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EMO

如题所述

情绪硬核或情绪化硬核

EMO最初是从Hardcore Punk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有着艺术家气派的音乐,但在1990年代末它成为地下摇滚的一支重要力量,投合了当时的朋克和独立摇滚乐手。其他的解释包括EMO其实是“emotional”的缩写,这是一种独立的摇滚风格,还有一种叫做EMO的生活。




扩展资料:

EMO特征:

1、情绪摇滚大量运用了吉他的八度和声。八度和声使情绪摇滚呈现出一种高调的、强劲的急迫感与更丰富的质感。

2、主唱的唱法通常喜欢在低吟,黑嗓中往复的演唱。

3、关于歌词。歌词多是些抽象的诗,模棱两可,很难理解。唱片插页里的歌词排列得杂乱无续,辨认起来要费一定周折。这主要是因为EMO是很个人化的东西,乐队基本上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情绪来了就爆发。

4、最重要的便是表现形式了。EMO很诚恳,很真实。乐队的人也的确很情绪化。他们在演出的过程中毫不隐藏自己的情绪,可能唱到高潮部分便开始边抽泣,抽搐边咆哮了,估计这就是为什么叫“情绪摇滚(有人将emo译作情绪摇滚)”的原因了。据说EMO乐队是最喜欢砸话筒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Hardcore Pun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情绪硬核或情绪化硬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5-13
第一种解释:

Emo最初是从Hardcore Punk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有着艺术家气派的音乐,但在1990年代末它成为地下摇滚的一支重要力量,投合了当时的朋克和独立摇滚乐手。一些Emo音乐是倾向于激进一边,其作品中充满了复杂的吉他弹奏、非传统的歌曲结构、艺术家气派的噪音和极端的乐器演奏位置的变化;还有一些Emo音乐和朋克流行乐更加接近,尽管它仍显得有一些难以理解。Emo的歌词是非常个人化的,通常不是恣意幻想的诗句便是个人的忏悔。

尽管Emo确实较少男子气,但它仍是Hardcore作为追求真实和反商业主义的嫡系后代;Emo音乐确信商业倾向的音乐太过虚假和造作以至于不能表达任何真实的情感。由于Emo的理念是真实、深切可触及的情感而反对理性的分析,因此它倾向于音乐中的过多的应用较之以往更强的音高和释放,但最好的Emo音乐作品中会有一种彻底的力量使之同时具备内容性、挑战性和私密性。

Emo的根基是由Husker Du的1984年的里程碑专辑Zen Arcade所奠定,这使得当时的Hardcore乐队从此可以涉及更为私密的个人主题和写出更和谐并技术苛求的歌曲。Emo出现于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 D.C),就在产生Minor Threat和Bad Brains乐队的Hardcore音乐运动残留不久之后。

Emo(有时会被加长到“Emocore”)这个词最初是用来描述那些在咆哮的激昂演说式的音乐之上有着富于表现力的人声的Hardcore乐队;第一支真正的Emo乐队是Rites Of Spring,接下来的便是Minor Threat的歌手Ian MacKaye的短暂乐队Embrace。MacKaye的Dischord厂牌成为特区正崛起的Emo音乐现象的中心,当时的Rites Of Spring、Dog Nasty、Nation Of Ulysses都正发行着自己的作品,并且MacKaye自己还和Rites Of Spring、Fugazi的成员进行合作。Fugazi成为权威的早期Emo乐队,它的音乐扩及到另类的摇滚听众并开始迫切要求他们同样有着坚决的不妥协的反商业态度。除了Dischord厂牌相对稳定些,早期的大部分Emo乐队都是处于地下状态,经常是临时的短暂乐队进行录音并且只能由小厂牌制作为数不多的乙烯唱片;一些歌手在舞台表演时作品高潮处真是哭了,这招致了Hardcore正统乐队的嘲笑。

