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气是道教的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3-29
卦气,卦就是基本八卦及其相互重合而生成的六十四卦,是易的最本质单位,代表世间万物表象的符号,和自然物 质元素存在着相应的对应关系;气是指同一事物的两种对立属性,综合起来就是指“阴”与“阳”。卦气合起来 就是用易的八卦来表象事物的阴阳对立的静态属性和消长的动态属性。易的卦 辞和爻辞就可以看作是在描述事物阴阳属性,从中就可以洞察天机时运。
深究历史,八卦其实并非道教的,原因为:
八卦创于伏羲,改于周文王,而道教源头于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八卦起源早于道教。
至于八卦为什么与道教绑在一起,是因为,道家崇尚的是法于自然,而八卦实际上反映的就是阴阳的平衡,自然的变化。两者之间宗旨一致。
第2个回答  2019-03-30
卦气,卦就是基本八卦及其相互重合而生成的六十四卦,是易的最本质单位,代表世间万物表象的符号,和自然物 质元素存在者相应的对应关系;气是指同一事物的两种对立属性,综合起来就是指“阴”与“阳”。卦气合起来 就是用易的八卦来表象事物的阴阳对立的静态属性和消长的动态属性。易的卦 辞和爻辞就可以看作是在描述事物阴阳属性,从中就可以洞察天机时运。
  顾名思义,卦就是基本八卦及其相互重合而生成的六十四卦,是易的最本质单位,古今的人们一直都认为,卦是圣人创造的,用来代表世间万物表象的符号,和自然物质元素存在者相应的对应关系,比如乾代表天,坤代表地,艮代表山、坎代表水等等, 而且人们一直认为,这些卦和组成卦的六爻,相互之间可以变换,而且这种变换是和   自然物质世界的变换是同步的,所以自古以来的方术家都希望通过研究这些卦爻的各   种变化和相互关系来把握和窥探自然以及社会的变化发展规律。 而“气”就是指同一事物的两种对立属性,综合起来就是
第3个回答  2019-03-30
卦气,卦就是基本八卦及其相互重合而生成的六十四卦,是易的最本质单位,代表世间万物表象的符号,和自然物 质元素存在者相应的对应关系;气是指同一事物的两种对立属性,综合起来就是指“阴”与“阳”。卦气合起来 就是用易的八卦来表象事物的阴阳对立的静态属性和消长的动态属性。易的卦 辞和爻辞就可以看作是在描述事物阴阳属性,从中就可以洞察天机时运。
  顾名思义,卦就是基本八卦及其相互重合而生成的六十四卦,是易的最本质单位,古今的人们一直都认为,卦是圣人创造的,用来代表世间万物表象的符号,和自然物质元素存在者相应的对应关系,比如乾代表天,坤代表地,艮代表山、坎代表水等等, 而且人们一直认为,这些卦和组成卦的六爻,相互之间可以变换,而且这种变换是和   自然物质世界的变换是同步的,所以自古以来的方术家都希望通过研究这些卦爻的各   种变化和相互关系来把握和窥探自然以及社会的变化发展规律。 而“气”就是指同一事物的两种对立属性,综合起来就是指“阴”与“阳”,分   解开来就是事物的多少、大小、高低、寒热、早晚、明暗、吉凶等等。而卦气合起来   就是用易的八卦来表象事物的阴阳对立的静态属性和消长的动态属性,这样,易的卦辞和爻辞就可以看作是在描述事物阴阳属性,从中就可以洞察天机时运了。古人把这种方法应用到一年四季寒暑变化上,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一直传承到现代的,独树   一帜的卦气学说。在卦气学说中,不包含离、坎、震、兑四正卦的六十卦,每一爻主   (值)一日,六十卦一共就是是360天,其余的五日四分之一日均匀的分摊到六十卦中   就形成了一卦主六日八十分之七日的所谓六日七分卦气,(当然邵雍的卦气中,四正卦是乾坤震坎,六日七分是一样的)。除了卦爻值日的分法外,还有一个卦序的问题,就是用六十卦来对应365.25日。   但是,卦气中的六十卦,到底是按一个什么样的顺序来排列的呢?关于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现存的两种不同顺序。一个就当今传世的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的顺序,   邵雍卦气就是按照这个顺序,以复卦起事于冬至之日,最后以坤卦结束,最后还有一   个七日来复的说法。而另外一个卦序就是《小过》、《蒙》、《益》、《渐》--------   《屯》《谦》《睽》《升》的顺序,这两个顺序对于易学界来说,是众所周知的。这   样,一年的二十四节气,十二月,以及天干地支组合的六十甲子就
第4个回答  2019-03-29
是的呢,根据史料记载,八卦的形成源于河图和洛书。是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所发明,伏羲氏在天水卦台山始画八卦,一画开天。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这两种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八卦其实是最早的文字表述符号。在粤语中,“八卦”的本意就是到处搬弄是非、饶舌。另一说好像追溯得更远,更能体现八卦精神:“八卦杂志”的称号由来是早年香港黄色书刊发行时,封面上极其清凉养眼的照片会在重点部位加贴八卦图,类似马赛克效果,这类报道明星私生活内容的杂志由此得名,“八卦”一词,甚至从名词衍生出形容词和动词。
第5个回答  2019-03-30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农学指时体系中最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到了秦汉时期而臻于完备。在《淮南子·天文训》中就有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系统记载。为醒目见,兹列表如下:


《淮南子·天文训》所载二十四节气比之前代有明显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二十四节气名称与顺序的定型。关于二十四节气名称的系统记载,始见于《逸周书·时则训》。但据卢文弨的考证,《时则训》中“雨水”和“惊蛰”、“清明”和“谷雨”的前后次序,原来应是相互调换的。也就是说,先秦时代虽然已经具备产生二十四节气的条件,但当时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与后世不完全一样,今本《时则训》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可能经过汉代人的整理和修改。但《淮南子》所载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已经与后世完全相同,历二千多年而没有改变。这标志着二十四节气的定型。

其次是二十四节气的天文定位。《淮南子·天文训》是按“斗转星移”的原则,根据北斗星斗柄的指向来定二十四节气的。正北的子辰与正南的午辰相连(经),正东的卯辰和正西的酉辰相连(纬),形成两条相互垂直的线(“二绳”)。斗柄“中绳”分别为冬夏二“至”和春秋二“分”,与《鹖冠子》“斗柄东向,天下皆春;斗柄南向,天下皆夏;斗柄西向,天下皆秋;斗柄北向,天下皆冬”的记载一致。“二绳”把天穹划分为四区,即分别由丑寅、辰巳、未辛、戌亥组成的四钩。每一方的中心处叫“维”。“东北为报德之维,西南为背阴之维,东南为常阳之维”。“两维之间,九十一度十六分度之五而升,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