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剂型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治病少不了用药,但药物剂型多种多样,诸如:水剂、针剂、片剂、粉剂、散剂、胶囊、糖衣片、肠衣片、贴剂、擦剂等等。药剂师之所以将药物制成各类不同剂型,不仅是依据药物性质的特点,更重要的是保证药物的疗效。有少数病人由于对药物剂型的意义缺乏认识和了解,随意改变剂型,往往使药物的效果降低,甚至引起不良后果。以下举几个常见例子,希望引起重视。

1.舌下含片不宜改吞服。有的药物需要含于舌下,通过在唾液中迅速溶解,使其立即被口腔黏膜的毛细血管吸收,直接进入血液起作用。临床常用的硝酸甘油片舌下含化治疗心绞痛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少数患者误以为舌下含化吸收费时、效果慢,不如口服省事起效快,殊不知事与愿违,供急救用的硝酸甘油片吞服后,不仅吸收慢,而且被胃肠道和肝脏破坏,疗效大受影响,只有含化的10%。

2.不宜把胶囊内药物倒出冲服。将某些药物装于胶囊内吞服的目的,除起遮味作用外,还起药物缓释作用。以康泰克、芬必得缓释胶囊为例,内装多种颜色的药物颗粒,而且有一定的比例,它们的释放速度各不相等,有利于达到药物浓度相对稳定,作用持久。倘若将胶囊内药物倒出冲服、则破坏了原有药物颗粒比例,影响药效时间。

3.糖衣片或肠衣片不宜切碎服用。药物制成糖衣片的目的在于保护和遮味;肠衣片则是为了保证药物在肠内溶解后起作用。常用的红霉素、阿司匹林等,若将其切碎服用,由于破坏了外衣,则不仅味苦难服,且因失去保护,药物受胃酸破坏,可降低疗效,还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不适。

4.针剂不宜改口服。针剂的目的是使药物直接注入血液或组织,绕过胃肠道破坏,使药物迅速达到有效血浓度,更好发挥作用。有人怕注射麻烦改作口服用,则由于针剂药量很小,经过消化道作用后再吸收入血,根本起不到治疗效果;有些针剂改作口服,还可能刺激消化道,引起不良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