尽管有Fugazi这样的乐队,但是Emo一直未能打破自身的窘境直到1990年代中期Sunny Day Real Estate(SDRE)乐队的出现,它的早期作品在很多方面定义了该种音乐风格。结合Fugazi的粗糙吉他和西雅图的Grunge、径直指向Pro-Rock并有着低吟人声的SDRE促发了数以千计将生动旋律和内省神秘主义结合一起的效仿者,在这新一代中,有些乐队直接可以和扭曲、令人生厌的内省等同,并且还有Weezer的Pinkerton这样的Punk-Pop专辑。当个别艺人(包括Quicksand和Drive Like Jehu)继续在Fugazi以往创新之上前进时,其它大多数1990年代的Emo乐队都是Fugazi、Sunny Day Real Estate、Weezer的结合。像the Promise Ring、the Get Up Kids、Braid、Texas Is the Reason、Jimmy Eat World、Joan of Arc和Jets to Brazil这样的乐队在Indie Rock界中获得了忠实的追随者,这使得Emo在千年回合之时成为一种更为流行的地下摇滚音乐类型。

第二种解释:

EMO其实是“emotional”的缩写。这是一种独立的摇滚风格。EMO被称为继Grunge之后最有可能掀起一阵狂潮的风格。其实我们现在听的大部分已经是第4代的EMO。已经比较流行化了。听也听的出来,My Chemical Romance的确就很流行化。相比较起时下的,早期的EMO是十分具有独立精神的。

EMO有一些自己的特征:
1,情绪摇滚大量运用了吉他的八度和声。八度和声使情绪摇滚呈现出一种高调的、强劲的急迫感与更丰富的质感。
2,主唱的唱法通常喜欢在低吟,嚎叫中往复的演唱。(这点在《Helena》里表现的最明显。)
3,关于歌词。的歌词多是些抽象的诗,模棱两可,很难理解。唱片插页里的歌词排列得杂乱无续,辨认起来要费一定周折。这主要是因为EMO是很个人化的东西,乐队基本上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情绪来了就爆发。
4,最重要的便是表现形式了。EMO很诚恳,很真实。乐队的人也的确很情绪化。他们在演出的过程中毫不隐藏自己的情绪,可能唱到高潮部分便开始边抽泣,抽搐边咆哮了,估计这就是为什么叫“情绪摇滚(有人将emo译作情绪摇滚)”的原因了。据说EMO乐队是最喜欢砸话筒的。
http://post.baidu.com/f?kz=26954291

第三种解释:

一种叫做EMO的生活
央视国际 (2005年11月07日 12:20)
你见过形状像外星人一样的榨汁器吗?你见过堪称艺术品的苍蝇拍吗?今天我们就带您去逛逛北京的一个小店,认识一下这些创意奇特的家居用品。
现在,高品质生活已经成为都市年轻人追求的目标,家不但是一个温馨舒适的港湾,更是一个体现个性和品味的地方,emo带给我们的就是这种体验。
发现一种叫做EMO+的生活
一个秋日的午后,在熙熙攘攘的东三环上,一个名叫EMO的小店静静地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它那洁白的橱窗在斑驳的树影下招摇,将匆匆路人引入这个充满创意和惊喜的天地。
EMO是四个热爱设计和创意的年轻人共同营造的乐园,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新奇有趣的家居用品,每一件都透露出店主人崇尚细节和情趣的生活品位。店门口的墙上,一幅极具现代感的画向人们传递着店主人的设计理念。
采访:店主:岳谱
EMO网罗了不少意大利设计师的经典作品。这款风格前卫的泡泡椅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时尚人士的追捧,坐在这里享受音乐是不是会有穿梭时空的感觉呢?这个形似外星人的柠檬榨汁器曾在欧洲各大设计展上引起轰动,设计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不由得让人深深叹服。
走进里面的房间,又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来自英国的画板、彩色盘和霓虹灯镜子把这里装点成一个充满后工业味道的展厅。这款壁灯将灯和幻灯片结合,别具风格,成为英国一些设计师工作室里最时髦的装饰。
靠窗的角落是一个小小的咖啡吧,你可以要上一杯咖啡,翻翻杂志,在暖暖的阳光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而岳谱也喜欢在这里跟朋友聚会畅谈,在滚滚红尘中,守住这一方温馨恬静的时空。
http://www.cctv.com/program/dfss/20051107/101052.shtml

