弹性上班时间,有研究表明,即便9点到办公室,真正大脑要等到10点甚至11点半才进入最佳工作状态,因此,不如干脆一点,鼓励弹性上班时间,让大家错峰出行,甚至鼓励公司给一些当妈妈的女性,给少一点工作量,让他们三点半下班接孩子。弹性上班时间将高峰期出行的人给错开了,自然公共交通压力就没这么大了。其实国内有些公司也开始实行弹性上班时间,一来减少员工上班的时间,二来也可以让员工一到公司就是最佳工作状态。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方法。。。但是很多都要从规划入手,好像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有双向12车道甚至16车道的高速,国内却很少,这些措施说白了都是长远措施,不能做到立竿见影,所以有些地方做的比较少吧。。。其实缓解拥堵,必须要从长远来看。
第2个回答  2017-09-15
单双号限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