参考资料:百度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05-26
什么是EMO??作为摇滚乐的发明者,美国人仍被我们骂为“没文化的”。一方面我们搓火自己没有向美国文化反渗透的能力,一方面美国人也确实可气。比如在去年全面钻出了地面的“情绪摇滚”(Emo),这个名字就是美国人起的。该词是“emotional”的略写,因而能翻译为“情绪摇滚”。可什么又叫“情绪摇滚”?又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字眼。这种词我们已经学习过太多了——先卫摇滚( progressive rock)、垃圾摇滚(grunge)、嘻蹦乐(hip hop)……迫使勤于自学的中国乐迷走到了《英汉词典》的前面。现在又来了一个“情绪摇滚”。玩摇滚哪有不带情绪的,它不是废话么?

问题是,美国不仅有“情绪摇滚”,还有“情绪核”(Emocore)、“硬核情绪摇滚”(Hardcore Emo)、“后情绪独立摇滚”(Post-emo Indie Rock)、“后情绪硬核”(Post-emo Hardcore)以及“后情绪风格摇滚”(post-emo style-rock)等一系列分类。这些名字更令人费解,但又足以引起注意。

美国乐坛去年在闹“情绪”。华纳、梦工厂、Island和A&R几家主流唱片公司抢着在情绪摇滚乐队身上投资。仅仅一年中,众多原处于地下暗流的“情绪”乐队挥别了独立厂牌,拿到大公司合约也不再兴奋得掐大腿了。抢签竞赛中的大公司花光了预算,却不认为自己在冒险,心情有如“十多年前没签到‘涅磐’,如今绝不能再错过这一波!”

它真能继当年的垃圾摇滚之后再造辉煌么?情绪摇滚到底是什么东西?

因为“情绪”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唱片当年都只以黑胶形式发行,发行量和发行范围都很小,使得很多人至今对情绪摇滚还存着局限和恐怖的印象,或者浑然不知自己听的已是第三、第四代的情绪乐队了。实际上情绪摇滚已经发展了二十年时间。那一系列名词中最先说起的应该是情绪核(Emocore)。

情绪核

情绪核与情绪的先后关系,和硬核朋克(Hardcore Punk)与硬核(Hardcore)的关系是一样的。简单地说,硬核朋克是将朋克摇滚变得更重、更快、更吵;硬核则是当硬核朋克意识到他们不再一定要听上去像朋克之后产生的风格(虽然二者都重、快、吵,但基础不同)。很多人从字面上想当然地把“硬核朋克”理解成在“硬核”后面加上“朋克”,而事实中的关系刚好相反。同样,情绪核也先于情绪摇滚出现。

1984、1985年,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一些硬核朋克乐队的乐手开始另组新队,他们推翻了原有的风格,向吉他性的中速摇滚转型,并以情绪性的朋克主唱为基本特色,谓为“情绪核”。情绪核在华盛顿发展了一段时间后,1989年横跳到了美国西部的三藩市海岸,随后又在短时间内于中西部、东北部以及美国南部的弗罗里达州全面爆发。

情绪核最核心的部分是吉他,绝大多数时候是失真吉他二部齐奏,偶尔加入一些好记的回复段(riff,重复的乐句)。这种特色和之后出现在情绪中的八度和弦一起,并称为经典的“首都之声”(D.C. sound)。大多数情绪核乐队使用Gibson Les Paul吉他,有些用SG系列,所用放大器基本都是Marshall JCM-800。

后来的乐队在情绪核中注入了更多的流行元素,从中你能听到流行歌曲的曲式[见“颚式破碎机”Jawbreaker乐队的《切斯特菲尔德国王》(Chesterfield King)]、以入耳的回复段为基础的歌曲,以及不那么朋克的、顺滑多了的高音域演唱。听到艾里奥特(Elliot)和钱伯伦(Chamberlain)乐队的音乐,你会觉得它已经成为了一种非主流流行乐。不过这些乐队仍然属于情绪核范畴。

情绪核乐队:春日典礼(Rites of Spring)、信奉(Embrace)、格雷·马特尔(Gray Matter)、点燃(Ignition)、脏布条(Dag Nasty)、蒙苏拉(Monsula)、(部分的)弗格齐(Fugazi)、燃料(Fuel)、萨米亚姆(Samiam)、颚式破碎机(Jawbreaker)、热水音乐(Hot Water Music)、艾里奥特(Elliot)、摩擦力(Friction)、Soulside、(早期的)有效期(Lifetime)、 裂唇/钱伯伦(Split Lip/Chamberlain)、454煤油(Kerosene 454)

情绪摇滚

情绪摇滚同样是在华盛顿出现的。1987、88年的时候,当地的后硬核音乐(Post Hardcore)收纳了朋克圈中变化丰富的新声音,一些乐队受此影响造就了情绪摇滚。从新泽西到加州,从费城到弗吉尼亚州的里奇蒙得,情绪摇滚的声音不仅占领了东、西海岸,也蔓延到了中部的伊立诺伊州甚至邻国加拿大。

情绪摇滚最为人熟知的特征之一是吉他的八度和声。八度和声使情绪摇滚呈现出一种高调的、强劲的急迫感与更丰富的质感。在此基础上,吉他重载的撞击声、闪烁的吉他片段、两把Gibson SG吉他的咆哮,再加上在低吟与嚎叫中往复的演唱——情绪摇滚在音乐表现力方面得到了更大的空间。Gibson SG、Marshall JCM-800吉他放大器与Ampeg 400贝斯放大器(没有人使用晶体管功放),成为了情绪设备之经典组合。

至于演唱风格,既是情绪摇滚的标志特征,也是它最受争议的一部分。情绪的演唱通常比情绪核激烈得多,这里的“激烈”不是指从头到尾都撕心裂肺地喊叫,而是一段纯粹、彻底的情感释放历程。从歌曲安静段落中的普通歌唱,到高潮部分的嚎哭,再到歌手真正地在呜咽哭泣——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欣赏的,硬核纯化论者对此尤其厌恶,这对他们来说太娘们儿了,情绪摇滚因而倍受嘲讽。且绝大多数情绪乐队都喜欢搞超长的歌曲,从开始到高潮部分的哭喊之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如此便意味着:你或者根本没法接受这种方式,或者为它的力量极度动容,因为在纯粹的情感面前很难真正找到拒绝的借口。

如果能领会情绪摇滚的歌词,就能更好地理解这种音乐,可不幸的是它几乎不给你这个机会。情绪摇滚的歌词多是些抽象的诗,模棱两可,很难理解。唱片插页里的歌词排列得杂乱无续,辨认起来要费一定周折。说起来沸腾唱片(Ebullition Records)的出品要稍好一些——唱片里附着许多色彩鲜亮的小纸,印着厂牌老板和他所有朋友的诗歌作品,写的是关于理想破灭、愤怒,以及作者从四岁开始经历的事情。很多乐迷杂志也是一样,这种风格被称为“情绪写作”。插页文字基本都用老式打字机或小号的手写草体完成,没有标点符号和大小写之分。通常唯一关于乐队的信息只有乐手的名(没有姓)。真正的情绪摇滚唱片的另一标志性特征,就是连歌名都不写。相比之下,还是那些倾于抽象的黑白照片更容易看懂,拍的多是锈掉的玩意(尤其是机械),也不乏花的画作、老人和少男少女的图片。

到现场能够感受到最生动的情绪摇滚。然而与其说是去听,不如说去看更准确。情绪乐队在歌曲的安静段落喜欢背向观众演奏;进行到吵闹的爆发段,乐手就会毫无预兆地颤抖、蹦跳,并且把东西打翻——尤其是话筒架子。如此一来,主唱经常来不及捡起话筒唱歌。当时机到来的时候,主唱会上演一段挑战肺活量的尖叫,而不管自己当时已经蹦到了什么地方。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观众在整场演出中都不能正常地从麦克风里听到主唱的声音。

尽管如此,真正的情绪乐迷仍能从中得到享受。有时你能看到他们跳一种很有特色的“情绪舞”,更流行的叫法是“情绪颤抖”——颤抖者的十指紧紧握在一起(有时会把手扭得变形),身体向前倾斜,然后姆趾关节用力快速地弹跳起来,同时随着音乐抖动上半身,间或也会手扶脑勺前后晃动;越喜欢某支乐队动作就越剧烈。

情绪摇滚的演出,门票一般不超过5美元。巡演的乐队能幸运地赚到点汽油钱,但本地的乐队通常会被主办单位赖帐。情绪摇滚圈里的商业运作非常压抑。音乐自身已然是小众的了,同时,乐队们还在故意抵制商业。像卖乐队T恤衫这项收入,对如今的大牌主流乐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又何况是连演出费都拿不到的情绪乐队呢?但只有很少的情绪乐队印制自己的T恤去卖。情绪唱片也卖得很便宜,普遍的定价标准是7吋唱片3美金,LP唱片5美金,CD8美金(以上均为过去的价格,近年来通货膨胀搞得一切都涨价了)。

大多数情绪乐队都对数字技术抱有偏见,所用器材中电子管设备占到很大比例。灌录唱片普遍采用模拟录音、低成本制作、多数同期录音辅以少数后加录音的方式。近些年来,一些已经解散的乐队的唱片又做成CD重新发行了,但大多数情绪唱片仍然只做黑胶卖。这些唱片通过小型的家庭运作式的独立厂牌或乐队自己的厂牌发行。由于很难从乐队里找出一个肯为唱片宣传费心思的人,所以本来发行量就很小的唱片在推广上又受到了抑制。一支乐队唯一的一张唱片在解散以后才发行这种事一点也不奇怪。并且,情绪摇滚乐队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往往都很短命。

情绪摇滚乐队:苔藓偶像(Moss Icon)、憎恨(the Hated)、银色轴承(Silver Bearings)、Native Nod、Merel、胡佛吸尘器(Hoover)、电流(Current)、小阳春(Indian Summer)、常青(Evergreen)、Navio Forge、静物(Still Life)、Shotmaker、三的方针(Policy of Three)、Clikatat Ikatowi、Maximillian Colby、瞌睡时间三人组(Sleepytime Trio)、Noneleftstanding、大使(Embassy)、亚伦法令(Ordination of Aaron)、水门(Floodgate)、四百年(Four Hundred Years)、少妇(Frail)、林肯(Lincoln)、朱莉亚(Julia)、Shroomunion、(一些早期的)松散(Unwound)等等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05-26
EMO(参考中译名:情绪硬核或情绪化硬核)最初是从Hardcore Punk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有着艺术家气派的音乐,但在1990年代末它成为地下摇滚的一支重要力量,投合了当时的朋克和独立摇滚乐手。其他的解释包括EMO其实是“emotional”的缩写,这是一种独立的摇滚风格。
Emo的根基是由Husker Du的1984年的里程碑专辑Zen Arcade所奠定,它的奠基之作是乐队1在这张专辑里,硬核风格内被融入了更多的个人情感,歌曲也被写得更加旋律化,更需要技巧。这使得当时的Hardcore乐队从此可以涉及更为私密的个人主题和写出更和谐并技术苛求的歌曲。Emo出现于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 D.C),就在产生Minor Threat和Bad Brains乐队的Hardcore音乐运动残留不久之后。
EMO的特征:
1、情绪摇滚大量运用了吉他的八度和声。八度和声使情绪摇滚呈现出一种高调的、强劲的急迫感与更丰富的质感。
2、主唱的唱法通常喜欢在低吟,黑嗓中往复的演唱。
3、关于歌词。EMO的歌词多是些抽象的诗,模棱两可,很难理解。唱片插页里的歌词排列得杂乱无续,辨认起来要费一定周折。这主要是因为EMO是很个人化的东西,乐队基本上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情绪来了就爆发。
4、最重要的便是表现形式了。EMO很诚恳,很真实。乐队的人也的确很情绪化。他们在演出的过程中毫不隐藏自己的情绪。
第4个回答  2012-07-16
情绪
相似回答